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公路工程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公路工程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发布于:2022-10-10 14:37:10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图片

(图片引自网络)
公路工程属线性工程,具有路线长、涉及地域广的特点,其部分路段不可避免会涉及各类环境敏感区。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是环境敏感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托江河湖库等地表水划定保护范围,一般也具有面积大、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公路建设往往不可避免会涉及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
公路工程属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其施工和运营主要在陆地上建设,不良生态影响突出表现为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对水生生态影响相对较小,故而关于公路工程对水生生态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影响相关研究匮乏。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是重要的水生生态系统,探究公路工程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及保护对策,对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意义重大。
本文简要介绍镇巴(川陕界)至广安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涉及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路段的工程特点和环境现状,结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按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简要分析该项目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主要环保对策,为水生生态系统敏感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与水生动物及其生境的保护协调发展提供思路,对研究交通类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的水生动物及其生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研究区概况

(一)镇广高速项目概况

镇广高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2030年)》规划新增的11条强化省际联系通道之一。该项目位于四川省东部,自巴中市通江县向北至陕西省镇巴县,向南经广安市连接重庆市,形成南北出川大通道,将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大大加强川陕、川渝省际间的联系,为川陕革命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交通基础保障和支撑,对进一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扶贫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强化川渝合作,促进成渝城市群发展及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高速公路通道。
镇巴(川陕界)至广安高速公路全长约246km,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0m。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工程主线及两河口支线较长路段沿大通江河及其支流布设,共涉及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两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几乎全线沿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布设。
根据镇广高速川陕界至王坪段、王坪至通江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工程主线全长约83.372km。全线设桥梁26379/77座,隧道30110/19座,桥隧比为67.76%;设互通立交7座,连接线6条;设服务区、管理中心、养护工区、隧道管理所各2处,收费站7处、停车区1处。此外,于通江县长坪镇设两河口支线,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25.5m,全长14.37km,设桥梁5615/16座,隧道2620/5座,桥隧比57.3%;设置一般互通立交1座,连接线1条,收费站1处。

(二)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外环境概况

项目沿线地表海拔350m1200m之间,属中、低山区,包括中切割低山、中切割中山和深切割中山,呈“三山夹两谷”地形。项目区水系属嘉陵江水支流渠江水系,水系都以横穿构造走向发育为主,呈树枝状分布,水系发达。主要有大通江河及其一级支流尹家河、月滩河。不良地质发育,主要有软弱地基、砂泥岩的风化碎落、崩塌及岩堆等。
区域环境敏感性强。自然保护地分布密集,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江河岩原鲤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几乎完全覆盖项目沿线大通江河、尹家河干流,四川五台山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与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铁溪镇经长坪镇至泥溪镇河段河道左岸紧密相联;生态保护红线的分布具有面积大、分布广的特点,或为山区成片密集分布,或为沿河带状连片分布,仅在少数区域为稀疏斑块状分布;大通江河一级支流:月滩河(长胜乡以上)水质良好,属Ⅰ类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区;此外,项目沿线还分布有多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本项目沿大通江河右岸、尹家河右岸布设,基本与区域既有交通干道G347(永安镇至铁溪镇)、034乡道(长坪镇至两河口镇)、X047(铁溪镇至陕西省镇巴县)、X165(诺江镇至毛浴镇)共用走廊带通道,且项目路线均位于临既有交通干道背河一侧。区域属中、低山峡谷地区,既有交通干道临河而建,背河一侧地形陡峭,高差明显,陡坡上无人类活动痕迹,仅在较平缓地区有居民住宅分布,且周边土地已开垦。

