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分三种情况介绍野外实际操作过程
(一)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未知点
1.第一次开始作业
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
(二)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已知点
1.第一次开始作业
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
(三) 用户没有已知点,测自定义坐标
1.第一次开始作业
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
(四) 坐标文件的转换输出
(一)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未知点
1.第一次开始作业
1.1 基准站
在测区中央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位置架好基站(不用对中整平、不用量取仪器高,只用架稳就行了),连接好基站、电台、电瓶连线,开机。Ok!(开机时主机STA和PWR指示灯常亮,达到条件会自动发射,发射时,STA灯1秒闪一次,DL灯5秒快闪2次,电台的TX灯1秒闪一次)
主机和电台都由电瓶供电
1.2 移动站
1.2.1进入工程之星软件,新建工程 比如nanning
开主机,主机和手簿正常连接后,新建工程,选择北京54椭球,输入当地中央子午线。
中央子午线的算法:假如测量的经度是110度23分30秒, 则用110.2330除以3四舍五入取整得到36.7 ->37,再用所得的整数乘以37*3,就得到常用的中央子午线了111。
改移动站天线高
点击“设置-其他设置-移动站天线高”进入
输入2米,选择杆高,选中直接显示实际高程,点击ok。
注意:每次新建工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天线高
1.2.2在没有任何转换参数的情况下测出两个已知点的RTK固定解坐标,并保存。
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出已知点A的坐标(对中后,按手簿上的字母A或者向左的方向键,弹出储存的界面,点名输入A,杆高是固定的2米,回车或者确定);
同样,到B点扶平对中杆,测量并保存B点坐标。
1.2.3 计算转换参数(至少两个已知点,一个已知点只能求出平移Δx、Δy、Δz)
点击设置-> 控制点坐标库, 点击增加 ,把用于求转换参数的点增加到库里面计算参数。
输入刚才所测的已知点A的已知坐标,输入后点击OK
进入原始坐标的输入界面:
点击“从坐标管理库选点”, 如果坐标管理库里面没有坐标,点击“导入”,把刚才所测的原始值导入到临时库里以供选择。默认打开的是当前工程所在原始文件*.RTK,选中并打开该文件就可以了。
导入原始文件后,选中A点所对应的原始坐标(注意,前面有脚架符号代表原始坐标),点击确定,就调出刚才所测的没有任何参数的原始坐标,再点击确定,可以看见我们所增加的点对A就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里了。
同样的操作,点击增加,把B点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
完成上面的操作后,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A、B都添加到库里面了。
1.2.4保存文件,计算出转换参数
此时点击保存,文件名任意取比如nanning,那么程序就会在nanning文件夹内保存一个名为nanning.cot的转换文件,
存完后点击应用,程序会自动计算转换参数,并把转换开关打开。
1.2.5 检查
到第三个已知点,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出其坐标(或者利用点放样的功能),看所测量的值和已知值的差值是否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若符合,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其他点的测量了。若不符,需要查看我们求参数时所输入的已知坐标是否正确,操作是否有误。
根据实际操作经验,只要操作正确,输入无误,用户的坐标系没有粗差,检查已知点的结果都会符合得相当好。
1.2.6 测量
检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测量工作了。到需要采集坐标的地形或地物点上放杆,待气泡居中后按手簿上的“A” 或者按向左的方向键,就弹出存储界面,回车或者确定,就保存了。
注意:快速两次按“B”键可以浏览所测的坐标。
上面是我们第一次到一个测区(有已知点)时,基站架未知点,开始用RTK作业的开始。
在作业过程中,基站不能移动,不能关机。要是做工过程中基站意外关机或者收工了,第二次来测,就是属于下面这个过程了。)
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
当基站关机或收工后,再次测量,
