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程测量 \ 什么是施工测量?

什么是施工测量?

发布于:2022-10-16 20:52:16 来自:施工技术/工程测量 [复制转发]

1、主楼:基础为平板筏基,埋深-10.75m,C15砼垫层100mm厚,底板1500mm厚。一层、二层、三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43.96m,四至十六层外轴线尺寸为41.16×35.90m,内设四部电梯,两座楼梯。

裙房即地下环形车道,为旋转式坡道分上下层,共两座,坡度为I=9.12%,旋转外墙外半径10.46m,内墙内半径为5.74m,底板厚250mm,顶板厚250mm,墙厚260mm,出口设防倒塌棚架。

2.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2.1 从场地的实际情况看,场地四周离建筑物在10m以上,故对布设控制点无影响。由于汽车坡道后期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南侧场地做临设及材料堆放用,所以南北向控制点集中布设在北侧原有混凝土地面上,南侧只布设远向复核控制点,施工场地不受影响,东西向控制点布设在西侧,东侧设复核控点。

2.2 布设的控制点均引向四周永久建筑物或马路上,且要求通视,采用正倒镜分方法投测轴线时或后视时均在观测范围之内。

2.3 根据甲方要求和测绘院提供的红线点形成四边形进行控制。

2.4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楼层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设置控制轴线1、6轴,B(A轴用于地下)、F轴(G轴用于地下)及北侧汽车坡道过圆心的南北向、东西向为控制轴。

2.5 根据测绘院提供的BM1、BM2(西侧)及BM3(北侧)三点高程控制点数据(具体数据详见测绘成果资料)向建筑物四周引测固定高程控制点,东侧两个,南侧一个,距离基坑至少5m,且埋于冻土层0.5m以下。

2.6 控制点放样采用极坐标法,为便于复测,控制点的布置均成直线型。

2.7、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2.8、所有控制点必须设专人保护,定期巡视,并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3.轴线及各控制线的样版

地下控制点布设完后,转角处线采用2″级电子经纬仪DJD2进行复测。各控制线间距离采用红外测距仪DM—A5检测,经校核无误后进行施测,各工艺施测程序见第四项(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

3.1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3.2 基础施工(即±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导人护坡桩上,且基坑四周不低于四点(每一个方向不低于—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应测其它控制标高点,必须两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范围之内。

3 .3±0.000以上施工,采用正倒镜分法测其它细部轴线。

3 .4±0.000以上高程传递,采用钢尺直接丈量法,若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每层高度上至少设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每层均采用首层统一高程点向上传递,不得逐层向上丈量,且层层校核,因±0.000以上结构采用竖向与横向一次性砼浇筑施工,在固定的竖向钢筋上抄测结构0.500mm控制点,以供结构施工标高控制,且必须校核无误。

3.5各层平面放出的细部小线,特别是柱、剪力墙的控制线必须校核无误,以便检查结构浇筑质量和以后的进一步施工。

3.6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它墙体、门窗洞口尺寸。外窗洞口,采用经纬仪投测,通控制线于外立面上,窗洞口标高的各层50线控制且外立面水平弹出贯通控制线,周圈闭合,保证窗口位置正确,上下垂直,左右对称一致。

3.7室内装饰面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依据,标高控制引线测建筑50标高线,要求制校核。

3.8外墙壁饰面施工时,以放样图为依据,以外门窗洞口,四大角上下贯通控制线为准,弹出方格网控制线(方格网大小以饰面石材尺寸而定)。

4.轴线及高层点放样程序

4.1基础工程

4.2地下结构工程

4.3地上结构施工

各层在竖向柱模板拆除立即抄测建筑50控制标高并报验,以便检查浇筑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

4.4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

5.施工时的各项限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5.1为保证误差在允许限差以内,各种控制测量必须按《城市测量规范》执行,操作按规范进行,各项限差必须达到下列要求

5.1.1控制轴线,轴线间互差

>20m 1/7000 (相对误差);