(三)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大、小通江河河段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07°8'14''—107°40'7'',北纬31°56'54''—32°28'50'',大通江河碧溪水文站陕西西乡交界处、大通江河支流钢溪河长坪什字,小通江河赤江诺水河镇苦竹滩河段。保护区辖14个乡镇,其中小通江河7个乡(镇):赤江、草池、涪阳、新场、青浴、板桥、诺水河;大通江河7个乡(镇):烟溪、永安、泥溪、长坪、河口、铁溪、什字。保护区功能分区情况如下:
(1)核心区
根据保护区地势,大鲵、鳖、岩原鲤等水生野生动物产卵场、越冬场、索饵场分布特点,以及自然保护区河流的特性,将小通江河板桥诺水河镇苦竹滩河段、大通江河长坪陕西西乡交界处河段、长坪什字河段划为核心区。
保护区核心区是大鲵、鳖、重口裂腹鱼、青石爬鮡等重点保护水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集中分布区,其繁殖、越冬和索饵场在区内广泛分布,生长、繁殖和越冬均可在该区内完成。同时,核心区也是南方鲇、黄颡鱼、华鲮等重要经济鱼类的主要分布区域。核心区地处川陕交接地带,河流的上游地区,受人为的影响很少,水生生态系统保存较完整。
(2)缓冲区
将保护区内小通江河新场板桥,大通江河碧溪水文站长坪河段划为缓冲区。
(3)实验区
将保护区内小通江河赤江新场河段划为实验区。在保护区大通江河,由于下游河段已建设为岩原鲤水产种质资源国家级保护区,因此在该河段没有划分出实验区。该种质资源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相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然保护区外施加给保护区核心区域的压力,充当了实验区的作用。
四川诺水河自然保护区是以大鲵、水獭、岩原鲤、重口裂腹鱼、青石爬鮡、鳖、乌龟等珍稀水生动物,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华鲮、南方鲇、鳜、黄颡鱼等名贵经济鱼类,及水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目的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四)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概况

大通江河岩原鲤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编号5101),是20081222日农业部公告第1130――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二批)之一,位于巴中市通江县境内,系嘉陵江上游渠江水系通江县大通江河河段。保护区辖4个乡镇(兴隆乡、瓦室镇、烟溪乡、永安镇),位于四川省通江县大通江河兴隆乡浴溪村二社九浴溪大桥至永安镇碧溪七村一社碧溪水文站、支流月滩河瓦室镇长胜大桥至瓦室镇长胜四村一社石洞口之间。其东岸是浴溪乡浴池岭村,瓦室镇雨花村、桂花村、钟林村、笔架村,烟溪乡烟溪沟村、向家营村,永安镇碧溪村;西岸是瓦室镇南跃村、岗岭村、九龙村,烟溪乡罗张窝村。范围在东经107°14′-107°20′,北纬32°05′-32°12′之间。保护区功能分区情况如下:
(1)核心区
大通江河兴隆乡浴溪村二社九浴溪至瓦室镇笔架村三社青滩,支流月滩河瓦室镇长胜大桥至瓦室镇长胜四村一社石洞口的河段划分为核心区,河段总长20km,保护范围面积700h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70%
(2)实验区
大通江河瓦室镇笔架村三社青滩至永安镇碧溪七村一社碧溪水文站的河段划为实验区,河段总长8km,面积279.5hm2,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30%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岩原鲤,其主要产卵场在大通江河瓦室镇九浴溪至烟溪水文站和月滩河长胜大桥至石洞口河段内;索饵场、越冬场在整个河段都有分布,拟建的保护区内较为集中。

(五)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与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关系

项目主线约43km、两河口支线全线,以及4座互通立交、4条连接线、1处服务区等沿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江河、尹家河右岸)布设;主线共计3次以大跨径桥梁形式一跨而过该保护区,其中2次跨越核心区、1次跨越缓冲区,在该保护区地面和水面均无修筑设施;为贯通全线施工,在保护区内拟修建215m标准跨径临时施工钢便桥,桥长分别为67.2m120m,桥宽3m,钢管桩外径80cm、厚8mm,涉水钢管桩共6组,其中尹家河2组、大通江河4组,每组3个钢管桩,每组占地1.5m2;保护区外的跨水桥梁共41座(保护区支流河沟),均无涉水桥墩,但与保护区河道距离较近。
项目主线约10km、瓦室互通及连接线、瓦室停车区、瓦室收费站等沿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大通江河、月滩河左岸)布设,且瓦室互通连接线以大跨径桥梁形式一跨而过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在该保护区地面和水面均无修筑设施。

