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粘结或非粘结约束条件对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抗震性能的影响

粘结或非粘结约束条件对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抗震性能的影响

发布于:2022-11-23 13:30:23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究意


板式橡胶支座由于其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以及具有良好的温度变形适应能力而在中小跨度梁式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中国,考虑到支座安装便捷性,板式橡胶支座一般采用无粘结安装方式,即支座直接搁置在主梁垫板和下部结构垫石之间,在支座上下两端除摩擦力外不再采取其它限制措施;而与之相反的是,日本桥梁通常会选择两端完全粘接的支座安装方式,以期在地震作用下充分发挥橡胶支座的柔性变形能力来起到分散地震力的作用。在经历了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8.2级)以及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9.0级)以及2016年日本熊本大地震(7.0级)之后,我们对这两类安装方式下板式橡胶支座的真实抗震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在中日过往大地震中的典型震害现象,分析了粘结约束条件对支座地震行为和损伤破坏模式的影响,并鉴于此提出了一种抗震优化的支座约束体系,期望该体系可以为未来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提供一种新的抗震设计思路。


研究内容

1

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典型震害特征回顾与总结

1) 完全粘结约束条件下:以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2016年熊本大地震为例

在上下部完全约束条件下,板式支座的在极端地震作用下容易出现支座结构本身的破坏,包括橡胶层与钢板之间的撕裂剥离,以及支座上下约束处的破坏(例如锚固螺栓的断裂)。此两类损伤破坏模式的最终后果则可能会使主梁与下部结构产生较大的相对位移,严重的会导致支座落座、主梁落梁等。

图片

2) 完全非粘结约束条件下:以2008年汶川大地震为例

当板式橡胶支座处于一种完全非粘结约束条件下,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板式支座普遍出现的震害特征是支座与主梁或者下部结构产生摩擦滑移,同时伴有支座本身的挤压和翘曲等行为,与完全粘结的支座相比,支座结构本身损伤的几率较低。支座滑移造成的后果就是主梁产生较大的移位,从而撞击桥台背墙和混凝土挡块等构件,使其过早破坏,同时支座落座和主梁落梁的严重震害现象在汶川地震中也有发生。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约束,此类支座在地震力作用下还容易发生滚落现象,即震后支座完全脱离最初设计位置。

图片


2

 不同粘结约束条件下板式支座损伤破坏过程分析

对于上下完全粘结的板式橡胶支座来说,在地震作用下支座会承受复杂的多重作用力,如竖向力,剪切力,竖向力P-Delta效应等,同时对于桥墩以弯曲变形为主的连续梁桥来说,主梁与桥墩之间还会对橡胶支座产生纯弯曲变形。这种复杂的受力状态极易造成橡胶支座过早发生剪切破坏,当橡胶支座被剪断之后,主梁与上部结构之间便丧失了主要的横向约束,此后主梁会沿着断裂面发生摩擦滑动,直至支座落座或主梁落梁。在日本目前设计规范中,上下部结构之间的相对转动引起的纯弯曲变形尚未在橡胶支座的抗震设计中加以考虑,而在2016年熊本大地震中,出现了橡胶支座顶板螺栓被剪断的震害,这类震害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设计支座粘结约束的时候忽略了纯弯曲变形引起的作用效应。


图片

而对于完全无粘结橡胶支座来说,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支座的剪切变形会逐渐增大,但会伴随着产生挤压和翘曲的局部变形,随着地震力的不断增大,翘曲变形逐渐增大,水平力也逐渐达到临界摩擦力,此后滚动与摩擦滑动组合将成为支座的主要运动模式,最终无粘结约束的板式支座会被主梁与下部结构挤出,主梁也随之失去主要的支承,造成落梁震害。目前中国规范在对橡胶支座进行设计时,被没有考虑此类复杂的支座地震行为模式,而在实际大地震中,当限位装置如混凝土挡块发生破坏之后,无粘结约束的板式支座极易发生滚动与滑动组合的运动行为,而此类行为又很难加以模拟,从而对桥梁防落梁设计造成一定的困扰。


图片



3

 上端粘结约束、下端无约束的新型板式支座抗震体系

今年来的研究表明,近场地震动会对高墩桥梁等长周期结构针对在以往地震中板式橡胶支座出现的各种典型震害特征,并总结目前支座约束体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板式橡胶支座约束体系,即上端粘结约束,下端无约束,以期对支座的抗震力学行为起到一定的优化。本文提出的支座约束体系一方面可以释放完全约束支座的复杂受力状态,避免由此产生的局部应力集中破坏(如锚固螺栓拉剪断裂),另一方面可以依靠下端无约束面的滑移产生稳定的摩擦耗能机制,从而降低结构地震响应。对于一端约束的板式橡胶支座的抗震设计,需要考虑到支座水平等效剪切刚度(局部翘曲变形效应),滑动摩擦系数取值,以及最为重要的适宜的限位装置的选择与设计。限位装置的设计的核心原则是要允许板式支座具有一定的滑动摩擦空间,但滑动位移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成严重的落梁震害,要保持下部桥墩损伤与上部主梁位移之间的有效平衡。


图片

图片图片图片

 三

研究结论


本文在分析总结以往中国和日本大地震中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出现的典型震害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单侧粘结的支座约束体系,可有效提高板式支座的抗震性能。日本普遍采用的两端完全粘结的支座约束体系虽然可以充分利用橡胶支座的剪切变形分散地震力,但由此约束造成的复杂的应力状态会导致支座过早发生结构性破坏,且支座在高应变状态下应力硬化效应会对下部桥墩受力产生不利影响;中国中小跨度桥梁普遍采用的完全无粘结约束体系对于安装施工具有较好的便宜性,但仅靠接触面摩擦容易造成地震作用下支座的不稳定运动状态,如滚动与滑动组合的运动行为,从而大大加剧了落梁风险。本文提出的仅上端约束的体系,可以使板式支座受力较为简单,地震行为较为稳定。通过允许板式橡胶支座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滑动摩擦耗能,结合选择合适的限位装置及合理的参数设计,保证上部结构位移和下部结构受力之间的相对平衡,从而提高桥梁整体的抗震性能。

内容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推荐:


支座约束条件对网架结构影响的分析

https://ziliao.co188.com/p53711526.html


知识点:粘结或非粘结约束条件对桥梁板式橡胶支座抗震性能的影响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37 万条内容 · 60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近断层脉冲波作用下斜拉桥纵向损伤性能

一 研究意义 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断裂带数量众多,且十分活跃。出于地形限制或道路规划等原因,难以避免在一些近断层区域修建斜拉桥。近断层地震动通常包含典型的长周期速度脉冲波,对斜拉桥这类长周期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较大,可能导致结构的损伤甚至破坏。由于体系复杂,斜拉桥损伤位置往往不集中于单一构件或单一节点,而是分散在全桥多个构件,目前的研究几乎都只集中在塔柱损伤破坏的构件层面,不能同时考虑多个构件的损伤性能及其相互影响关系,亦未能考虑不同构件损伤性能与地震动输入特性之间的关系。针对于此,本文建立精细化斜拉桥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准确揭示近断层脉冲波作用下斜拉桥的损伤性能,分析不同周期的近断层脉冲波对斜拉桥屈服状态和极限状态的影响,建立脉冲波周期(Tp)与各构件损伤发展趋势的联系。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近断层区域斜拉桥的抗震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