≤20m ±3对于轴线小于±3mm

5.1.2各种结构控制线相对于轴线≤±3mm。

5.1.3标高小于±5mm。

5.1.4垂直度层高≤8mm,全高1/1000且不大于3mm。

5.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5.2.1仪器各项限差符合同级仪器限差要求。

5.2.2钢尺量距时,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考虑垂曲及倾斜改正。

5.2.3标高抄测时,采取独立施测两次,其限差为±3mm,所有抄测应以水准点为后方。

5.2.4垂直度观测:若采取吊垂球时应在无风的情况下,如有风而不采取吊垂球时,可将垂球置于水桶内。

5.3细部放线应遵循下列原则

5.3.1用于细部测量的控制点或线必须经过检验。

5.3.2细部测量坚持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

5.3. 3有方格网的必须校正对角线。

5.3.4方向控制尽量使用距离较长的点。

5.3.5所有结构控制线必须清楚明确。

6.施工时的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

6. 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

6.1. 1应设计要求,本建筑物做沉降观测,要求在整个施工期间至沉降基本稳定止进行观测。

6.1.2本建筑物施工时沉降观测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观测精度如下表1:

6.1.3沉降观测点设置:在主楼平面四角及每边中点各一个,平面中心设一个,地下室平面四角各设一个;用于沉降观测的水准点必须设在便于保护的地方。

6.1.4当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时,在垫层闰面位置埋设临时观测点,待稳固后及时进行观测。

6.1.5待基础结构施工完工后将原临地观测点移至该底板上埋设,并及时进行观测。

6.1.6直到±0.000时按平面布置埋设永久性观测点,每施工一层,附测一次,直至竣工。

6.1.7工程竣工后,第一年测四次,第二年测二次,第三年后每年测一次,直至下沉稳定为止,一般为五年。

6.1.8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与土建专业技术人员一同分析成果。

具体详见《沉降观测施工方案》。

6.2护坡桩的位移观测

6.2.1在基坑开挖后,在护坡桩顶帽梁上布设变形点(变形点间隔10m左右)并在所坡桩基坑一侧500mm左右设置平行控制点线(即一点为置仪点,一点为后视点),用经纬仪视准线法,以各变形点的角度变化为依据进行观测,判别其变形位移量。

6.2.2基坑外观测用点必须设于永久性固定位置,且应深埋于冻土层下0.5m。

6.2.3变形点观浊频率为每月三次,雨雪后加测一次,直至地下工程完工为止。

6.2.4做好变形观测数据资料的整理,及时分析和处理成果。

7、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改

1、控制材料的复核措施按二、三的叙述中进行。

2、细部放样采用不同人员、不同仪器或钢尺进行,条件不允许的可独立施测两次。

3、外业记录采用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回到内业及时整理并填写有关表格,并由不同人员将原始记录及有关表格进行复核,对于特殊测量要有技术总结和相关说明。

4、有高差作业或重大项目的要报请相关部门或上级单位复核并认可。

5、对各层放样轴线间距离等采用红外测距仪校核,达到准确无误。

6、所有测量资料统一编号,分类装订成册。

8、仪器的配备及人员组成

表8-1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

8.2测量人员组成

测量班长:1名

测量技术员:1名

测工:2名

9.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1、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仪器管理台账,由专人保管、填写。

2、所有仪器必须每年鉴定一次,并经常进行自检。

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试,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6、仪器在场使用时,测仪员不得离开仪器。

7、水准尺寸不得躺放,三角架水准尺不得做工具使用。

10、测量管理制度

1、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上岗必须学习并掌握《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公司技术部制度的《测量管理制度》基本方案。

3、到现场放样前,必须先熟悉图纸,对图纸技术交底中的有关尺寸进行计算、复核,制定具体的方案后可进场。

4、所有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控制点的布置,并随时巡视控制点的保存情况,如有破坏应及时汇报。

5、测量人员应了解工程进度情况,经常同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业务交流。

6、经常与技术干部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图纸变更恰当,并及时将变更内容反映到图纸上。

7、爱护仪器,经常进行擦拭,检查时仪器保持清洁、灵敏,并定期维修。

8、有关外业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

9、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测量人员素质。

10、必须全心全意为施工单位服务,必须将所测的点或线向工单位交待清楚。

推荐资料(点击文字跳转)