图片

图1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王坪段与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
(引自项目环评报告)

图片

图2 镇广高速王坪至通江段与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置关系图
(引自项目环评报告)

二、公路建设和运营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环境影响分析

(一)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根据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涉及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路段的工程特点和环境现状,结合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按施工期和运营期对水生生物影响对象的影响要素进行识别筛选,识别结果见表1。

表1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表

图片

(二)施工期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分析

根据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涉及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路段的工程特点和环境现状,该项目施工期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重点表现为涉水钢便桥(临时工程)安装和拆除、施工生产生活废水对水生生物及生境的影响,路基及边坡、临时工程占地和开挖对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进而对水生生物及生境的影响。施工期,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对各环境要素影响分析详见表2。

表2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施工期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环境影响分析表

图片

该项目施工期对水生生物生境的主要影响分析具体如下:

(1)涉水施工钢便桥对水生生物及生境的影响

因什字尹家河大桥附近无可连接尹家河左岸、满足施工材料和弃渣运输的既有道路,坪溪大通江大桥附近也无可连接大通江河左岸、满足施工材料和弃渣运输的既有道路,为贯通路线建设,拟在什字尹家河大桥、坪溪大通江大桥附近分别设置 1 座钢便桥,合计 2 座,这两处钢便桥的钢管桩施工安装和拆除需在保护区内临时涉水施工。
钢管桩施工安装和拆除采用液压振动锤(液压钳),安装和使用过程将占用尹家河、大通江河河道。涉水钢管桩共6组,其中尹家河2组、大通江河4组,每组3个钢管桩;钢管桩空心,外径80cm、厚8mm,每组占地1.5m2(若考虑扣除内径,每组钢管桩实际占用河道仅0.38m2),占用河道面积很小,且属临时暂用,在施工结束后,钢管桩及时采用拔桩机拆除,不再占用河道。
钢管桩规模很小,施工结束后即可拆除恢复原貌,属临时性、小面积占用。同时,水獭在该项目的大通江河段无分布;钢便桥桥位处不属大鲵、乌龟、鳖、岩原鲤等珍稀水生动物主要栖息地,珍稀水生动物分布数量很少,且水生动物多具有较强趋利避害能力;受影响的水生生物均为区域广泛分布的常见种,主要为底栖生物、浮游生物。
综上分析,钢管桩规模很小,仅对保护区河道临时性、小范围占用和扰动,对河床稳定性、水文情势、水生生物生境影响轻微;钢管桩施工安装和拆除对水生动物基本无影响,受影响的水生生物均为区域广泛分布的常见种。
(2)施工废水对水生生物及生境的影响
施工废水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生活废水。
其中,生活废水污染物主要为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磷酸盐、动植物油等;施工生产废水主要为悬浮物(SS)和石油类等。若施工期间生活废水、施工生产废水随意排放很可能会对沿线以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为主的地表水环境造成明显污染,进而污染水生生物生境。
通过采取生活废水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施工生产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而后将处理后的清洁水回用于施工抑尘、设备和厕所冲洗、绿化、林灌等水污染防治措施,不对外排放,可有效避免和控制施工生产生活废水对水生生物生境的污染。
(3)施工占地和开挖对水生生物及生境的影响
施工期,项目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区地表开挖,将造成评价区大面积地表裸露,经雨水冲刷已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直接造成以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为主的沿线地表水环境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水质浑浊,水体悬浊度明显增大,进而影响大鲵、乌龟、鳖、岩原鲤等珍稀水生动物,以及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等其它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伤亡。
此外,临河工程占地对地表开挖也可能对水生生物生境造成较大干扰,尤其是主体工程临河桥墩施工和沿河施工便道修筑。该项目沿峡谷、河谷布设,大通江河及其支流两岸地势较陡,河岸边坡开挖、河岸堆存施工原料和挖方均易造成土石挖方落入河道,加剧水土流失影响,从而直接影响水生生物生境质量。
通过在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取土场、施工道路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等项目用地范围内采取设置截排水沟、沉淀池、防雨遮盖、植被恢复、土袋拦挡、砂浆抹面,及临河施工一律设置围挡等水保措施后,水土流失影响可得到控制和减缓,对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较小。
总体而言,该项目施工对水生生物的直接伤亡影响很小,对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将间接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干扰,受影响的水生生物种类以区域广布的常见种为主,对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水生动物大量伤亡,经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后可有效避免、控制和减缓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运营期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分析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主体工程均采用大跨径桥梁形式一跨而过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两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无涉水桥墩等永久涉水构筑物,在运营期所有施工活动都已结束,公路边坡、绿化带等景观绿化和临时工程生态恢复也已完成,此时对沿线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通噪声、雨期桥面径流,及极小概率危化品运输风险事故对水生动物及其生境的干扰,类比同类公路工程而言,这些影响是轻微的。因此,该项目运营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对各环境要素影响分析详见表3。

