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其运营安全管理面临着巨大挑战。文章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构建影响北京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素模型,基于要素分析探讨现有的潜在问题,提出对策。研究表明,北京地铁在管理制度、规划、流程等方面存在疏漏,存在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脱离掌控的风险,从而影响运营安全。基于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实现安全管理的提升,相关研究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1.1研究方法选择
目前,理论界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研究尚缺乏解释性的理论框架,因而本研究属探索性研究。Yin 指出研究方向明了而结论尚不明确的问题适宜应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法。同时,Yin 认为案例研究应分为研究的计划、设计、准备、材料收集、研究分析和报告分享6 个相对独立的步骤 ,本研究将按此路线图,结合“人、机、环、管、技”5 个方面对北京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展开研究。
1.2研究对象选取
案例研究对象的选取采取理论抽样法,即对象选择基于理论原因,理论抽样的目的为选取可能复现或拓展潜在理论的案例。根据研究目的及理论抽样法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北京地铁为研究对象。
1.3数据来源与整理
Yin指出案例研究常采用学术资料、档案、访谈记录、现场观察和实地证据等内容进行数据收集。本文通过多渠道收集所需资料,以实现“证据三角形”使材料间相互支撑,从而提升研究的效度和信度。根据研究需要,本文拟采用资料收集、企业访谈等方法收集材料,具体方法包括:①通过中国知网等学术数据库、企业网站、新闻报道汇总整理企业运营数据及学者和公众的见解等内容;②对企业管理人员及职工进行访谈,掌握企业安全现状。
基于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受到了政府、社会与研究学者的关注,关于北京地铁的运营数据、新闻报道及相关研究较为丰富,结合企业访谈内容,足以涵盖本文所需。研究数据及资料明细如表 1 所示。共获取相关资料合计约 19.6 万字。
对于收集到的访谈及调查资料,按照“人、机、环、管、技”5 个方面进行整理,同时结合九窗格法对各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为保证运营安全,北京地铁已对部分既有线进行了更新改造并实施了管理流程再造和运营模式创新,使企业运营安全有了较大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2.1人员方面
通过资料分析发现,北京地铁人才结构中技术人员占比较低,为 8%,大专及以下学历约占 62% ;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占比约为 6%,拥有高级及以上技术等级的员工占比约为 30%。北京地铁的人才现状基本能够满足当前企业运转需要,但随着企业快速发展,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会日益凸显,职工的业务素质、专业知识、思想意识仍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对访谈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发现北京地铁人员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员工的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包括安全、风险、责任等方面,主要存在思想疏忽麻痹,风险意识欠缺,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二是员工的技术业务方面存在不足,基础知识和技术等级需进一步提高;三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存在欠缺。
2.2机器设备方面
资料显示,北京地铁共运营线路 16 条,其中 11 条运营时间超 5 年,特别是 1- 八通线、2 号、5 号、13 号线已运营超过 15 年,车辆、设备老化严重且故障高发,4 条线路故障数量占公司总量的 41%。虽持续推进升级改造,但由于老旧线路改造费用高、需停运改造,设备升级缓慢,造成安全隐患长期存在。
同时,访谈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对运营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是先期采购的车辆、设备设计年限早、自动化水平低,特别是 1- 八通线、2 号、13 号、5号线已运营超过 15 年,设备老化严重;二是新线设计不符合运营实际,造成部分车辆和设备的性能不足;三是设备采购来源多,设备型号繁杂。上述问题给设备维护、备件采购造成困难,影响了设备使用质量。
2.3环境资源方面
资料分析发现,地铁系统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是由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活动频繁,使暴雨、大风等对运营安全有影响的极端天气增多;二是线路周边环境复杂,施工、异物或人员侵限问题时有发生;三是降雨丰沛导致地下水位连续 7 年抬升,使地铁结构浸入深度加大,抗浮安全储备降低;四是持续增长的客流压力、更高的服务需求、小部分乘客安全素养的欠缺及恐怖暴力活动共同对运营安全造成一定影响;五是湿度、噪声、粉尘、照度等因素使设备性能、人员状态产生波动。相关问题易对设备运行、人员状态、管理措施、设计寿命等方面产生影响,特别是人员和设备对环境影响较为敏感。
