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②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③下料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⑤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⑥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等。
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
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坍落度符合要求;;
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竖向构件根部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30~50mm为宜);
④浇灌混凝土时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
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
①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②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
③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杂物未清理干净,钢模板隔离剂未刷或未刷均匀,拆模时粘坏混凝土表面;
②木模板未充分湿润,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收而失水出现麻面;
③模板拼缝不严、缝隙漏浆;
④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⑤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拆模后形成麻点。
①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双面胶条等堵严;
②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并且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③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④若出现麻面缺陷,混凝土表面作粉刷装修时,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应在麻面处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①在钢筋较密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处混凝土下料受阻,未振捣就继续向上浇筑;
②混凝土离析严重,石子成堆、严重跑浆且未认真振捣;
③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振动器振不到,形成孔洞;
④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挡住混凝土等。
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
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
③及时清除落入混凝土中的杂物;
④处理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①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
②构件截面小、钢筋密,石子卡在钢筋上阻止了砂浆充满模板;
③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离析、露筋处缺浆漏浆;
④浇筑前木模板未湿润,脱模时粘掉保护层混凝土等。
①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钢筋及保护层垫块位置正确,木模板应充分湿润;
②钢筋密集时粗集料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
③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与和易性符合设计要求;
④处理方法:表面露筋可洗净后在表面抹1:2水泥砂浆,露筋较深应处理好界面后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①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
②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③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④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①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交接部位;
②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
③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
④接缝处浇灌混凝土前先浇同配比减石子砂浆(一般30~50mm为宜),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
⑤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 水泥砂浆强力填嵌密实;
⑥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
①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②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③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成品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④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漏涂。
①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
②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a以上强度;
③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④处理方法,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斜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养护。
①混凝土浇捣后未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高温干燥情况下产生干缩裂缝。
②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拌制混凝土,造成不规则的并随时间发展的裂缝。
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与收缩裂缝。
①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
②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
③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
①砼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
②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③砼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①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
②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设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确保不发生下沉;
③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施工。
内容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分析处理
https://ziliao.co188.com/p62398343.html
知识点: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漏筋、孔洞怎么办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15.09 万条内容 · 66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人行横道应该怎么设置!我国人行横道的设置标准 根据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中9.2.2之相关规定,人行横道线线宽应为40cm或45cm,线间隔应为60cm,可根据行车道宽度进行调整,但最大不应超过80cm。 人行横道最宽不超过9米,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平行粗实线,路段人行横道根据行人横穿道路的实际需要确定,并与人行步道相连接。其依据行人横穿道路的流量和街道宽度确定,一般为5米。并可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加宽或变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先收藏了看看!!!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