表3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运营期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环境影响分析表

图片

三、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环境保护对策
(1)管理措施
1)加强施工监督与管理,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营造良好水生生物生境条件。
2)施工进场前需开展施工人员环保培训,提高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禁止以任何形式捕杀、伤害大鲵、乌龟、鳖、岩原鲤等水生动物,严惩蓄意捕杀鱼类等不利于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保护的行为。
3)什字尹家河大桥、长坪大通江大桥、坪溪大通江大桥、瓦室互通连接线特大桥等路段临水河岸、边坡开挖的土石方应当天清运至弃渣(土)场,避免隔夜堆存;确需隔夜堆存应进行遮盖(防止夜间雨水冲刷和起风扬尘),临时堆放时长不超过3天。
4 )北斗坪隧道出口(东端)紧邻大通江河且河岸陡峭,应采用自进口端向出口端单向开挖方式,避免出口施工开挖造成山体滑塌,进而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影响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生境质量。
5)下雨天不得进行临水河岸、边坡基础开挖施工,并禁止临时堆放土石方。
6)优化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4座主体工程大桥和2座施工钢便桥施工施工时序,于枯水期施工,并应避让鱼类繁殖期(每年3-6月)。
7)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2座施工钢便桥需对桥面缝隙进行封闭,在两侧进行挡护,并及时对桥面进行清扫;运渣车需进行遮盖,含水渣土需滤干后运输、泥浆水及其他施工废水等需用罐车运输,避免渣土、泥水和生产废水等在运输中外漏。
8)禁止向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排放施工期和运营期生产生活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
9)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内开展各项施工建设活动须经保护地主管部门批准,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手续后方可实施建设。
10)制定环境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建立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受影响单位的应急联动机制。
11)禁止施工人员及施工车辆、运营期过往车辆携带外来水生生物,尤其是入侵物种,降低生物入侵造成的生态风险事故。
12)按项目对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报告,及对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影响专题论证报告有关要求完成项目影响河段的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生态监测。
13)运营期,定期检查和维护各水生生物保护设施。
(2)工程措施
1)施工生产废水中含SS较高的均须采用沉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配备截排水沟、沉淀池、调节池、沉砂池、混凝剂、压滤机、气浮机、过滤器、砂石分离机等设备,沉淀过滤物及时清运按建筑垃圾处理,废水经处理后回用生产,或作为机械设备冲洗、施工降尘用水,不对外排放;含油施工生产废水还需增设隔油工艺,配备隔油池、油水分离器等设备,分离出的油污需经收集后须委托有油污处理能力的专业单位进行处置。
