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交通规划 \ 南通火车站站前区布局及交通组织研究

南通火车站站前区布局及交通组织研究

发布于:2024-12-03 15:15:03 来自:道路桥梁/交通规划 [复制转发]

   

   

随着沪苏通铁路、北沿江高铁等多层次铁路网的建设,南通站在现状3台7线基础上规划形成9台20线布局,由单侧站房向两侧双站房扩容,片区交通体系面临重构。规划提出南通站交通集疏运规划方案,明确多方式集疏运交通设施布局。对站前核心区53.6公顷范围内各类建筑体量、风貌设计,交通设施规模、布局,综合开发强度以及地下空间利用等提出引导和控制方案。

研究内容


     

01


   

开展精细化的客流规模及分布预测,支撑集疏运设施配置

基于南通站在南通铁路枢纽体系中的分工,识别客流分布、预测客流规模,确定换乘矩阵,精细化预测枢纽客流规模和集疏运方式结构,支撑集疏运设施的配置规模测算。



规划年南通站腹地客流分布

02


   

提出多方式、一体化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布局方案

构建绿色高效的枢纽体,南北统筹、分层细化交通场站设施布局。构建便捷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强化交通设施对枢纽集疏运的支撑。预控轨道快线提升服务能力,预控南广场设站条件;以北广场“U”型匝道衔接快速路与北站房二层平台,系统设置4处接地匝道,服务枢纽交通“快进快出”。


规划年南通站站前区总平图

03


   

制定分类组织、互不干扰的交通流线组织方案

以人本为导向,制定了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网约车以及慢行交通等交通方式分类组织、互不干扰的交通流线组织方案,构建多方式无缝交通系统,缝补城市空间、连通南北动线。

立体无缝衔接的各交通方式出站步行流线

04


   

明确了站前核心区开发强度指引、地下空间利用等控制方案

对详细规划范围内各类建筑体量、风貌设计、开发强度以及地下空间利用等内容提出了引导和控制方案,指导核心区规划建设。

站前核心区开发强度指引

05


   

对接北沿江高铁站房施工时序,制定近远期、过渡期集疏运方案

动态对接北沿江高铁站房施工时序,制定了近期、远期及过渡期分期的建设时序和集疏运方案。近期和过渡期保障基本功能;远期完善品质。

南通站近期集疏运实施建议

南通站远期集疏运实施建议

特色创新


     

     

01


   

探索了由城市边缘站向城市中心站转变背景下的枢纽集疏运设施布局方法

在分析国内两侧设站的同类型铁路枢纽换乘设施布局模式的基础上,规划提出南通站三种换乘设施布局模式,分别为单侧集中布局模式、两侧均衡布局模式和两侧统筹布局模式。基于客源分布及南北两侧交通条件评价,确定“两侧统筹、南北差异”的换乘设施布局模式。

根据客流主流向、道路条件、用地空间限制等因素,制定“南侧强化公共交通,北侧侧重个体机动化交通”的交通换乘设施差异化布局准则。北广场由快速路系统直接衔接,利于快速进出,因此以个体机动化为主。南广场路网增量少,但契合市民出行主流向,因此避免大量交通冲击,强化公共交通服务。在该准则基础上展开分层、细化的换乘设施布局。同时,利用站内、站外多类型的南北联络通道,加强南北功能的统筹。

南北统筹组织换乘设施布局

02


   

提出了基于圈层空间发育分析模型的核心区站城融合设计策略

借鉴圈层理论,以南通站为圆心、以500m半径为尺度进行圈层划分,选择空间发育评价核心指标并进行计算,结合各圈层现状指标分析及国内外同类型枢纽经验借鉴,在考虑枢纽能级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各指标的分圈层规划目标值,并提出分圈层、差异化的站城融合设计策略,指导功能组团的划分和功能复合的用地开发。

规划4大活力组团,优地优用,混合开发,因地制宜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片区活力。通过立体多元的交通组织,构建全天候慢行网络和地下单向车行道路,营造安全有序的站前活力街区。结合轨道站建设预控南北城市通廊,有机缝合南北两侧交通系统及地下公共空间。

03


   

研究了交通承载力和视线通廊双约束下的站前区开发强度适配技术

综合站前区视线通廊控制及交通承载力双重约束下,研究确定站前区地块开发强度测算技术流程,测算核心区各地块适宜的开发强度,形成开发强度指引。以交通承载力分析锚固用地开发上限,引导用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站前区视线通廊的控制,采用分区梯级式高度控制与线性连续眺望高度控制相向叠加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控制建筑高度,与站前广场公园景观融合,进一步提升南通站门户形象。

南通站南广场效果图

项目组:曹国华、王昊、吴才锐、李铭、黄伟、王胜、张德勇、丁帅楠、刘刚


供稿:王昊   


编辑:郭建坤  

校审:王树盛、汪益纯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交通规划

返回版块

3439 条内容 · 12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关于道路标线逆反射系数,你了解多少?

我国交通运输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呈上升态势,交通安全状况日趋恶化,我国已经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 研究如何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避免重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已是近几年来交通部门一项重要任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