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断面黄土隧道发生大型坍塌时采用了双侧壁导坑法对其进行了处理,并一次性通过塌方段。这种隧道 塌方处理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断面黄土隧道 塌方 双侧壁导坑法
1工程概况
庆兴隧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境内,紧邻洛滨镇 庆兴村及蒙新庄,起迄里程DK691 +253 -DK701 + 493,全长10 240 m,其中N级围岩8 900 m, V级围 岩1 340 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HO m,最小埋深 2.5 m。线路位于洛河河谷右岸、黄土台墟中,洛河 切割黄土台地,进口段地形起伏较大,洞身主要位 于黄土台塚中,堀顶有居民分布;出口地形平坦开 阔。地面高程一般为460 - 650 m,相对高差190 mo 该隧道为双线隧道,除出口 524.4 m位于半径为 2 800 m的曲线上,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隧道洞 身位于3. 0%。、5. 1%〃、4. 8%。单面上坡上。隧道除 进、出口相向掘进外,设计有5座斜井辅助施工。
隧址设计为Q2老黄土为主,新黄土、砂质土为 辅,掌子面上部(拱部)为冲积砂质黏土、紫红色,水 平层理,夹有两层厚度约40 cm厚细砂透镜体,密 实,稍湿。下部为黏质黄土,紫红色、土质均一,硬 塑。黏质黄土潮湿、含水量大(最高达27%),±体 稳定性极差,具有弱湿陷性,开挖后易坍塌,影响施 工安全。
隧道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黄土空隙及裂隙潜 水,对于浅埋地段,应关注农灌的影响。地下水主 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无浸蚀性。
2塌方情况
庆兴隧道围岩老黄土自稳能力极差,具有弱湿 陷性。隧道采用新奥法原理、三台阶法施工,上弧 导坑开挖预留核心土,中、下台阶左右错逬,支护形 式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结构的复合式衬砌,以锚杆、 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为初期支护,模筑钢筋混凝 土为二次支护。埋深76 m。
2009年2月8日16:30,上台阶掌子面里程至 DK693 +946时,上、中台阶出现开裂、变形、坍塌后 带动下台阶初支坍塌;随后对地表进行了勘察,发 现地表下沉,形成直径25~35 m、高度4~5 m的椭 圆形深坑,立即进行了防护;针对洞内、洞外塌方段 落我部均设置了警示牌及安全员值班。洞外、洞内 塌方见图1、图2。
3塌方原因分析
(1) 据查勘,DK693 +984 ~ DK693 + 941 地表位 于凹地处,当地老百姓2009年1月对洞顶上方的集 园、麦地进行了冬灌,常年累积灌溉水、地表水下渗 导致洞内黄土含水量增大,增大了土体自重、破坏 了土体自稳性,在加上2009年2月6、7、8日连续3 天阴雨天气,导致土体自重进一步加大。
(2) 根据黄土自身的特征,该段为砂质黄土,土 体松散,自稳能力差,且具有弱湿陷性,极易因局部 失稳而引起连锁反应,造成大坍塌。
(3) ±壤含水量高、最高达27%,使得黄土层 产生湿陷,粘聚力降低甚至消失,自稳性大幅降低 甚至消失,产生巨大的变形压力,支护抗力不足。
(4) 根据塌方现场情形显示,掌子面首先失稳, 由于钢架之间连接筋的作用,导致后方钢架被牵引 而产生大塌方。
(5) 开挖断面大、跨度大,本隧道最大跨度为 13.5 m,开挖过程中扰动的围岩范围较大。
4塌方处理方案
由于塌方体土质松散,自稳性很差,承载能力 低,所以处理塌方体的施工方法,不宜釆用三台阶 法,因为在开挖过程中拱脚始终落在松散的塌方土 体中,变形及沉降无法控制,另外塌方或初期支护 侵限的可能性比较大,安全风险很大。综合考虑拟 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安全有保证,变形和沉降均在 可控范围内。
对于DK693 +984 ~ DK693 +943段塌方地段, 待塌方段二次衬砌施工完毕后,再处理地表塌陷 区,其处理方案如下。
4.1 地表处理
(1) 沿地表陷坑一周,施作矩形C20混凝土截 水沟,截水沟1.2 mx0.9 m(宽x高),壁厚0.3 m;陷坑影响范围内(含塌陷区、开裂区)临时采用彩条 布遮盖,防止雨水直接下渗。
(2) 待洞内衬砌施工完毕后,对陷坑表床2 m 范围以下采用三七灰土分层回填、碾压密实,表床 2 m范围内则采用耕植土回填,确保耕地正常 使用。
4.2洞内处理
(1) 撤出衬砌台车及防水板台车,对塌方段进 行反压回填,修筑操作平台。
(2) 施工方法: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见图3。
(3) 超前支护
侧壁开挖根据土体松散情况施作超前支护,拱 部的超前支护按120。范围施作442超前小导管L-3.5 m,外插角度与隧道设计纵坡一致,环向间 距加密为40 cm,纵向2. 4 m/环。