2)施工期各施工生产生活区需设置生态厕所,经生态厕所处理后的清洁水回用于冲洗厕所、施工降尘、绿化、农林灌溉,沉淀物定期清运。设有食堂的施工生产生活区,还须配备一体化地埋式生活废水处理设备。生活废水处理设备为地埋式,主要由格栅池、调节池、生化池、二级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消化分解池等组成。经处理后的清净水可作为厕所和设备冲洗、施工降尘、绿化、农林灌溉,不对外排放。
3)北斗坪隧道、得汉城隧道、永安隧道等长隧道开挖须采取对工作面超前预注浆、布置超前水平钻孔探测、“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等工程措施,并对涌水“清污分流”,对受污染的隧道涌水按施工生产废水处置,经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回用或排放。
4)各临水施工场地需设置珍稀水生动物保护宣传牌,重点突出对大鲵、乌龟、鳖、岩原鲤等珍稀水生动物的介绍和保护。
5)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4座主体工程大桥临河桥墩施工,以及临河布设的各临时工程边坡开挖,开挖前需设置围挡,防止开挖土石掉落河道;施工结束后,及时撤除围堰、围挡设施,恢复为原有地貌。
6)施工过程严格落实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取土场、施工道路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等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截排水沟、沉砂池、土袋拦挡、土工布、无纺布、防雨布等拦挡、遮盖,以及砂浆抹面、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措施,降低水土流失对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植被恢复应在临时用地结束后及时开展,并选用乡土植物,不得引入外来物种。
7)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4座主体工程大桥施工应设置可移动的钢箱集中收集钻渣,用吊车吊装放置到基础施工处,收集满后的钢箱由吊车吊装到汽车上运送至就近弃渣(土)场。钻孔泥浆集中在岸边泥浆池集中调制,采用泥浆泵泵送至桩孔,同时采用泥浆泵送回岸边沉淀池,再进入泥浆循环系统。泥浆池远离河岸,容量大于拟调制泥浆量20%,池顶需设置防雨棚。
8)在全线过水桥梁两侧设置防撞墩护栏、禁止超车标志牌、禁鸣标志牌、谨慎驾驶与事故报警电话牌,以及桥面径流收集系统(收集池设计应结合桥下地形条件适当增大容积,兼作事故池功能,有条件的应按最不利事故增设事故收集池系统);在双向进入什字尹家河大桥、长坪大通江大桥、坪溪大通江大桥前增设限速标志牌(80km/h)、自然保护区保护警示牌,桥上加装24小时视频自动监控系统,桥下增设应急事故收集池系统(按最不利情形设计事故池容积),降低环境风险事故发生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9)服务区、停车区内设置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需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21)中相关标准,而后用作厕所冲洗用水、绿化用水、农林灌溉用水、交通抑尘和降温用水,不对外排放。管理中心、养护工区、隧道管理所、收费站设置的区域主要为农村地区,周边均分布有农田、菜地等,需设置生态厕所,经生态厕所处理后的清洁水回用于冲洗厕所、绿化、农林灌溉,沉淀物定期清运;设有食堂的上述服务设施,还须配备一体化地埋式生活废水处理设备。运营期禁止向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排放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生活废水。


四、讨论

公路工程应根据具体的建设内容在施工期、运营期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不良影响避免、减缓和补偿措施。本文主要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等从环境影响分析和保护措施方面进行简要讨论。

