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中国古建筑的雀替和撑弓

中国古建筑的雀替和撑弓

发布于:2023-03-07 11:47:07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中国古建筑磅礴大气、富丽堂皇,承载着历史和中国人的智慧,但细细欣赏,它的美更多地体现在了细节处的精美与讲究。雀替与撑弓,便是不可或缺的表现元素。很多人会把两者搞混,但实际上大不相同。雀替一般是梁下的木雕构件,而撑弓基本上是檐下的木雕构件。


图片

︱   雀替

被放置于梁与柱或枋与柱的相交处,用以缩短梁枋跨度从而增强其荷载力,同时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防止横竖构材间的角度倾斜。宋代称“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

图片

明清以后,雀替的装饰作用日渐突出,其结构功能退居其次。许多跨度不大的梁都设有雀替,精雕细刻,很为讲究。雀替的表现手法往往隐喻而含蓄,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民间故事、小说戏曲以及动物花草皆被赋予一定的寓意。

图片

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他的《中国建筑图集》提到一种“似是而非的雀替”,就是中国南方,特别是江浙地区和皖南一带普遍存在的“撑弓”。

图片

︱   牛腿

撑弓(撑拱、牛腿)作为古建筑中的构件之一,主要起支撑建筑外挑木、檐与檩之间承受力的作用。 从明代开始,撑弓的雕饰作用大大盖过了其实用性,逐渐出现稍作雕刻的竹节、花鸟、松树之类的浅雕。

图片

清代,“撑弓”逐渐演变成整块斜木雕刻,工艺日趋繁琐,雕工精美,刀法纯熟,雕刻内容更是丰富多彩。

图片

撑弓的尺寸一般比较大,显得粗笨,撑弓与木雕结合,为木雕艺人提供了展示技艺与才能的场所。所以,撑弓在民间特别是在木雕技术很发达的地区流行起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古民居建筑构件中,雀替与撑弓展现了魅力和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集建筑结构与工艺于一体,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


知识点:中国古建筑的雀替和撑弓

中国古建筑的构件雀替文化及纹样元素介绍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3 万条内容 · 15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古建入门指南

这里体系里的“柱、梁、檁”,房屋的重量都由屋面到梁架,再由斗拱至立柱,层层传递。柱与柱之间的墙壁,不论用土、砖、石或其他材料,往往更多是起到隔断作用而不承受房屋的重量。当遇到地震时,各个木构件之间由榫卯相连,富于韧性,不至于发生断裂。 由此,便形成了中国古建筑神奇的“墙倒屋不倒”现象。 这篇文章就将带你走近中国古建筑的世界,用10分钟,快速入门中国古建筑(木构)文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