2.4管理与技术防范方面
在调研中反映出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压力传导难、规章制度更新迟缓、业务流程繁琐等问题,影响了安全效能的发挥;二是管理者的管理素养有欠缺,对问题的反思、研究不足;三是部分线路运力、运量匹配不精准,特别是 5 号、10 号线等线路由于前期设计考虑不足,造成运力存在缺口,需要从行车组织、更新改造及模式创新等方面入手进行优化。
技术防范方面,受访者认为企业虽建立完整的技术防范体系,但更新容易滞后;此外部分专项技术措施与问题点存在偏差或执行中缺乏监管,造成执行效果打折扣。
基于第2章节发现的问题,为探索问题本因,采用九窗格法归纳和提炼相关因素间的联系及作用规律,探索性构建影响北京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素模型。
3.1问题原因分析
(1)导致人员类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员工安全意识、技术业务、工作忠诚度的欠缺,企业安全文化、工作环境、监督检查、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可以归结为培训教育、个体属性、权责构架、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职工作为企业运作的最小单元,每个个体属性的优劣直接影响运营安全的稳定性;同时员工所处的管理环境对个体的安全行为也产生影响,好的管理环境将使职工产生一种被迫的正向转变,这方面主要包括培训体系、责任制及绩效体系、企业文化等。
(2)设备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设备维修能力、规程执行、采购统筹、资金投入及规划设计方面的欠缺。对上述因素进一步整理可知规划设计、资金投入、设备统筹采购问题主要是因为管理缺乏前瞻性;规程执行、维修能力不到位主要是由于制度及责任落实出现问题。
(3)环境方面主要受外部侵限、温湿噪声、结构渗漏、特殊天气和恐怖活动等问题的影响。其背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气候、地理、运营环境、保护区、社会环境及管理管控等方面。
(4)管理缺陷是诸多问题的共因,也是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问题的诱因,大部分人员、设备、环境方面的风险可以通过管理措施予以控制,例如:人员和设备方面问题可通过强化责任、加强监督、合理规划和补齐流程短板予以管控;环境类问题可通过完善预案、引入技术措施、强化外部配合予以管控。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企业的制度、责任落实、监督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在安全治理中应着重关注管理问题,结合技术措施,将其首先解决。
(5)技术措施方面,问题根源在于更新滞后和落实不到位,易使新引入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结合上述分析,对各类问题背后的因素进行了分类汇总,如表 2 所示。
3.2影响因素间关系探索
“九窗格法”是一种克服思维惯性的方法,该方法在处理问题时重视系统地考量问题的出现与发展,在研究本系统的同时,还会考量其子系统和超系统,以及不同范畴下系统的过去和将来。由于“九窗格法”研究问题涉及系统、时间、空间 3 个维度,因而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突破常规,清晰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九窗格法对“人、机、环、管、技”等因素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可知,运营环境、地理环境、固有设备、验收把关属于前期规划建设后所遗留,具有不可改变的特性但可在规划前予以干预。而自然、保护区、政府规划、社会及文化影响等属于无法预估的外部因素,具有不确定性,需通过预测、制定预案、沟通干预等方式管控。同时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对员工、乘客、企业管理和培训需求等方面产生影响,间接威胁运营安全。通过对全部因素进行并列研究可以发现管理或由管理引发的问题占总数的60%,同时其他因素基本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进行管控,对于各类因素的九窗格分析如图 1 所示。因此通过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对各类因素交叉作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管控是必要的。
3.3北京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素关系模型探索
北京地铁是一个各专业互联互通的复杂系统,在保障运营安全的同时需持续推进转型升级。结合上文分析,在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和技术 5 个方面中,管理因素是首要的,它是其他方面问题的深层次诱因,安全问题多是由于管理存在缺陷使“人、机、环”等因素突破技术防护壁垒所诱发;其次是技术因素,技术措施是防范风险外溢的重要手段,管理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第三是人员因素,尽管人员产生的问题可能是在设备和环境因素的催化下产生的,但人员本身的素质决定了任务的执行情况和对问题的识别与管控能力;设备和环境因素属于客观、不可抗力的因素,但只要管理到位、措施得当是可以规避的。由此,可以得出各个因素的影响次序为:管理、技术、人员、设备和环境。安全管理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需从管理和技术角度入手,结合人、机、环方面的风险全面进行治理。通过上述分析结合鱼骨图可以得到北京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素关系模型,如图 2 所示。
