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大体上有两大类:
一类是由于不适宜环境条件引起的,称为生理病害,其病因主要是气候条件和水分、土壤、肥料等。
另一类是受到生物侵染引起的,称为传染性病害,引起它的因素有病原物、感病植物、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病原物侵染植物,植物不一定发病,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植物抗病能力的强弱,如果抗病能力强,则不发病或发病很轻。因此,选择抗病品种和提高植物的抗病性是防治病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病害能否发生,还取决于环境条件,所以我们要积极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以减少病害的发生。要提高植物的抗性和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就需要利用园艺手段加强管理,主要包括土、肥、水、修剪等的管理。
由此可见,以上两类病害的预防都需要加强土、肥、水等的管理。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植物生长所需养分、水分、温度、空气主要是由土壤供给的,土壤不仅是水、肥等物质的主要输送介质,而且也是物质和能量转化的场所,因此,土壤的状况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按容积计,矿物质约占38%,有机质占12%,土壤中空气和水分各占15%至35%。园林植物一般是在园林建筑完工后栽种的,建筑垃圾应当清除干净,不能埋到树穴中,土壤贫瘠的地方还应当向树穴内填加沃土。同时,树穴底层要铺施基肥,创造一个适宜的土壤环境。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松土,及时浇水,及时施肥,使土壤中的各种成分适宜植物生长。提高植物的抗性。肥料是植物的粮食,适当施肥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增强树体的抵抗力,施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因此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追肥。春季宜施以氮肥为主的肥料,促进枝叶生长,盛夏季节少施或不施,秋季以磷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和花蕾膨大,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氮、磷、钾都不可少,三者应配合使用,才能促进植株生长健壮,花繁叶茂,增强树体抵抗力,一般氮、磷、钾的比例是4:3:2,锌、铁等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同样不可忽视,如果各种元素比例失调,病害就容易发生。
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体内一切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必须有水参加,同时水分还具有调温作用,高温时可以吸热降温,低温时可以减缓热量散失。水分过多,植物则生长衰弱,抵抗力下降,抗逆性减弱,如果水分长期过多、则导致烂根、落叶,甚至死亡,缺水会导致萎蔫,长期缺水不仅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浇水应适度,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浇水要抓住关键时期,春天浇返青水,入冬浇冻水,夏天干旱多浇水,秋天生长缓慢期少浇水,生长旺期多浇水,花芽分化期少浇水,喜湿植物多浇,耐干旱植物少浇。浇水时还要注意,不要向有病害的植株上喷水,以免引起病害扩展,一定不要浇污水。
修剪也是园艺防治的一种方法,修剪可以控制树势,促使树体强壮;修剪可剪除病虫枝,及时剪除病枝可防止病害大面积传播;修剪可剪去杂乱枝,以利通风透光,预防病害发生。修剪以后要涂杀菌剂,以防病菌从剪口浸入。
另外,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要注意,防止人为原因引起病害大面积传播。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园林修剪中修剪量的控制
相关推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园林绿化养护
返回版块3.99 万条内容 · 18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新植树木需注意六个养护要点新种植的树木,由于根部受到创伤、枝梢经过修剪,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定植后的一定时期内,需要进行精心养护,使树势尽快恢复并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一、灌水要求 l、对新栽植的树木,栽后必须及时浇足水,确保土壤充分吸水并与根系紧密接合。 2、灌水量及灌水次数可依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及土壤、气候条件决定,做到适时适量。新植树木栽后必须保证连续灌三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适时补水;晚秋树木进入休眠期到土地封冻前,要灌足一次冻水;干旱季节应增加灌水次数。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