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如何确保线路上所有列车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这就需要被誉为轨道交通“大脑与神经”的信号系统来保障。
交控科技就是一家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领域解决关键问题的公司,也是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
1969年我国首条地铁线路诞生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国外企业蜂拥而至,使得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里,包括信号系统在内的轨道交通核心技术大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2010年前,北京乃至全国几乎所有新建或改造轨道交通线路所采用的CBTC系统(即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与核心设备全部依赖进口。
从北京交通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开始,交控科技董事长、总经理郜春海和他的团队历经10年时间,突破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外国公司的技术垄断,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掌握自主CBTC信号系统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交控科技,并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主技术提升至国际水平。
与很多技术型人才不同,郜春海很健谈,逻辑清晰、思维敏捷。郜春海在严谨之余也勇于创新和不断尝试,善于直抵问题本质,化繁为简,选择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踏步朝前走。这也造就了鲜明的个人和企业特色,并成就了交控科技成为国内轨道交通信号领域披荆斩棘的开拓者。
近日,《科创中国》调研活动走进交控科技,在郜春海的讲解下,认识了这“颗”轨道交通领域的“中国大脑”。
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城市轨道交通是具有公益属性的重要基础设施,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上世纪九十年代,身为大学教师的郜春海曾多次以专家身份参与核心设备的招标和采购谈判。这个过程中,他见证了我国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和CBTC系统进口需求量的快速攀升,也意识到引入国际CBTC系统必将带来高昂的采购及维护成本。
在郜春海看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脑与神经”,中国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没有捷径可循,中国人必须研发并掌握中国自己的信号系统。
当时国外经过100多年的积累,已将轨道交通系统研发至第三代,即CBTC信号系统。郜春海团队毅然决定跳过前两代技术,从零开始直接切入研发第三代信号技术。2004年,郜春海团队承担了重大科研项目“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这是国内首次在广泛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CBTC信号系统进行自主研发。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自主化CBTC系统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时至今日,交控科技已先后突破了第三代(CBTC系统)、第四代(全自动运行,FAO无人驾驶系统)城轨信号系统的技术垄断,研发的第五代城轨信号系统(车车通信,VBTC系统)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一直秉承自主创新理念的交控科技,在行业内创造过多个首次:首次突破我国自主化CBTC列控系统技术并落地工程应用;首次攻克我国自主化GoA4级FAO系统,并应用于北京地铁燕房线,成为国家示范工程;首次掌握列控系统互联互通关键技术,带领行业内骨干企业打造重庆互联互通国家创新示范工程,解决世界性难题;首次实现时速160公里全球最高速FAO列控系统,应用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这些自主创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使我国城轨信号技术实现与国际“并跑”的局面,部分领域还实现了国际领先。
除了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在郜春海看来,交控科技最大的核心价值,是它有一套完整的安全管控体系,“流程化管理、风险管控设计和国际化认证,这三大要素形成一套系统方法论,我们形象地简称为‘现代透明厨房理论’。”郜春海介绍到,这也成为交控科技保证产品和项目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护身符”。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内地累计50个城市投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9192.62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通车里程已稳居世界第一。随着行业新技术不断涌现,无人驾驶系统、智慧城轨等创新技术或全面推广或落地示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已经从“跟跑”“并跑”向着“领跑”逐步转变。
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
创新的关键在于要建立一个持续创新的机制。但在郜春海看来,科创企业却“寿命很短”。
