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一下斑块的定义。斑块是外观或性质上不同于周围环境(基质),且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非线标地表区域。
(注意,斑块依赖于尺度而存在)
森林斑块中,在一定观察尺度下会细分不同类型的斑块
按照斑块的不同起源,我们可以将斑块分为多个类型。
斑块的起源(类型)
(1)环境资源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的起源是由于环境资源的空间异质性以及镶嵌分布规律,环境异质性导致环境资源斑块的产生。
由于环境资源分布的相对持久性,环境资源斑块相对持久,周转率相当低
(2)干扰斑块
干扰斑块是由于小面积的基质受到人为或自然干扰发生变异而形成的斑块类型;(病虫害、火灾、泥石流、森林砍伐等)
特征:干扰斑块通常由短期局部性干扰形成,具有较高的周转率,斑块存在的时间短,通常恢复也较快。但也存在一些长期存在的干扰斑块,主要原因是干扰反复发生、干扰持续时间长或干扰的强度过大,超出原来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极限(森林开荒形成农田;人工采石形成矿区等)
火灾干扰
人类开采干扰
泥石流干扰
(3)残遗斑块
残遗斑块是基质受到广泛的干扰后留下来的未受干扰的或受到干扰较轻的小面积区域,其形成的机制与干扰斑块恰恰相反,残遗斑块内的动植物群落可内嵌于受干扰的基质内;
特征:残遗斑块与干扰斑块都起源于自然或人为干扰,都具有较高的周转率。种群的大小、迁入和灭绝速率都在干扰发生之初变化较大,随后进入演替阶段;
(4)引入斑块
引入斑块是由于人类的种植或建设活动所形成的斑块,引入斑块其实质也是一种干扰斑块,由于其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范围广,影响深远,因此单独作为一类进行研究
引入斑块可进一步划分为:种植斑块和聚居斑块。
种植斑块是在自然景观中由于人类种植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种植斑块内物种的动态及斑块寿命取决于人类的管理活动,如果管理活动停止,基质中的物种将不断入侵和稳定繁殖,并发生演替,最终导致种植斑块消失。
聚居斑块
聚居斑块是人类定居形成的,包括房屋、院落、农田建筑和毗邻的周边环境,是受到人类干扰的景观中最明显而又最普遍存在的斑块类型之一;
聚居地是高度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输出上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5)再生斑块
再生斑块是指在被干扰并被破坏的地段上演替出的斑块。再生斑块在形式上与残存斑块相类似。但两者的起源不同,再生斑块中物种演替的动态格局与干扰斑块相类似。
(强调干扰后的演替过程)
实例:森林砍伐过后通过更新再现的次生林
(6)短生斑块
短生斑块是由于生物或非生物环境因素正常而短暂的波动引起的、短期出现的斑块。短生斑块相对于再生斑块而言存在的时间更短,周转率更快。
实例:树林中雨后出现的蘑菇群落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
知识点:生态斑块的分类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生态园林
返回版块1.46 万条内容 · 10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欧洲国家对生态廊道的规划——比利时在比利时隶属于佛兰德斯地区的区域内,生态廊道通常定义为植物和动物在弗拉米什生态网络和/或自然保护地之间迁徙的重要地带,它们的形式大多为带状或线性地带,拥有一系列微小的景观元素。 该区域的生态网络包括两部分,即弗拉米什生态网络(包含大型自然区域,这类区域为核心区;以及大型自然发展区域)以及自然环境多功能集合与支持网络(包含自然功能一体化区域,这类区域为管理区域;以及自然廊道)。 比利时隶属于佛兰德斯地区的生态廊道的测绘和规划主要由各省区的区域自然保护管理局负责。通常情况下,各省区启动生态廊道项目的第一步骤是由区域自然保护管理局为其所在省区制定新的生态廊道结构规划。在弗拉米什生态网络内,由微小景观元素组成的密集型生态网络区域(也可称为生态基础设施)和生态廊道的预设区域是实现其生态廊道网络的基础。除生态廊道的规划和测绘以外,推动生态廊道建设工作正常运转的因素还包括河流廊道的复原(如恢复河岸地带的景观),但这一因素并不包含在生态廊道网络的总体规划中。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