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近年来,城市道路塌陷事故频发,人员伤亡时有发生,经济损失较为严重。广东建科院作为政府在工程建设领域和城镇运营领域的主要技术支持和依托单位,以守护城市安全为己任,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针对如何破解城市道路塌陷难题,从智能装备研发、智慧算法研究、数字成果交付等方面入手,打造成套硬核技术,获得科技成果10余项。 目前,系列技术已在南沙、天河、横琴等珠三角核心区域及粤东西北重点城市广泛应用,探测车道总长度超过1500km,为地区道路塌陷事故精准预防提供建科解决方案。
智能化装备研发 —道路塌陷 5G智能检测车
广东建科院路桥研究所自主研发的 道路塌陷5G智能检测车 搭载国际先进的三维 探地雷达 设备,可完成高精度、双极化双频天线共29个通道同步扫描,实现精准探测成像,同时检测过程不需围蔽,可适应不同城市道路行车速度需求,最高采集速度可达100km/h,数据采集精准、高效。车辆同步搭载了便携性更强的二维探地雷达设备,装备小巧、灵活,配备双频天线,兼顾精度和深度的双重需求,更加适用于狭小作业空间等局限环境的道路塌陷探测任务。三维雷达与二维雷达协同作业,优势互补,解决各类城市道路塌陷检测难题。
道路塌陷5G智能检测车搭载三维探地雷达
道路塌陷5G智能检测车搭载二维探地雷达
为解决三维探地雷达现场安装调试慢的问题,广东建科院路桥研究所自主研发了 导轨式可伸展车顶悬吊装置。 该装置可将手动分块安装用时30分钟缩短至机械整体吊装用时5分钟,极大缩短了仪器安装调试时间,应急响应更及时,现场作业更高效。
导轨式可伸展车顶悬吊装置
一体化设备装卸
此外,道路塌陷5G智能检测车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前沿技术。配备了独立的5G通讯基站和各类车载供电系统(太阳能光伏、便捷发电机、蓄电池、充电桩接口),可支持5G/4G/3G移动网络, 实现作业环境不受限。 集成了云台摄像机、无人机等多种智能勘查设备,将实景拍摄与三维建模相结合, 实现项目情况快速掌握。 搭载了自主研发的车联网管理平台,具有远程应急指挥、专家连线会诊、多车协作配合、设备智能控制等功能, 实现人车设备智慧协同。 此外,总控办公台、智能仪器柜、夜间探照灯、车外遮阳棚等装备一应俱全,实现项目现场移动办公。
车联网管理平台
专家连线会诊
02
智慧算法研究—
基于雷达的人工智能识别算法
为解决雷达 图像解译 分析效率低、判别经验要求高、准确性存疑等问题,广东建科院路桥研究所潜心研发了 基于雷达图像的人工智能识别算法。 该算法基于PYTHON平台,采用YOLO-X目标检测算法,对路基病害雷达图像进行智能识别,经过前后6个版本的不断迭代训练和模型优化,攻克了病害体形态多变、干扰数据多等难题, 目前已实现100%识别脱空、空洞病害,多判比例约为7%,其他病害识别准确率超过95%,识别准确性有效保障。
道路地下缺陷AI智能识别系统
此外,广东建科院路桥研究所为使该算法研究成果更好应用于工程实践,设计开发了 道路地下缺陷AI智能识别系统 。该系统内嵌基于深度学习的雷达图像人工智能识别算法,集数据处理、路基多类型病害识别任务于一体,通过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展现识别结果,识别分析效率大幅提升。
03
数字成果交付—道路地下病害体智能检测系统
为更加直观、高效地展示与交付检测成果,广东建科院路桥研究所在“建科易检”智能检测平台基础上设计开发了 道路地下病害体智能检测系统。 该系统可与道路地下缺陷AI智能识别系统关联协作,调取雷达图像解译数据,发送到PAD平板端进行现场复测、验证,再利用5G互联技术回传至系统进行统计编辑,自动生成成果报告,并将地下病害体数量、类型、分布位置、风险等级及处置建议进行数字化展现,形成道路检测成果“一张图”,实现成果的数字化展示与交付。
数字化成果交付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15.09 万条内容 · 67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别人家的系列:广东莞番“双层”高速公路11月10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随着最后一片钢箱梁平稳落下,由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 莞番高速公路三期工程实现贯通 ,至此,东莞至番禺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莞番高速公路 全长64.48公里 ,自2015年正式立项, 共分三期建设 ,莞番一期、二期工程已分别于2019年4月25日、2021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即将在今年年底建成通车的莞番高速公路三期工程,是莞番高速公路最后一期工程,也是S6广龙高速公路最后一段未通车段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