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设计之声.原创】一次面试工作--对行业形势的管中窥豹

【设计之声.原创】一次面试工作--对行业形势的管中窥豹

发布于:2017-02-21 09:38:21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设计之声》专栏本期原创作品推荐




作者  朝露




地产设计管理人




微信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地产设计管理人




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注册咨询工程师



















































开年就走了一位结构工程师,岗位需要马上补缺,于是周六一天都在参加面试工作。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次经历的所见所想。


















简历--从应聘者基本面素质看行业的惨烈










一天下来见了10个人左右,而这10个应聘者中,至少有3人,有非常漂亮的简历让人眼前一亮:










--顶级教育背景;




--一级注册标配;




--大院工作经历背书;




--大型项目经验加持;




--带过结构设计团队等等。










这不仅是让我眼前一亮,更让我心头一抖,第一本能想法是:好家伙,这哥们儿简历可比自己的好多了,若是招进来了,能安心在下面做基础工作么?我有能力管得住么?










继而是一种小确幸:还好自己能早那么一点点做出一些改变,同时又幸运的遇到一个好的平台,才得以暂时的安身立命,得好好珍惜啊——尽管一直强调个体的重要性,但个体还在成长的过程中怎么能离得开平台呢?离开平台,平凡的个体,能算个啥呢?










最震撼的是,让我看到了设计行业惨烈形势的冰山一角:










这次的岗位,是一个非常基础的设计管理岗位,却来了10多个资深从业人员,就素质和经验,70%以上都能胜任职责要求;










应聘人员中,至少有3个人,年前就已经辞职待业--走的如此坚决,愿意铤而走险,可见某些设计院的路子,真的是无以为继了;










由于僧多粥少(想想一个项目配多少个设计人,再想想一个设计管理人管几个项目),应聘者都愿意接受更低的薪酬预期和更低的岗位平台:这里面的优秀者,可都是能在设计院带领兵打仗的一线管理者啊,但现在他们不得不对现实做出让步;










十个人,就只要一个;特别是对于待业在家的人,面临着继续待业的风险,想想都不寒而栗。










寒风凛冽,朝露这次感受深切。


















不请自来--不仅要努力,还要趁早努力










面试过程中有不请自来的朋友。










第一个是不到5年设计经验的小年轻。真的是年轻啊:从外表到简历,再从谈吐到想法。




这都不太不符合要求,于是婉转的回绝了他。










但他这种不请自来,主动争取的精神却给我留下了印象:他说他相信,任何机会都要靠主动争取才能抓住。










于是回绝之后,个人鼓励他要保持这个劲儿:










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坚信,有这个精神劲儿的人,过的不会差。










但无独有偶,就在一会后,又来了一位自己找上门的应聘者--一个40岁出头的设计师。










对于同样的做法,却有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




第一,换了个人,因为年龄的原因,这种主动争取的行动却给人一种圆滑老道的印象(也许自己也带有点偏见);










第二,不管他有多丰富的经验和背景,基本是无法入选:很多公司基础岗位对年龄都是要求35岁以下的;他远远错过了时候。










这也让朝露设身处地的反思,同样的事情何尝又不会在自己身上发生呢?尽管今天坐在面试官这一头,但保不齐哪一天,又会站在应聘者的角色!如果不趁现在进取,去日苦多的朝露们,再过几年,不也面临着诸如此类的许多的尴尬么?










这真的是一种警示:努力,且趁早努力!










什么是趁早?就是现在开始,就是当下的这一刻开始,只要开始了,都不会迟,都可以说是趁了早。










我们都不愿意临阵再磨枪吧?










时不我待。
















 


你我一样的设计人,该如何走下去?

 











认清形势




打个比方,这次的岗位是按60分的要求设置的,但大量应聘者拿出了80分上下的成绩单摆在面前。




这样的成绩单退回去几年会很有竞争力,但现在只是舞会的入场卷,不对,只是入场卷的抽奖卷--不得不说,注定有相当部分人,只能在舞台之外;这个行业,一部分设计人,注定要出局。










确实残酷。




作为个体,在这个关键时刻,看清形势,比埋头做事情来的重要:




我若要留下,那么,自己该如何规划,如何落实到行动,心中要有个缜密的盘算;




我若要告别,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为在这个事情发生后惊讶—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认识自我、选择道路




朝露最怕回答诸如此类的问题:请问,我该去地产还是继续留在设计院呢?










