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房地产行业 \ 地产风向标 \ 地产是座围城,有人在逃离,有人却在回流

地产是座围城,有人在逃离,有人却在回流

发布于:2022-01-24 13:51:24 来自:房地产行业/地产风向标 [复制转发]

 


房地产行业从未如现在一样像一座围城。

在这轮调控重压之下,不少房企行至悬崖甚至被出清,随之跌落的是一众平凡的从业者。他们从多年的“大而不倒梦”中惊醒,开始望向围城外,寻找更圆的月亮。


但在围城外的人看来,房地产这座城门上的匾额尚存余晖。无论是行业规模、名企声望还是薪酬水平,都仍然在吸引年轻人们伸长脖子、排队盼着进城。

今年明源君观察到了地产行业一波又一波的人员进出,有下定决心离开的,也有离开之后又“回流”的。


这些人才流失与再回流现象看似随性,但却似乎又蕴藏着某种默契和秩序。又逢一年终末时,我们一起关注一下这些围城内外的人们,现在境遇如何?


去年想转行的地产人刚走

前年出去的那拨又回来了

 


明源君走访了近半年来,身边那些进出过地产行业的人。他们做出的种种选择背后,都反映出每一个普通从业者的思考与挣扎。


一、他们刚刚走出去,并说自己绝不回头


他们目前的状况基本就3种情况:已经找到下家、还没找到下家,以及根本还没开始找工作。

数月内就跨行找到工作的幸运儿们,去向大致是与原岗位关联度较高的岗位。比如有做建筑、做结构的人,去了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负责做厂房甚至整个产业园项目。


一些生物医药或制造业领域的大公司,通过产业优势获取了一些土地,但却没有任何地产开发经验。这时候从知名房企出来的人才,就会受到特别欢迎。

只要地产求职者履历背景稍微好一些,大多能直接拿到项目负责人的职位。招商、策划与运营类人才也基本同理。


这严格来说不算转行,但相对原来在房企来说,没有开发经验的公司反而更加重视这些具备专业开发经验的人才,给予其更高的地位。

通过这种方式跳槽的同行表示,房企的分工高度精细化,很难有这种发挥空间和话语权。加之有产业勾地实力的企业,在待遇方面出手也不小气,现状总体让人满意。


但这种跳槽机会毕竟是少数,尚未稳定入职的转行地产人还是占多数。他们虽然努力求职,但大多被困在自己的专业里,没找到将经验背景作跨行业移植的好办法。

这批地产人发现自己面试得越多,信心就越是在降低,因为自己过于细分的专业经验,在不停地受到用人方的挑战与质疑。


加之近期多数房企在缩编,求职市场竞争激烈无比。即使少数优质房企在扩招,凭自己的履历水平也挤不进去,这让许多地产人年底心态彻底崩坏……

有几个求职不顺利的朋友,已经濒临崩溃,告诉明源君如果开年后仍无转机,就自己硬着头皮创业去。


而另外一拨地产人心态就比较好,他们虽然已经离职了一段时间,却还没开始找工作。明源君最近的朋友圈里,就多了这么一小批离职后,带着家人四处旅游的前地产人。

我和他们聊了聊,发现这批人的共同点是在前东家那里“受过重伤”,基本都是“被动”离开的那类人。


他们过去为公司卖力付出,结果却是被扫地出门甚至撕破脸皮,这对他们的行业认同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并坚定了彻底离开行业的想法。

但他们并不急于选定方向,毕竟转行转岗都是职业道路上的重大决策。他们宁愿通过旅行、陪伴家人或自我放松的方式,来给自己更充裕的规划时间。


比起前面那种转行求职失利的地产人来说,这些遭遇过职场“滑铁卢”地产人们目前心态比较平和,但同时离开的信念确实最坚决的。

他们的其中一位告诉我:“打死我也不回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大致就是如此吧。


二、他们出去转了好久,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


早在2020接近年底的时候,明源君就得知一批同行打算转行的消息。当时他们也是走得坚决,相信自己能在外面闯出新的天地。

时间来到2022年,明源君特地跟踪回访了一下,发现这批人里至少有7成都默契地回来了。


他们的情况也基本就3种:未成功转行无奈回来的、成功转行并主动回来的、成功转行但被迫回来的。

在回访中我发现,其实这些地产人后来大多成功转行了。毕竟经历过房企高工作强度和精细化管理磨炼的人,去到其他行业都属于综合能力较强的。


想跨行找到理想中的offer可能很难,但觅得一份尚可接受的工作还是可以的。但问题也就在于这里。

虽然他们算是转行成功了,有去做媒体的、有去做公关的、有去互联网公司做运营的。但毕竟接受的是内心看来不够完美的offer,在待遇或发展前景上,总是存在那么些硬伤。

所以他们在新岗位上干了一年,甚至一年间跳槽了2-3次,却始终不满意并怀念起地产行业的待遇,决定主动回流……


另外有几个打算回流的地产人,告诉我说他这一年没能找到正经工作,比如小杨。

他说他本来计划转行去做咨询,没想到自己的985本科背景在其他求职者面前就是弟弟,经验匹配度也不高,根本就进不去。

受了N轮打击之后小杨撂挑子了,开始在家报各种考证辅导班。他说自己的经验外面不认,直接回房企又没什么发展,干脆花一段时间好好学习考证、争取转岗。

小杨确实做到了,一年多下来他考取了二建、造价等数张证书。最近他又开始出去面试了,希望能往地产项目管理岗的方向去走。无论是从运营、成本还是策划岗位去切入,他都愿意尝试。


