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土坑
|
取土坑素土
|
石灰
(%)
|
粉煤灰
(%)
|
石灰等级
|
闷灰时间(小时)
|
上路粉碎后的
灰土
|
塑性指数下降(%)
|
含水量
下降
(%)
|
||
塑性指数
|
含水量
|
塑性
指数
|
含水量
|
|||||||
1#
|
25.6
|
32.2
|
5
|
10
|
三
|
72
|
19.5
|
20.8
|
23.8
|
35.4
|
25.4
|
36.9
|
5
|
20
|
三
|
96
|
17.5
|
22.2
|
31.1
|
39.8
|
|
25.5
|
37.8
|
5
|
30
|
三
|
120
|
15.5
|
21.6
|
39.2
|
42.9
|
|
2#
|
26.9
|
36.5
|
5
|
10
|
三
|
72
|
15.3
|
20.2
|
24.9
|
44.6
|
26.9
|
33.0
|
5
|
20
|
三
|
96
|
17.1
|
19.0
|
36.4
|
42.4
|
|
27.4
|
33.1
|
5
|
30
|
三
|
120
|
15.5
|
18.2
|
43.4
|
45.0
|
|
3#
|
27.8
|
35.4
|
5
|
10
|
三
|
72
|
20.0
|
21.1
|
28.1
|
40.4
|
28.5
|
34.5
|
5
|
20
|
三
|
96
|
18.1
|
19.3
|
36.5
|
44.1
|
|
28.9
|
34.2
|
5
|
30
|
三
|
120
|
16.8
|
19.5
|
41.9
|
43.0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15.09 万条内容 · 67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重锤击实在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介绍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导致路面破坏,行车不适,特别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该问题尤为明显。工后沉降速度缓慢、延续时间长,甚至在通车两年以后还在下沉,使得路面养护难度增大,几乎每年下沉每年处理,有的单位采用钻孔注浆的办法进行处理,不但费用高,而且得中断交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效果不佳。今年处理了第二年又下沉了,令养护单位非常头疼。其原因除了在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控制不严外,还与湿陷性黄土的固有特性有关。路面铺装后路基内毛细水上升,地表水及边坡水的渗入,路基冻胀的影响,导致路基内含水量急骤增加。这在路面处理时挖开的情况可以看出,在排水不良地段,路基含水量几乎达到饱和状态。含水量的增大,使得路基的承载力下降,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势必导致路基的下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