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本文提出对策建议如下。
(1)人员方面。加强培训体系建设,通过法律法规宣贯、典型事故案例警示、知识技能培训、专业技术比武等形式,提升人员素质和工作技能;完善绩效体系,畅通员工技术和职务晋升及职业发展通道,通过调升绩效占比、优化工资晋升通道、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开展一专多能骨干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员工工作活力和主动性。
(2)设备方面。第一,从完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入手,建立设备智能维护平台,将设备运行分析、计划编制、智能维修、备品采购、更新改造融于一体,保障设备高效运行;第二,提前参与线路前期规划,结合运营实际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在验收时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验证;第三,完善设备维修、升级及更新的流程和制度保障,实现设备的全寿命监测和及时维修更换;第四,打破设备维保服务商资格限制,引入设备维保服务竞争机制,利用外部专业资源获取更好的维保服务,降低运营成本。
(3)环境方面。一是建立外联机制,充分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对外部企业、人员、物料的制约;二是建设智能感知系统,实现对环境变化的预警,便于快速应对,将影响降到最低;三是通过引进先进安全检测设备、优化应急处置策略及提升安保队伍素质等方式,有效提升安保能力。
(4)管理方面。北京地铁构建了三级、四层的制度体系,以及由“人机环管”和“治控救”组成的安全管控体系,同时设立了安委会作为最高安全管理机构、调度指挥中心作为应急处置中枢,但通过系统分析发现,现有规章制度和治理体系仍需改进。主要应从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制定规划及强化责任落实方面入手,通过完善人员绩效、培训提升、职务晋升、监管督促方面的制度提升人员治理水平;同时,通过建立公司整体安全规划对人员管理、设备更新、技术投入、环境治理等方面进行统一、科学规划,保障工作有序推进。最后建立新线前期参与机制,实现对新线设计和建设的有力干预。
(5)技术层面。主要通过完善安全管控体系、引入管理工具和技术手段等方式实现人员、设备、环境的治理,重点对列车区间运行环境、设备工作状态、治安防范、车屏间隙障碍等安全敏感点引入一批技防设备,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现对问题苗头的前端预判。配合高效的管理工具和处置预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置,并对现有技术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予以优化。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研究形成了影响北京地铁运营安全的要素模型,基于要素分析探讨现有的潜在问题。研究发现,北京地铁在管理制度、规划、流程等方面存在疏漏,妨碍了技术防范措施的运作,存在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脱离掌控的风险,从而影响运营安全。结合分析,文章提出从管理入手,通过采取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制定规划及强化责任制等措施,配合人员激励机制、设备生命周期管理、非核心业务引入外部服务、环境治理措施投入等对策形成合力,实行系统化防控。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也可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本研究选取大型国有企业开展研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选取合资或外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增强理论抽样的完善性和理论成果的说服力,从而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适性。同时北京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存在阶段性和动态性,企业处于改革转型期,未来需持续关注其变化,结合变化情况进行拓展研究。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轨道交通
返回版块1.02 万条内容 · 12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ARIMA 模型在城市轨道交通短期客流预测中的应用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客流监控与短期精准预测对实现高效列车调度、防范安全隐患、降低运营成本具有关键作用。文章通过优化ARIMA 模型参数对不同时间粒度下天津地铁某站点周一到周五的 AFC 客流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 ARIMA 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短期客流。减小客流数据时间粒度能够获得更多的客流数据细节信息,有利于提升预测的精准度。研究发现即便在客流数据能够通过平稳性检验的情况下,对客流数据进行差分处理依然能够明显提升 ARIMA 模型的预测精度。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