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轨道交通 \ 浅谈现代交通建筑设计如何融入地域文化

浅谈现代交通建筑设计如何融入地域文化

发布于:2023-09-06 15:31:06 来自:道路桥梁/轨道交通 [复制转发]

 

地域文化是在某一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是区域内生活、民俗、传统、历史等文明的表现,是一定区域范围里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生活风俗、社会形态等,具有鲜明的地域独有属性。交通建筑发展至今已不再是单单一个候车厅的概念,而是为城市交通运输服务的公共建筑,承担着城市内外交通衔接换乘的重要功能,更是承载着地域与文化的空间载体,而且由于其重要的功能性,项目选址多为城市门户区域,是城市的地标建筑。

1   交通建筑中的地域文化表现

1.1   交通建筑应具有地域性的设计思路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实现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完善与合理布局是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交通建筑的建设已经不仅是一个客运枢纽的角色,而是以其建设为契机,带动其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城城互通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常规交通建筑以重视功能布局为主,平面千篇一律,建筑造型大同小异,建成的建筑放在任何一个城市均可使用,设计失去了灵魂,缺失了特性,无法体现地域性。

因此当代的交通建筑应在结合交通功能的同时吸取地方特色,两者完美融合,进而创作出具有地方神韵,不可复刻的建筑作品,这也是符合国情的未来现代交通建筑发展趋势。

1.2   项目概括

邯郸客运中心总体项目是邯郸市未来的交通枢纽,也是以HOPSCA(酒店、办公、公园、商业、公寓及会展等)混合布局为设计理念的整体规划,作为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具备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并能将不同时间段的功能组织在一起,使其保持24?h的繁荣,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同时提高市场活跃性,如图1所示。由此规划可看出邯郸客运中心的建设对未来邯郸市的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1??沿街透视图

客运中心主站是以长途汽车客运站为主体的交通枢纽综合体,其中一期客运中心主站项目规划用地约7.9公顷,建筑面积约9.1万㎡,其中地上部分6.8万㎡,地下部分2.3万㎡,项目总投资约7.7亿元,主要包括发车平台、站房及辅助用房和部分商业,设计最高平均日旅客发送量约7万人次,发车位30个。

项目位于邯郸市东部新区,西临高铁站,北临联纺东路,南到丛台东路,东至和谐大街,地处东部新区发展主轴线上,这样一座大型建筑如何确定其规划定位,以怎样的形态展现,如何处理城市与建筑的环境关系,是设计之初必要的思考。东部新区作为平地而起的城市新区,城市历史文脉和城市空间特色的缺失也成了设计师的首要难题,因而项目开展初期我们遵循挖掘场所基因、融合地域印象、梳理文化进程发展,在研究了邯郸各方面地理文化条件总结出:邯郸既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又是我国近现代华北地区的一个工业重镇,位于太行山东麓,一条母亲河滏阳河穿城而过,形成“棋盘路、穿城河、小游园、行道树”的城市肌理,作为邯郸新城区的门户形象——客运中心也应遵循其城市肌理而演变,设计从当地的地理环境中取其脉络,打破客运站传统意义的城市大门对外窗口的概念,从邯郸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以城市中轴地标为设计目标,将设计立意定义为:“山水间、城市情”,借着太行山这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寄托人们对城市的思乡情感,塑造全新的城市门户,展示城市的全新形象。

2   地域文化与交通建筑融合表现形式

2.1   提取当地的文化元素

不同地域的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现,也同样有着不一样的文化表现符号。设计师通过建筑物的外观造型、室内布置、周边环境均能分辨出其建筑所在的特定地域,这正是因为建筑同样具有地域性这一特点。在历史不断演变下,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不断转变,为适应人们的使用生活,建筑也通过积累酝酿出了地域特性,这一独特表达形式使建筑变得别具一格,风采各异。交通建筑普遍具有为交通枢纽和公共建筑两种属性,地理位置常处于城市之间的链接处,具有标志性、开放性等特点,通过其外部形象,交通建筑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官体验,为外来旅客提供一种心理暗示:某城市到了,地标形象正在眼前。故而为了使交通建筑也有着地域性的特点,设计师会将当地的文化元素进行提炼萃取后融入建筑的设计理念,通过细部的刻画,最后呈现的作品具有地域文化的内涵及当地的特有性、地域性、文化性。