(1)环境影响分析方面

一般地,在不同地区涉及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公路工程,其建设内容和工程形式因自然地理条件会存在较大差异,其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主次影响是不同的。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主要沿中低山峡谷布设,大通江河及其支流水面宽度不大,可采用大跨径桥梁一跨而过,从而不在大通江河及其支流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内修筑设施;同时,该项目基本与区域既有交通干道共用走廊带通道,且项目路线均位于临既有交通干道背河一侧,与水生动物生境核心地带相距较远、高差较大(河道大多位于声影区)。因此,该项目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 若项目地河道蜿蜒逶迤,公路路线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次数可能增加;在地势较平坦之地,道路路面与水面高差较小,噪声影响将逐渐突出;在水面较宽的地区,甚至难以采用大跨径桥梁一跨而过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此时公路建设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直接影响将显著增大。因此,如何优化选线减少跨越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次数并远离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河道,以及优化桥型结构采用大跨径桥梁避免和控制涉水桥墩数量以降低公路建设和运营期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若设计上未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然项目建设是不可行的。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跨越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次数较少且未在该保护区内修筑设施,但 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道的支流众多,该项目多达41座桥梁跨越该保护区支流河沟并与该保护区河道距离较近。该项目施工和运营对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流河沟的影响可能间接对该保护区造成较大影响,故而应将该项目对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支沟河流的影响和防护措施作为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重点内容。 若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支流河沟较少、跨支沟河流处与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距离较远时,则项目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间接影响则明显降低,项目施工和运营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支流河沟的影响可适当简化。
此外,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较多临时工程临近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河道,且不可避免需在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修建215m标准跨径临时施工钢便桥。因此,本项目临时工程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相对突出,不容忽视。在地势较平缓地区则基本不存在此方面问题,此方面影响明显很小。
(2)生态保护措施方面
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措施种类繁多,如优化选线和桥型方案、围堰施工、增殖放流鱼类、开展鱼类栖息地恢复、开展水生生物及其生境质量监测等。公路工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建设内容,分析其建设和运营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从而提出避免、控制和减缓不良生态影响的对应措施。
在各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措施中,优化选线避绕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 采用大跨径桥型方案跨越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是避免和减缓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不良影响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路线穿越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可行性的根本前提。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已最大限度避绕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并采用大跨径桥型方案一跨而过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河道直接影响很小,故而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不良影响减缓措施主要采用加强施工行为活动管理,合理组织施工时序和布局,针对性采取水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事故预防措施,并开展水生生态监测等 ,即可有效避免、减缓和控制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不良影响。而 围堰施工、增殖放流鱼类、开展鱼类栖息地恢复(含异地补偿)等措施适用于涉水施工,可能造成鱼类资源量明显减少,对重要鱼类资源(如珍稀物种、特有物种、保护物种、重要经济物种等)的洄游通道、索饵场、产卵场、越冬场等直接干扰和破坏明显的情况,不适用于该项目;与水利水电工程等水工建筑相比,公路桥梁施工范围和规模较小,建成后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水体的通透和交流,基本不会产生河道阻断、干涸等重大水生生态问题,故而修建过鱼设施,下泄生态流量等措施一般不适用于公路建设项目。

五、结论

不同地区的公路工程水生生态敏感性不同,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也不同,针对不同影响所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也随之而变。故而公路工程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环境影响应根据工程特点、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现状等,切合实际、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主体工程均采用大跨径桥梁形式一跨而过四川诺水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通江河岩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两处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在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无涉水桥墩等永久涉水构筑物。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基本不会造成水生生物的直接伤亡,对水生生物生境的影响将间接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产生干扰,受影响的水生生物种类以区域广布的常见种为主,对珍稀水生动物的影响较小,经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后可有效避免、控制和减缓产生的不良影响。即在针对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可能造成的具体影响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并予以严格落实的情况下,镇广高速川陕界至通江段建设和运营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影响较小。

内容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资料:

公路工程监理培训教材 环境保护监理

https://ziliao.co188.com/p62946424.html



知识点:公路工程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

15.09 万条内容 · 6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速公路服务区低碳生态技术体系

近年来,为落实绿色交通建设要求,交通运输加快建设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国内外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低碳、生态、环保创建技术成果很多,大都基于节能、节材、节气、节油、节电、绿化等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示范。在低碳服务区技术方面,关于高速公路服务区低碳、生态和环保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多局限于单一方向应用技术研究,缺乏系统性的技术体系研究,而且关注降碳节能减排技术较多,对服务区固碳释氧技术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合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实际需求及低碳技术发展,从绿色建筑、绿色照明、清洁能源利用、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及固碳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构建绿色、环保、低碳生态服务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