2.1 基站架未知点,正确连接仪器,开机。
2.2 移动站
2.2.1在手簿中调出上次所求的转换参数(一般情况下,小的测区可以利用一个转换参数文件,若是新建了工程要正确输入椭球和中央子午线)
做法如下:点击“设置”->“控制点坐标库”
上次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点对就在列表中显示出来了,点击“应用”,程序就自动计算转换参数,并把转换开关打开
2.2.3求校正参数
移动站在固定解状态下,到一个已知点,点击“工具”à“校正向导”
输入当前点的已知坐标,天线高输入2米,选择杆高。对中整平后,点击“校正”,,ok后,就计算出了校正参数。
为了严密起见,移动站需要到另外的已知点检查,当误差允许,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测量了。
这里用于检查的已知点,可以是用户已知的已知点,也可以是我们上次用RTK所测出
来的有 明显标志的地面点。
为了方便起见,在第一次收工之前,我们最好能在测区做两个点,做好标志,记下坐标,以便下次测量的时候,校正和检查不用跑太多的路去已知点。
2.2.4 开始测量
(二) 用户有已知坐标,基站架已知点
1.第一次开始作业
1.1 基准站
在一个已知点上架好基站(严格对中整平、准确量取仪器高),连接好基站、电台、电瓶连线,开机。Ok!(开机时主机STA和PWR指示灯常亮,达到条件会自动发射,发射时,STA灯1秒闪一次,DL灯5秒快闪2次,电台的TX灯1秒闪一次)
主机和电台都由电瓶供电
1.2 移动站
1.2.1进入工程之星软件,新建工程 比如nanning
开主机,主机和手簿正常连接后,新建工程,选择北京54椭球,输入当地中央子午线。
中央子午线的算法:假如测量的经度是110度23分30秒, 则用110.2330除以3四舍五入取整得到36.7 ->37,再用所得的整数乘以37*3,就得到常用的中央子午线了111。
改移动站天线高
点击“设置-其他设置-移动站天线高”进入
输入2米,选择杆高,选中直接显示实际高程,点击ok。
注意:每次新建工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天线高
1.2.2在没有任何转换参数的情况下测出一个已知点A的固定解坐标,并保存。
在固定解状态下,到已知点A,对中后,按手簿上的字母A或者向左的方向键,弹出储存的界面,点名输入A,杆高是固定的2米,回车或者确定,存盘。
由于基站架在已知点,移动站可以直接读取基站的原始坐标,所以这种情况下,移动站只用测一个已知点A就可以了。
1.2.3 计算转换参数(至少两个已知点,一个已知点只能求出平移Δx、Δy、Δz)
点击设置 控制点坐标库, 点击增加 ,把用于求转换参数的点增加到库里面计算参数。
输入刚才所测的已知点A的已知坐标,输入后点击OK
进入原始坐标的输入界面:
点击“从坐标管理库选点”, 如果坐标管理库里面没有坐标,点击“导入”,把刚才所测的原始值导入到临时库里以供选择。默认的是对应当前工程的原始文件*.RTK,选中并打开该文件就可以了。
导入原始文件后,选中A所对应的原始坐标(注意,前面有脚架符号代表原始坐标),点击确定,就调出刚才所测的没有任何参数的原始坐标,再点击确定,可以看见我们所增加的点对A就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里了。
输入基站所在点的已知坐标,比如B,输入后点击OK
进入界面
点击“读取基站坐标”,软件就会把基站的原始坐标提取出来。此时需要注意,基站的天线高,一定要正确量取。
再点击ok,可以看见我们所增加的点对B也增加到控制点坐标库里了。
用于计算转换参数的A、B都添加到了库里面了。
1.2.4保存文件,计算出转换参数
此时需要保存该文件,文件名任意取,比如nanning,那么程序就会在nanning文件夹内保存一个名为nanning.cot的转换参数文件,存完后点击OK,程序会自动计算转换参数,并把转换开关打开。
一般情况下,用户坐标系若是标准国家坐标系,计算所得的旋转参数应该在秒以内,缩放参数应该在1±0.00009的范围。
1.2.5 检查
到第三个已知点,在固定解状态下,测出其坐标(或者利用点放样的功能),看所测量的值和已知值的差值是否在误差许可的范围内,若符合,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其他点的测量了。若不符,需要查看我们求参数时所输入的已知坐标是否正确,操作是否有误。
根据我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只要操作正确,输入无误,用户的坐标系没有粗差,检查已知点的结果都会符合得相当好。
1.2.6 测量
检查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我们的测量工作了。到需要采集坐标的地形或地物点上放杆,待气泡居中后按手簿上的“A”, 或者按向左的方向键,就弹出存储界面,回车或者确定,就保存了。
注意:快速按两次“B”键可以浏览所测的坐标。
上面是我们第一次到一个测区(有已知点)时,基站架未知点,开始用RTK作业的开始。
在作业过程中,基站不能移动,不能关机。要是做工过程中基站关机或者收工了,再次测量就必须按照下面这个过程了。)
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
