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成本管理 \ “大数据审计”思维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插上“创新”的翅膀

“大数据审计”思维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插上“创新”的翅膀

发布于:2024-05-23 11:02:23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成本管理 [复制转发]

当前,随着全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信息化、数据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化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购物网站的推荐广告、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大到全国人口迁移的趋势、相关制度规程的制定,数据无疑都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一个全新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审计全覆盖要求的进一步推进给投资审计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繁重的审计任务,如何坚持科技强审、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更好地利用数据资源,转变审计思路,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找准投资审计数字化切入点,在投资审计领域推深做实研究性审计,为投资审计插上“创新”的翅膀,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科学谋划、真抓实干,推深做实研究性审计

(一)审前研究先行,高站位谋划项目

1.抓重点,科学制定审计项目计划。聚焦审计重点,紧跟自治区审计厅安排部署,提前开展对被审计单位有关行业机制、管理模式、运行现状等多方面的研究,做好审前调查,关联分析多部门财务和业务数据并调查落实,在摸清审计对象底数的基础上,制定中长期审计项目计划,分期分批有步骤地开展行业系统审计项目,实现审计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并探索总结出了实现路径。坚持超前谋划,研究在先。紧抓牵动性领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系统研究审计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科学合理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2.抓事项,统筹融合项目安排。坚持统筹思维,加强项目设计,优化审计项目组合,灵活运用审计组织方式,探索研究多种审计模式,特别是将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政策措施、重点工作、重要资金、风险隐患等作为审计重点或专题,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例如,在经济责任审计和部门预算执行中,将经济责任、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与政府投资审计有机融合,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促进规范部门、单位的投资建设管理秩序,为提升审计结果夯实基础。

3.抓要素,优化整合审计资源。针对被审计单位特点和参审人员各自特点和专长,对人员进行统筹调配,有计划地分配审计任务,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

(二)审中研究统筹,优化审计质量控制

1.抓住关键,突出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审计现场管理中,探索研究“六统一”工作机制,即统一制订工作方案、统一调配审计资源、统一召开审计进点会、统一处理处罚口径、统一文书格式和统一汇总上报;有效推行“五张清单”,即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线索核查清单和成果转化清单,进而加强对审计实施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实现审计流程标准化。在审计报告撰写上,针对行业系统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深刻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真正达到“审计一次、规范一批,震慑一片”的审计目标。

2.实现审计业务与数字化审计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积极督促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业务中采用数字化审计模式。在审计进点时,要及时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电子账簿及其相关业务的后台数据库,加强数据采集工作的时效性;在审计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开展数据分析,提高审计数据验证、清理、筛选的速度及准确度;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归整电子数据档案交由电子数据科备案。

(三)审后研究评估,总结分析,提炼审计成果

1.分析总结、融会贯通、以研促审。审计项目完成后,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反思讨论,分析和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整改措施,以研促审,将学习型审计与研究型审计结合起来,把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贯通起来。

2.做实整改文章、提出可行的审计建议。积极探索推行问题整改清单制,建立整改检查跟踪机制,强化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经济体检”作用,梳理提炼出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审计建议,注重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出台意见、办法或制度。

二、坚持科技强审、数据先行,用大数据审计思维为投资审计插上“创新”的翅膀

目前,工程项目的数量、规模不断增加,新技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根据投资审计目标,结合海量工程数据,坚持问题导向的基本原则,引导审计方法由单一审查纸质资料向多种专业软件和技术手段并用的复合式审计方法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大幅提高审计效率。

(一)在审计某公路项目征地拆迁补偿事项中,运用GIS技术对征地拆迁范围进行核查。

首先,查阅征地拆迁公告的时间节点,调出节点前的遥感影像图。接着,根据附有高程坐标的征地拆迁补偿图纸,全部叠加得出实际征拆的范围及地上附着物图纸。最后,通过GIS技术将两个不同时间点、遥感影像图、坐标红线图等,对建筑物进行精准定位、叠加分析、批量处理、真实还原,并利用SQL SERVER 2008进行分析,结合原建筑面积、房屋用途、建设年限及规划红线区域等信息,精确锁定疑点并确定拆迁地形与遥感图建筑物不符、补偿拆迁面积与实际拆迁面积不符的情况。

(二)在审计我市某园林绿化工程结算中,运用Google Earth软件对工程结算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我市某园林绿化工程完成竣工验收之后,又经过了较长一段时间才进行竣工结算审计,送审时,已经过了合同养护期,但是施工单位却没有在竣工验收后及时与建设单位办理移交手续,没有落实新的养护单位,这样后续正常的养护管理就无法保证,进而出现诸多的问题,如乔木、灌木、地被等全部或部分死亡,且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明确划分死亡责任。

面对上述难题,审计人员借助Google Earth软件,通过Google Earth中的时间轴功能,对比同一地块不同时期的地貌,进而揭开“死无对证”背后的真相。具体操作如下:Google Earth中找到图像范围,即可获得现场实景。在软件中选择“视图—历史图像”,将卫星图片拍摄时间设置到你想要察看的时间,可以反映此时刻该区域内苗木是否真实存在。然后通过将Google Earth查询到的原始图像与施工单位所提供的竣工图进行对比,审计人员能够判断出竣工图上显示的某区域内成片的苗木在工程竣工时是否实际存在。

(三)SQL SERVER软件对大型建设项目审计重点的确定和分析。

大型建设项目往往投资规模大、标段多,对这些工程资料的审核费时费力、工作量大、审计成本高。对于多标段项目来说,各个标段在某些工程列项上的施工内容基本一致,客观上形成运用SQL SERV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有利条件。运用SQ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可以对不同标段的单位造价、工程变更率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单位造价高、变更率大的标段进行重点关注;另一方面,也可以筛选出不同标段变更相同的分项工程,区分变更单价的异同。通过SQL软件比较分析出来的结果,则为审计重点。

大数据审计思维是一种审计思路,更是一种审计方法,只要投资审计人员善加利用、勤于思考,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挖掘大数据在投资领域的潜能,使其与工程结算审计软件综合应用,必将开创工程结算审计领域的新局面,为投资审计插上“创新”的翅膀。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

1.14 万条内容 · 2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施工合同解除或无效后,质保金应该如何返还?

在建工合同中,一般发包人会与承包人约定,从应付的工程款中预留一部分资金,用以保证承包人在缺陷责任期内对工程出现的缺陷进行维修。 甚至有些工程,甲方还会要求乙方提前支付质保金,然后等期满退还。 质保金无论是从应付工程款中扣除,还是乙方事先缴纳,在约定期满后,甲方都应该返。但有一种情况,就是施工合同未全部履行就解除了,或者事后合同被认定为无效,那里面关于质保金的约定是否有效呢?乙方该如何主张退还质保金呢?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