客运中心主站项目建设场地位于未来城市新区的CBD,城市门户的标志性建筑,充分体现了邯郸的地域文化特色,设计吸纳山石之神,汲取河流之韵,以丰富多变的折面体与简洁有力的方正体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灵活曲折的折线条与刚毅笔挺的直线条相得益彰,奠定了其“太行石韵”的设计理念。

2.2   结合当地建筑风貌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根据其日常生活习惯进一步影响到其地区的建筑风貌。在交通建筑这一特殊的建筑类型,当今已不再是单纯的城市之间互通的建筑载体,而是会体现当地文化,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城市门户空间。设计师通过对当地文化不同的解读和理解,将色彩、文字等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理念之中,将当地风俗、地域特色通过建筑造型以特有的形象展现给世人。

邯郸客运中心作为新型的交通枢纽,总体设计把其作为一种城市景观,结合了商业、办公、酒店、公寓等功能于一体,营造一个具有复合性、开放性的公共空间。设计考虑北方地区气候较为寒冷,用地宽松、地形平整,建筑布局尽可能横向水平展开,占地开阔有利于交通流线的梳理及人流的快速集散,也给人一种敦实稳重的视觉感受。此外北方人文民风淳朴憨厚粗犷,建筑色彩多为庄重浑厚的色调,建筑整体造型以结合使用功能从城市形象出发,提炼城市特质的多种元素组合而成。

最后呈现出的设计:建筑上部采用大跨悬挑的简洁造型,主体采用钢结构,结构跨度达到35?m,采用拉索结构,局部悬挑跨度近9.3?m,为办公及公寓的布局利用提供了高效的内部空间;下部采用多折面、开放型的空间布局,通过灵活曲折的折线条与刚毅笔挺的直线条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建筑外部造型向世人展现出北方的硬朗大气。

折面线条的下部设计形成多个对外展示面,灵活多变,能有效满足客运中心人流快速集散的需求,提供便捷快速的人行通道,同时多折面的设计在出入口区域可形成檐口造型,为站房各个出入口创造出可挡风遮雨的区域,替换传统的出挑玻璃雨棚,将功能与建筑造型结合,使建筑立面最后干净利落。

此外上部通透的竖线条玻璃幕墙与下部折面多向排列的铝格栅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颜色的对比、序列的碰撞,都彰显了邯郸客运中心主站的雕塑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戏剧性效果,大幅提升了建筑的感染力、影响力,使其成为承载当代城市功能且富有浓厚地域文化内涵的形神兼备的城市地标。

项目对建筑材料的选取同样考虑地域性,结合北方人单纯朴实的特点,材料品种相对较少,色彩以稳重沉着为主,整体建筑不以色彩丰富进行渲染,而是以冷暖色调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彰显出整体外部造型的雕塑感、提升建筑形象。

建筑上部以满足办公公寓使用为主,选用玻璃幕墙形式,明亮通透;下部站房采用木色的铝格栅幕墙,镂空的格栅避免了当地多风风沙天气引起的积灰现象,避免建筑长期经历风沙侵袭后显得灰蒙蒙,又有利地应对了当地日照西晒的气候特点,节省了日常的能源消耗。同时木色的铝格栅与通透玻璃的结合,色彩对比强烈,木色的底座色彩靓丽鲜艳,辨识度强,最终使建筑成为人们出高铁站后第一个引入眼帘的地标,门户的意义尤为凸显。

3   结束语

交通建筑作为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地区标志性建筑,在全球化大发展带动文化、思想、科技水平不断转化的当下,更需要将其作为城市第一门户这一思想进行贯彻。在设计中尊重并提炼地域文化,体现城市地域特色,彰显现代风格,将传统的、内涵的文化要素融入设计之中,打破交通建筑因功能性而日益趋同的困境,找出一条适合现代化城市特有的设计方向。

地域文化和交通建筑的最终融合,可以通过建筑造型,材料选取,色彩搭配等多个方面进行体现,通过一系列地域文化符号在建筑中转化诠释,建筑将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向我们展现其独具特色的一面,一个适应本土气候环境,弘扬当地文化,彰显地域文化特质的门户形象将呈现于你我的面前。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轨道交通

返回版块

1.01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其运营安全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构建影响北京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素模型,基于要素分析探讨现有的潜在问题,提出对策。研究表明,北京地铁在管理制度、规划、流程等方面存在疏漏,存在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脱离掌控的风险,从而影响运营安全。基于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提升,相关研究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