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具有创造力的城市。
它是人类第一张纸币“交子”的诞生地,是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制造中心和雕版印刷术起源地。人类最早的提花织机亦发现于此。
千百年来,成都人始终传承着这种“创造力”的精神基因,扎根产业经济发展,拓圈辟域,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业,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轨道交通作为成都重点特色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以中车四方、中车长客等企业为龙头,配套时代电气、交控科技等企业的产业集群,汇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00余家,构建起“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条,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链最齐备的城市之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022年4月,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建圈强链”,轨道交通产业也入选成都市“建圈强链”21个重点产业链之一。作为城市未来五年的发展纲领,轨道交通产业端发展模式的新探索被一锤定音。
未来五年,成都将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建圈强链”理念推动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做强做优轨道交通产业经济。
产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政策的叠加支持和持续优化,也离不开行业上下游企业在市场、技术、产品和资本上的合作与协同。
成都轨道集团充分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从搭建平台促发展、提升配套聚资源、投资布局拓链条、链主培育提能级等方面,努力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全面助力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聚势拓能。
破局一
引优育强 打造发展新高地
早在2018年,成都轨道集团成立了成都轨道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建设产业生态圈为引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全力推动轨道交通领域产业链招引落地,积极促进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率提升和有根“链主”企业培育,着力推动“补链、强链、延链”,助力打造资源优越、要素融合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
在引优育强方面,成都轨道集团依托市场优势,积极引导产业落地,全力促进拥有轨道交通先进核心技术的国内外知名企业落地成都发展,招引中车四方、中车长客、时代电气、交控科技等3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发展并实现本地化生产和应用。
为支撑轨道交通制造规模迅速壮大,着力加速在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信号、综合监控、自动售检票、盾构等产业链领域补齐核心配套,带动形成了集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于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态势,成都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链条最齐备城市之一。
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市144家轨道交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4.3亿元,同比增长5.4%;利润总额22.5亿元,同比增长12.5%。
在建圈强链“链长制”统筹推动下,成都轨道集团积极发挥国有企业助推城市产业发展担当作用,坚持以“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为双轮驱动,全力促进“链主企业”核心能力培育,打开了“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提升本地“链主企业”行业话语权和产业带动力。
比如,成都轨道集团全面深化成都市与中车集团战略合作成果,全力支持“链主企业”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分别在新都、新津设立生产基地,实现了696列/4622辆城轨车辆的本地化生产和应用。
此外,成都轨道集团积极推动中国中车向中车在蓉轨道交通车辆主机厂平移车辆研发、制造和维保、供应链体系等核心业务能力。目前,成都已具备地铁、有轨电车、市域列车、动车组等整车制造能力和全谱系轨道交通车辆维保能力,整车年产能突破1500辆,轨道交通车辆本地配套率已达50%以上。
未来,随着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的逐步推进,成都轨道交通本地化配套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中的216列/1392辆城轨车辆将全部实现本地化生产,轨道交通车辆本地化配套率将达到60%以上。基于此,成都以轨道交通车辆主机厂、施工总承包单位、系统集成商等为代表的 “链主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话语权以及行业带动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有力引领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链发展步入新高地。
破局二
深耕细分产业 投资布局拓链条
尽管成都轨道交通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但是在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等方面仍存在“薄弱缺”环节,仍有诸多问题亟待突破,如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融合程度和整体效能还有待提升等。
对此,成都轨道集团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都都市圈建设、成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及第五期规划编制等机遇,全力推动轨道交通产业细分领域投资研究,牵头编制并发布了《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蓝皮书》《成都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投资机会研究—车辆、关键系统及智能运维篇》等系列产业研究成果,立体展示了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全景,绘制了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图谱。
通过深入研究轨道交通重点细分领域,成都轨道集团研究形成了“1+N”城市轨道交通车辆(1-轨道交通车辆,N-牵引、制动、齿轮传动、空调等车辆核心部件)、信号、通信、自动售检票、站台门、电(扶)梯、车辆段工艺设备集成等关键系统及智能运维共11项细分领域投资机会,提出了产业招引促进的对策建议。