(4) 支护参数
一般初期支护参数无法承受70多m松散土粒 的荷载,初支的刚度和强度均不够,很可能在施工 过程中就沉降、变形侵限,为了保证能承载70多m 的土体荷载,采用两层初期支护,第一次初支全断 面釆用120b型钢拱架喷25 cm混凝土支护,第二次 支护拱墙采格栅拱架喷22 cm混凝土支护,并配合 拆除双侧壁导坑的临时支护部分时进行,一方面补 强接头的不足,另一方面大大增加支护的刚度和强 度,以保证二衬安全施工。
外层支护参数如下:
① 锚杆:<|>22砂浆锚杆,Z =4 m,设于永久导坑 侧壁;
② 钢筋网:<|>6,20 cm x20 cm,设于永久、临时 导坑侧壁;
③ 钢架:I20b工字钢涧距1棉/0.4 m,设于永 久导坑侧壁;
④ 纵向连接筋:秘2螺纹钢,环向间距50 cm, 设于永久导坑侧壁;4>22螺纹钢,环向间距100 cm, 设于临时导坑侧壁;
⑤ 喷射砕:C25砕,25 cm厚,设于永久、临时导 坑侧壁;
⑥ 每根钢架连接处锁脚锚杆采用4根4>22砂 浆锚杆,L-5 m。
内层支护参数如下:
① 格栅钢架涧距1棉/0.4 m;
② 锁脚锚杆:4>22螺纹钢,L - 4 m ;
③ 纵向连接筋:必2,环向间距1.0m;
④ 喷射砕:C25磴,厚22 cm
(5) 仰拱、衬砌
5双侧壁导坑法应用
釆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具体步骤详见 图4、图5,具体步骤如下。
(1)施作左侧导坑,采用人工开挖,左侧导坑分
为左一部、左二部。首先,施作左1部,拱脚用预制 块垫实;横向采用118钢架进行连接,以确保结构稳 定性;左一部、左二部拉开2 m距离,确保导坑掌子 面的稳定性;施工左二部时,将左一部拱脚落于原 状土或填充面之上,拱脚用预制块垫实。
(2) 右侧导坑施工工序同左侧导坑,但左导坑 与右侧导坑必须相错2 m
(3) 施工三部,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超 前支护采用"2小导管、3. 5 m长、环向间距40 cm、 纵向2.4 m;拱脚落于两侧导坑钢架之上。
(4) 拱墙钢架成环后,施作内层格栅钢架。
(5) 施工四部。
(6) 施工五部,距离达到2 m施作仰拱,确保及 早成环。
6结束语
(1)黄土成分复杂,且不同地区的黄土成分也 有所不同,受水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施工前应进行 土力学试验,以指导施工。此外,黄土隧道施工前 应查明地表情况(特别是浅埋段),尽量减轻地表水 对隧道上覆土层的影响。必要时采用引流、黏土夯 填封面等方式进行处理。
(2) 开挖掘进时,仰拱铺底应及时跟进,使初期 支护尽早封闭成环,形成环向整体受力体系。
(3) 黄土隧道塌方后,塌方体已不具备自稳能力。因此,塌方后须先对塌方体进行加固处理。使塌方体 自身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然后在确定最佳处理方案。
(4) 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施工,宜根据隧道断 面大小、埋深、塌方原因,综合分析后采取适宜的方 案确保安全、顺利地通过塌方体。
内容源于川隧公众号,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https://ziliao.co188.com/d63321595.html
知识点:双侧壁导坑法在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中的应用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2.95 万条内容 · 26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分析摘要 以沙湾大断面隧道为研究背景,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釆用释放荷载法,研究支护封闭的快慢对双侧壁导 坑法施工的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拱顶沉降、边墙中点水平位移、围岩塑形区及初衬应力的分析,得到了支护 封闭时间对隧道受力和位移状态的影响,施工中应尽量缩短各开挖面的距离,使支护尽快封闭,有利于隧道稳定。为了进一步改善隧道的受力状态,模拟分析了加固部分围岩后的状态。结果表明加固侧壁导坑临时支护与初衬接 触处的围岩能较好的改善隧道的受力条件。在临时钢架支护下端与初衬的接触点附近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受到 了很大的拉应力,在设计施工中应引起重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非常不错的资料,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
不错的资料,谢谢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