这种问题能在我这里有答案么?




这不该是根据每个人具体情况来做决策的事情么?




最了解自己具体情况的人,不就是提问者自己么?




怎么选择自己的道路?




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特定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特点和资源,决策对自己对最有利的职业道路--人生无非是解决一道又一道应用题,仅此而已。


















进取和改变










面对第一份80分的简历,心头想,这个岗位就是他了。




随着面试的进行,因为疲倦和审美疲劳,后面的几个面试,有点失去了耐心:










很简单的道理,当有10份80分的简历放在面前,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模子里头出来的人;可以说他们是同等的优秀,因为都超出了岗位要求的素质,但何尝不可以说,他们又是同等的平凡呢?










于是忍不住打断了千篇一律的介绍,直入主题:请你说下自己的最特别的,最能区别于其他人的优势,想一想,请用三分钟打动我。




有九个人说不出来,唯独一个说了一点有关设计管控标准化创新的经验,让我觉得有吸引力。




不是巧合,再紧接着的高一层领导的面试中,果不其然,就是他进入了最后的名单。










朝露猜想,尝试积极的做一点进取和改变,在某些领域有区别于别人的特长,为个体注入更多的个性化,这或许就是脱颖而出的方法吧?


















几个面试的tips供参考










1、 注重外表




搞结构设计的朋友都不拘小节,甚至有时候太不讲究,但正规点的公司都会有要求,被扣形象分就非常不划算了;










2、 注意言谈




有的人非常紧张,紧张难以避免的话,快速调节,自己有80分,就尽量展示出80分的样子就行。




注意说话用语的恰当,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思路,情商和沟通协作的基本素养。










3、 注意举止




虽然都是年轻人,好说话,但说实话,应聘者一坐下就敲个二郎腿,确实让面试者极为不舒服。










4、 应着重强调的能力




这条主要针对设计院直接出来的朋友:不要只强调自己做了多少多少工程,技术上多牛逼。原因很简单,设计管理岗,纯技术问题只占不到50%的比重。










可以多说下自己的综合能力,会有加分。










5、 关于期望薪酬




不要填写不太现实的数字,因为这确实是市场供需决定的。




如果真下定决心走这条路,适当实际一点,让一点,先占了坑再说吧。




大丈夫能伸能屈,等练就了本事,钱会跟着你走的,您说对吧?














写在最后










非常抱歉,这次朝露好像是传播了一次负能量;但这绝非我的本意,我只想把这件事情和自己的想法真实的呈现给大家。










一个行业下行退潮的时候,乱像横生:谁在裸泳,一目了然;而谁是真正的高手中的高手,能力会得以浓墨重彩的体现。




这何尝又不是好事情?








行业最困难的时候,或许反而隐藏着机遇;




众人都躁动的时候,或许正在孕育着变革;




不破,不立。




朝露愿意相信曙光就在前方。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希望你我都是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真金。






朝露更多原创作品推荐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写给即将进入设计行业的大学生朋友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写给10年经验以内的结构设计从业者(正能量)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设计个体如何为事务所新资质政策做点准备


 






【设计之声.原创邀稿】10年磨一剑地产新秀谈结构设计VS设计管理






【朝露分享】一次思想之旅:突破设计之痛










如果你喜欢朝露的文章,请关注公众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谢谢。




































全部回复(5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张哈哈哥
    张哈哈哥 沙发
    不错的资料。学习了谢谢http://yy1024.net/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45
    2017-05-16 11:10:1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丶初学者
    丶初学者 板凳
    现在找个工作,比挑选个好工作重要。大家都没得挑。
    2017-05-03 16:38:03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6 万条内容 · 209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设计有话聊】一个36岁注册结构师的烦恼与纠结

楼主2007 年力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到一家国企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了8 年,07 年~15 年在设计院工作期间取得了一级注册结构与注册岩土。2015 年因种种原因离职到了一家全国闻名大型地产公司设计部结构设计师岗位,从2015 年到至今在地产公司设计部也工作了快两个年头。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开发商的两年感觉技术肯定是生疏了许多,混了两年,也没有混出什么名堂。大家都知道,地产的设计部主要是从事设计管理工作,催图,审图,处理现场问题,应付集团考核等种种。收入在行业来说处于中等水平,一年实际到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