在车辆智慧检修、下一代智慧列控系统、自主化电气牵引系统、齿轮传动系统等产业链重点环节,成都轨道集团已推动多个投资项目落地见效。
2020年8月,成都轨道集团联合中车四方、中车长客合资建设轨道装备智慧检修工厂,实现“建设当年即投产”的规划目标,率先在西部地区形成城轨A型电客车批量架大修能力,率先打造国内城轨车辆智慧检修面向多家车辆主机厂有序竞合的行业示范。
截至2022年6月,该工厂已高质量地完成了轨道交通车辆大修1列、架修38列,顺利实现“成都车、成都造、成都修”,全面开启迈向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智慧检修综合服务商的新篇章。
2021年1月,成都轨道集团与行业知名的中日合资企业朗锐东洋组建合资公司,积极开拓车辆齿轮传动系统、制动系统配件业务,形成稳定可靠、响应及时的供应链,填补西部轨道交通车辆齿轮传动系统业务空白。截至2022年6月,已完成1000余套成都轨道交通车辆齿轮箱传动系统检修,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中长期车辆齿轮传动系统本地造修需求。
2021年底,成都轨道集团联合交控科技成立合资公司,依托交控科技自主研发的CBTC、FAO、VBTC等信号系统,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坚持技术的自主化、智能化,建设基于车车通信、自主感知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全国研发总部,该合资公司成立至今已新增5个产品研发团队,并联合四川大学、西南交大等高校,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实现公司核心产品CBTC、FAO、车车通信、人工智能感知研发平台落地,具备车辆信号系统全系列产品研发验证能力,推动“成都研”信号系统行业领跑发展。
今年6月,成都轨道集团与电梯头部企业康力电梯组建合资公司,打造专业化电(扶)梯维保基地,补强西部轨道交通电(扶)梯智能运维产业能力。
今年8月,成都轨道集团成立成都轨道新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组建泛轨道交通产业市场化母基金及其子基金,以母基金为引领、母子基金协同发力的双层基金群架构,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形成“产融双驱”新动能。
下一步,成都轨道集团还将在轨道交通车辆空调、制动等核心部件领域以及站台门等关键系统推动实施产业本地化布局,加快构建“1+N”轨道交通智能产业体系,提升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维保产业链聚合能力。
通过项目招引、合资合作、资本并购等方式,成都轨道集团聚焦轨道交通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智能运维”重点细分领域,精准布局了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赛道优的高能级产业化项目落地,以技术驱动和模式创新促进成都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成都轨道交通优质资源要素向区域性聚集。
破局三
创新驱动 加速构建产业生态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以创新驱动产业方面,成都轨道集团的脚步从未停歇,着力于推动智慧城轨创新技术应用和发展,加速构建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
2018年,成都轨道集团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组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围绕轨道交通市场需求和技术前沿,着力构建“创新+市场”双驱动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打造一流的“政产学研用投”协同创新平台,持续锻造未来成都具有制胜能力的产业创新长板。
截至今年6月,该平台先后成功培育孵化了全球首台/套地铁线路巡检机器人、弓网在线监测装置、接触网悬挂状态智能巡检系统、长寿命高可靠盾构刀具等20多项成都“智”造新技术,获得专利22项、软件著作权2项,4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创新技术就地就近产品化、产业化探索出了新路子。
在推动智慧城轨发展方面,成都轨道集团躬身践行,大刀阔斧推进智慧城轨建设,并于2020年10月编制并发布了《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及行动计划》,为成都智慧城轨建设提供了指南。
在《纲要》的指引下,2021年年初,成都轨道集团与中车成都公司共同打造的具备本地化知识产权的国内首个开放式“2025智慧型全自动行车试验平台”,全面融合5G、大数据、AI、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创造了“国内首个基于云技术的新一代综合监控研究测试平台”等6项“国内首个”。基于此平台成功研制的全国首列基于5G车车通信全自动驾驶的140-160km/h新一代市域A型列车,于2021年1月正式下线,为构建打造成渝城市群内部“2小时交通圈”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成都车、成都研、成都造、成都修”品牌溢出力和行业领跑力。
龙舟竞渡,奋楫者勇。当前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已形成涵盖科技研发、勘察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建成全国五大轨道交通零部件配套基地,形成了“一校一总部三基地”产业空间布局,为下一步的产业能级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向未来,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的坚定践行者,成都轨道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在轨道建设和产业布局上的优势积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断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全面助力轨道城市建设,为成都建设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再添轨道新动能。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轨道交通
返回版块1.02 万条内容 · 12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地铁基坑减压降水工程实例地铁基坑工程中,地下水控制常采用降水、隔水(堵水)和回灌三种处理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不是单一的,多综合使用。原理上,基坑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的降低靠排水(集水明排)或抽水(井点降水),对富水地区的地铁基坑工程,设置降水井抽水是主要措施。隔渗帷幕的作用是改变抽排水过程中“水漏斗”的形状,降低对基坑周边的影响。为了使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围地下水位下降较小,避免影响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有时需设置回灌井点。本文介绍两个基坑降水工程实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