“我们面临的时代是信息扁平的时代,是快速获取信息的时代。行业与行业之间不再有过多的界限,跨界的许多技术都将很快应用到自己所在的行业中,这对于科创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历了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变革,郜春海深刻的认识到,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碰撞创新,交通领域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传统交通行业的边界不断被打破,现阶段,智能城轨的运营和服务能力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双向升级,行业整体向智能化升级,逐渐迈入智慧交通时代。
郜春海认为,科创企业不仅仅要攻克技术或者理论,还要有将技术转化为市场效益的能力,这是难点所在。企业家和科学家最大的区别,是能不能最后把这个技术转化成市场所需要的产品。
交控科技的持续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用户需求为牵引”的“政产学研用”全生命协同创新模式,与“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的创新路径。
在应用一代上,交控科技在通过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机制确保产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改善用户体验、提升出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郜春海看来,只有“应用一代、开发一代、研究一代”实现良性循环,企业才能具备更长期的竞争力优势和生命力。
在开发一代上,交控科技努力了解用户实际需求,做到技术开发有的放矢。交控科技将技术开发模式向协同创新转变,让用户不再是技术的被动接受方,而是主动参与技术创新。通过共同调研实际场景需求,研发攻关,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交控科技与用户的共同成长。
在研究一代上,交控科技参与设立轨道交通联合基金,并选择与众多高校机构合作,共同进行基础理论研究。这样相较企业自己研发来说,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到研究当中,而且研究方向将更加多样化,有助于从多点突破研究难点。这一过程中,交控科技既能深入到基础理论研究,抓住技术未来变革的先机,又能率先与行业创新团队紧密合作,推动创新成果产业转化,形成发展合力。
坚持科技创新“驶向”未来
当下,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必须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市域、城轨“四网融合”,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将继续高速发展,城轨与其它城市的交通融合发展成为规划重点,
“‘四网融合’的最大难点,就是信号系统不一样,地铁的信号系统标准、市域铁路的标准和城际铁路的标准都不一样。交控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把这些系统全部打通。”郜春海介绍说,公司目前正在攻克“四网融合”相关核心技术,并在国家发改委的统筹下牵头做“四网融合”信号整体标准化建设。对于交控科技来说,机会大于挑战。
郜春海坦言,当下的城轨交通信号系统仍有很大提升空间。“轨道交通的高质量体现在哪?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指标:第一,系统能不能更安全?第二,效率能不能更高?第三,老百姓能不能更便捷?第四,成本能不能更低?第五,能不能做到节能减排或者低碳?”
一连串的问题背后,是交控科技对行业痛点的深度思考与锚定的持续探索的方向。
如今,我国城轨交通信号系统的部分技术已经能够与国际市场的领先水平并肩,但郜春海仍未满足。在他看来,我国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想要走出去,就要朝着超越强国的方向发展,就要在某一个领域领先其他国家一代到两代。
据悉,面对高质量发展对于网络化运营、无感改造、自主运行的需求,交控科技正加速研发以网络化调度指挥、自主感知运行、虚拟灵活编组、车辆信号一体化平台及轨旁新型基础设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第六代AVCOS系统(自主虚拟编组系统)将逐步进行一些核心技术的验证试验。在未来十年时间里,我们还将努力把第七代甚至第八代做出来,这是交控科技未来明确的发展方向。”郜春海谈到规划,信心满满。
截至2021年12月底,交控科技累计交付线路41条,覆盖23个城市,线路里程超过1350公里。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交控科技还实现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设备、中国经验共同“走出去”的壮举。2021年11月6日,搭载着交控科技互联互通CBTC系统(I-CBTC)的越南河内“吉灵-河东”轻轨正式交付并投入运营。
“保障行车安全每一米,降低运行成本每一分,节省乘客出行每一秒,提升用户体验每一天。”这是交控科技最初的愿望,最执着的坚守,最强烈的使命,最努力的践行。郜春海说,“通过交控科技这些年的努力,我们想通过创新,不断地将产品推向市场,给投资人更多的回报,给国家、给社会、给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来源:上海证券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轨道交通
返回版块1.02 万条内容 · 124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参考资料, 但是表述的还是过于简单,未提供相应参数及技术要求等, 建议上传一些附件技术资料(如CAD外形尺寸图和对应的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等,以方便设计人员选用), 不过这里还是要谢谢楼主能发布和分享出来给大家学习和参考使用! 同时希望大家参与补充/提供相应资料图纸等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