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不断发展,近年山区城市的市政道路中大断面隧道的出现也越来越多,目前对于大断面隧道软弱围岩中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双侧壁坑导法和交叉中隔壁工法(CRD工法),本文对这两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了一些结论。
近年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大断面隧道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多。由于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机制极其复杂, 隧道施工方法以新奥法的基本思想为原则,对于大断面隧道在V级软弱围岩中的施工方法主要采用双侧壁坑导法和交叉中隔壁工法(CRD 工法)。
工程概况
开挖步骤比较
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中,由于左右导坑初支钢架施工间距会有误差,且在实际工程施工中普遍存在偏差,初期支护的钢架在核心土上台阶开挖后即第5安装时常常不能很好的闭合,因此无法形成闭合的受力体系,受力性能较差。
另外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CRD的施工工序较少,在相同的情况下, 采用CRD 工法比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的工期短。
支护参数比较
双侧壁导坑法隧道支护参数见表1, CRD法隧道支护参数见2: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双侧壁导坑法与CRD法在钢架、混凝土、锚杆等主要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基本相同。
受力特征及安全性分析
大量的工程实例说明这两种施工方法是目前大跨度山岭隧道在软弱围岩段较为安全的施工方法。这两种方法都是将大跨度隧道断面分割成几部分,从而减小开挖的跨度,都可以快速实施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可显著减小拱顶下沉及周边位移。并且控制每一部开挖产生的累积变形,也就控制了隧道的总变形,提高隧道施工完成后围岩的稳定性。
两种方法相比:
(1)双侧壁导坑法:各部分开挖面积较小,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较高;形成窄立结构, 该结构两侧承载较大侧向压力, 不利于结构收敛变形;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由于施工中钢架安装存在的误差及偏差使得初支的受力性能较差。
结论
这两种施工方法是目前大跨度山岭隧道在软弱围岩段较为常用的施工方法,在材料使用量上两种方法大致相同,采用CRD法在成洞后钢架的受力性能上要优于双侧壁导坑法,而且在开挖步骤上CRD施工工序较少,相同情况下工期短,通过比较认为CRD法较为优越。另外一般情况下在IV级围岩段采用CD法施工,这种方法同CRD法较容易转换,因此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在隧道V级围岩段设计中宜采用了CRD法。
相关资料推荐:
https://ziliao.co188.com/d63324038.html
知识点:隧道CRD法与双侧壁导坑法的比较分析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2.95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山岭隧道洞口段施工工艺前言:进洞、出洞是山岭隧道施工工况最复杂、质量及安全隐患最多的地段。合理选择进洞方案,借助一 些辅助施工措施,不伤坡进洞,能有效地避免刷坡、拉槽引发的山体边仰坡失稳,大大降低洞口防护工程费用。 山岭地区峰谷起伏大、地面横坡陡,形成隧道洞口外路基单侧边坡高,隧道与高边坡衔接,桥隧相连。特别是在陡坡、软岩、浅埋、偏压、雨季施工等不利条件下,安全进洞问题更为突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虽然提出了“早进洞、晚出洞”的施工原则,但施工时往往由于刷坡、拉槽引起山体边坡失稳甚至产生大滑坡,导致洞口防护工程治理费用增大,边仰坡植被遭破坏,如治理措施不彻底,容易留下质量隐患,危及洞口运营安全。经验表明,隧道未开挖时山坡是稳定的,如果将“早进洞、晚出洞”的施工原则进一步发展为“不伤坡进洞”的施工原则,合理选择洞口位置和进洞方案,并借助一些辅助施工措施提前进洞,就能有效地解决洞口的施工问题,保护洞口生态环境和边仰坡的稳定,降低洞口防护成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