库区及施工区土地界桩测量埋设

建筑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标准做法图解】


知识点:施工测量的介绍

  • 敬于才华
    敬于才华 沙发

    基础施工轴线控制,直接采用基坑外控制桩两点通视直线投测法,向基础平台投测轴线(采用三点成一线及转直角复测),再按投测控制线引放其它细部施工控制线,且每次控制轴线的放样必须独立施测两次,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2022-10-17 09:08: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如何编制施工测量方案
    2.1 整 体 控 制 局 部 :这 是 一切 测量 工 作 的通 则 , 若不遵循这一原则 ,而试图以局部控制整体 ,会导 致测量误差超限、建筑物位置不准 ,会影响整体的 规 划 效 果 。 2.2
  • 施工手册之测量部分
    4-1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4-1-1 基本原则 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 (1)对建筑施工场地的表面形状和尺寸按一定
  • 多层房屋的施工测量
    主轴线是建筑物细部位置放样的依据,施工前,应在建筑场地测设主轴线。
  • 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建筑施工测量是研究利用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建筑场地上地面的位置进行度量和测定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
  • 特殊工程的施工测量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国在建筑行业发展也是较快的,打破了过去常用的砖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格局,目前也有大批采用钢结构来建造。如北京的京广大厦,上海的新锦江宾馆、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上海的瑞金宾馆,
  • 某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1.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主任工程师进行技术交底。 2.向业主和项目收集进行测量工作所必须的原始测量资料、施工设计图纸及相关部门的原始文件和资料
  • 某综合楼施工测量方案
    2、本工程位于市区站前区,西临***大道,北临****西路,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7685平方米,共7层,建筑物总高度21米,为三类民用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混结构,抗振设防烈度小于6度,±0.000标高相当
  • 空冷塔施工测量方案
    山西****(集团)3×135MW煤矸石综合 利用电厂三座空冷塔塔高均为115m,±0.000m以下4.700m,纯现浇钢筋砼结构。塔环基中心线半径50.520m,塔筒竖向剖面为复合双曲线型,由38
  • 民族剧院施工测量方案
    工程概况:本工程高程采用黄海高程系,±0.000的绝对高程H=1296.7(m)建筑总高度是43.28m,建筑面积约42866.58平方米,建筑物主体结构形状是带弧形、曲线,是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精
  • 城市桥梁施工测量方案
    根据重庆市2005~2020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市高速公路网为三环十射,主城区内快速路网规划为“五横、六纵、一环、七联络”,其与高速公路一起,构成了主城区快速路网系统。嘉悦大桥及东、西引道是该系统中“一
  • 施工放线测量记录表
    本资料为:施工放线测量记录表
  • 住宅楼施工测量方案
    1 建筑功能 地下二层为战时人员掩蔽所,平时为人员活动室;地下一层为人员活动室,其余均为住宅。 2 建筑面积 总建筑面积 72304㎡ 占地面积 22.49公顷(小区占地) / 1#楼 5#楼 8#楼
  • 桥梁施工测量专项方案
    XXXX大桥位于新建铁路长春至吉林城际铁路CJCJ-1标段第四项目部管辖起讫里程IDK52+779.73~IDK53+079.13,XXXX大桥中心里程为IDK52+929.43,其孔跨布置为9-32
  • 某城市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各阶段的测量任务,测量方法,工程验线
  • 洞外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洞外控制:控制测量在设计院的CPI、CPII控制网基础上进行复测后使用,由于CPI、CPII控制点的密度无法保证施工测量的需要,需对CPI、CPII进行下一级别的加密控制,加密控制采用低一级别的GPS
  • 道路与桥梁施工测量
    若直线段上转点丢失或移位,可在交点桩上用经纬仪按原偏角值进行补桩或校正,若交点桩丢失或移位,可根据相邻直线校正的两个以上转点放线,重新交出交点位置。并将碰动和丢失的交点桩和中线桩校正和恢复好。
  • 施工测量放线报审表
    本资料为某施工测量放线报审表,目录齐全,内容完整,可供下载使用
  • 施工测量放线报审表2
    本资料为:施工综合性用表,本文非常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特此分享,供大家学习,内容详实,可供下载参考。
  • 施工盾构管片姿态测量
    本资料为:施工综合性用表,本文非常具有参考借鉴价值,特此分享,供大家学习,内容详实,可供下载参考。

阅读下一篇

隧道里有哪些测量工作

隧道测量分为施工队测量跟项目部测量。 施工队测量内容主要是放线,简单转点,监控量测(部分项目是外包出去的)。 放线包括:掌子面开挖、立架、仰拱、二衬、电缆沟、路面调平层等。 转点分为坐标转点高程转点。坐标转点是支导线的形式往掌子面顺延。高程转点使用水平仪水平尺转,一般同时会使用全站仪转高程点,现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精度也很高了。施工队转点不论坐标还是高程都是粗测,一般都是为了满足施工而加密的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