当基站关机或收工后,再次测量,
2.1 基站架已知知点,量取仪器高,正确连接仪器,开机。
2.2 移动站
2.2.1在手簿中调出上次所求的转换参数
一般情况下,小的测区可以利用一个转换参数文件,若是新建了工程就要正确输入椭球和投影中央子午线
做法如下:点击“设置”->“控制点坐标库”
2.2.3求校正参数
移动站在收到电台信号情况下,点击“工具”à“校正向导”
输入基站点的已知坐标,和基站的仪器高,点击“校正”,,ok后,就计算出了校正参数。
为了严密起见,移动站需要到另外的已知点检查,当误差允许,测量并存储该点坐标,就可以开始测量了。
这里用于检查的已知点,可以是用户已知的已知点,也可以是我们上次用RTK所测出来的有明显标志的地面点。
为了方便起见,在第一次收工之前,我们最好能在测区做两个点,做好标志,记下坐标,以便下次测量的时候,校正和检查不用跑太多的路去已知点。
2.2.4 开始测量
(三) 用户没有已知点,测自由坐标
1.第一次开始作业
1.1 基准站
在测区中央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位置架好基站(不用对中整平、不用量取仪器高,只用架稳就行了),连接好基站、电台、电瓶连线,开机。Ok!(开机时主机STA和PWR指示灯常亮,达到条件会自动发射,发射时,STA灯1秒闪一次,DL灯5秒快闪2次,电台的TX灯1秒闪一次)
主机和电台都由电瓶供电
1.2 移动站
1.2.1进入工程之星软件,新建工程 比如nanning
开主机,主机和手簿正常连接后,新建工程,选择北京54椭球,输入当地中央子午线。
中央子午线的算法:假如测量的经度是110度23分30秒, 则用110.2330除以3四舍五入取整得到36.7 ->37,再用所得的整数乘以37*3,就得到常用的中央子午线了111。
改移动站天线高
点击“设置-其他设置-移动站天线高”进入
输入2米,选择杆高,选中直接显示实际高程,点击ok。
注意:每次新建工程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改天线高
1.2.2测量
到需要采集坐标的地形或地物点上放杆,待气泡居中后按手簿上的“A” 或者按向左的方向键,就弹出存储界面,回车或者确定,就保存。
注意:快速两次按“B”键可以浏览所测的坐标。
基站关机前,一定要在所测地方,做好两个标志点,并测出该点的坐标,以便下次测量的时候可以校正。
上面是我们第一次到一个测区时,基站架未知点,开始用RTK作业的开始。
在作业过程中,基站不能移动,不能关机。要是做工过程中意外关机或者收工了,再来测,就是得按照下面这个过程了。
结束测量工作时,一定要在测区附近,做两个标志点测出其坐标并记录,一边第二天做已知点使用。
2. 关基站或收测后第二次作业
当基站关机或收工后,再次测量,
2.1 基站架未知点,正确连接仪器,开机。
2.2 移动站
2.2.1求校正参数
移动站在固定解状态下,到一个标志点,点击“工具”à“校正向导”
选择“基准站架设在未知点”模式,点击下一步
进入:
(四) 坐标文件的转换输出
用RTK测量,所有的文件都保存在以工程文件名命名的文件夹中,比如新建工程时,建了一个20050928的工程,那么在Flashdisk中,就创建了一个20050928的文件夹。在该文件夹中,
20050928.ini是工程文件。当进入工程之星时,会默认打开上次打开过的工程,若是要打开其它工程,就找到要打开的工程的文件夹中的*.ini文件就可以了。
20050928.rtk是数据的原始观测值文件,做rtk时,没有任何转换参数的rtk值都保存在该文件中。它记录的是原始经纬度值。
20050928.dat是坐标文件。它记录的是经过转换的平面坐标值。除了平面坐标外,还有记录该点时的精度因子以及其它信息。如下:
2,990.9388,981.8199,99.976,00000000,10,0.009,0.011,8,2.10,11:41:28.00
我们在使用坐标值时,所需要的坐标格式并不是像20050928.dat文件中那样的格式,往往是需要如下的格式:
2, 00000000,990.9388,981.8199,99.976 即:点号,编码,Y,X,Z
这就需要在工程之星软件中进行转换,
点击 工程--à文件输出, 在弹出的界面
在数据格式中,选择你所需要的数据格式。Pn点号 ,Pc编码, y ,x ,h是三维坐标
源文件:点击它就可以选择坐标源文件,如20050928.dat文件。
目标文件:点击它就可以输入转换后的文件的名字。
最后点击转换,ok。
计算机传入手簿坐标格式
要是放样,用户可以把大批量的放样坐标点从计算机输入手簿,这样在放样的时候就不需要现场输入坐标,只要选择点就可以了。
我们在计算机编辑放样点,数据输入格式是:
点号,X坐标,Y坐标,Z坐标,编码,
即使没有值,也要留出位置,用英文状态的逗号隔开
最后文件存盘为 *.dat 样式。
把所存的数据文件复制到手簿的FLASHDIAK中,放样的时候直接打开文件就可以选择放样点了。
推荐资料(点击文字跳转):
知识点:GPS简易操作求坐标测量及坐标放样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工程测量
返回版块7.07 万条内容 · 30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666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