这两类地产人属于主动回流,但还有一拨人属于被迫回流。其中有些人甚至经历了被房企裁员后,转行又被新公司裁员的跌宕剧情……

2020年出去的那一拨人里,好几个90后都选择去互联网大厂碰运气,有几个还真就拿到了offer,主要去向是市场、运营或初级的产品类岗位。


阿宇本以为进入了高速飞驰的朝阳行业,职业道路将会迎来新的高峰。虽然大厂也很“卷”,工作强度丝毫不比房企低甚至超过后者,但阿宇干劲十足。

去年初他还在为自己及早做出转行决策,并成功执行而感到庆幸。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房企裁员蔓延开来之后,互联网行业竟然也突然出现了裁员潮。


接近年底时,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爱奇艺在内的大厂们纷纷开始裁员。而像阿宇这种转行不久、经验不够,又不算特别年轻的基层员工,成了大厂的第一批“下手”对象。

阿宇的大厂梦做了不足一年,就突然破灭了,自然是受了不小打击。他刚开始感到不甘,迅速海投了一波简历,但如今每个大厂的情况都不算好,阿宇再难找到机会重回互联网。


他认为在这个时点下,再次进入互联网大厂已经不太现实,但凭借数年房企工作经验,回归地产这条路的可行性反而更高。

新年伊始,听说阿宇已经重新改好简历,准备向地产“回流”。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其实成功转行并稳定下来、做得不错的前地产人并不在少数。上述这几类回流地产人其实也是个案,不代表地产人转行都注定会失败。

但这些最终选择“回流”的地产人,也从亲身替大家重新校准了地产行业的内在价值。这给了正在蠢蠢欲动的现役地产人,另一个角度的、真实的参照标准。


房企在逃离、大厂在进入

连企业层面也存在围城效应?

 


从业者层面的流动,或至少说是骚动,近一年来是比较明显的。但地产行业的围城效应,甚至已经上升到了企业层面,有不少地产市场参与主体正在默默离开……

那些暴雷后已被出清的只是一部分,还有不少知名房企这两年都主动开启了去地产化的进程,最典型的就是绿地。百强房企尚且如此,更别说那些连离开了都没声音的中小房企。


去年绿地的基建产业收入,在其集团占比已经过半,其公司的所属行业类别也由“房地产业”变更为“土木工程建筑业”。虽然没有放弃开发业务,但确实在努力摆脱对开发业务的依赖。

房企对传统开发业务的热情受到了抑制,这在去年的拿地市场上也表现地很明显。全年民营房企高开低走,下半年几乎偃旗息鼓。


高杠杆扩张模式难以为继之后,开发商在增量市场中已经很难再获取更大的增长空间。房企无论愿意与否,都不得不走上布局多元化业务,去发展存量经营和轻资产输出的能力。

而转做代建、代操盘、代运营等等战略转向,在某种程度上是许多房企在新常态下,对传统开发业务的一场“漫长的告别”,让许多地产人唏嘘不已。


但另一方面,就在房企变得低调甚至逐渐淡出开发领域的同时,围城外却又大量玩家跃跃欲试。其中互联网巨头对地产行业的涉足,一直是最受关注的。


在房产经纪领域,早已有字节跳动涉足,收购麦田股份、为“幸福里”启动融资等等动作,显现出了张一鸣对房地产业难舍的情结。 

另一流量巨头快手,看着竞品跨界自己也按捺不住了。去年快手电商的关联公司“成都快购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一次工商变更,经营范围内赫然加入了房地产经纪业务。


这些野心勃勃的互联网巨头,在传统中介生存艰难的这一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带着流量的力量进入了围城,大有要重塑整个房产经纪行业的气势。

而这些巨头也同样进入了地产开发板块。这些年斥资买地买楼的互联网大厂越来越多,从早期的阿里腾讯,到这两年的字节美团和B站。

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去热衷于花钱买地。


首先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发展,其人员办公与研发空间需求就摆在那里;

其次各城市对这些总部型企业的落户,都有各种各样的补贴政策和地价优惠,大厂想要拿产业用地,其实比开发商便宜且容易得多;

其三,这些互联网巨头挑土地和不动产,大多数是冲着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去的。以低成本获取土地的同时,还能伴随时间坐享物业的升值红利,甚至在必要时成为救急资产。


这也是许多民营房企黯然转身,但外面的大公司还能热情高涨地买买买的原因。

曾有人统计,如果将阿里巴巴全国拿地盖楼面积加在一起,开发面积要超过不少中小开发商。

而且这个进程仍然没有到终点,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企业跨界进入房地产,成为房企的竞争对手。



围城效应固然令人唏嘘

但同时也是行业活力之源

 


很多地产老炮看着地产行业的一些金字招牌倒下,又看着身边的老同事来来去去,总是频频感慨:“要变天啦,我们这些人怎么办呐……”


地产要变天不假,随着国家房住不炒的战略执行地愈发深入,行业格局洗牌重塑的进程是不可避免的。但不必一味地悲观,洗牌归洗牌,牌局还是会继续的。

目前地产行业显现出来的围城效应,实际上对行业的整体焕新有3点好处。


一、回流的地产人,已替我们校准了行业价值


在文章第一部分中,明源君分享了几种不同类型的“回流”地产人的心态。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其他行业试水一段时间后,都重新认可了地产行业,或至少是在理性层面上认可了。

离开之后,他们能把地产行业的现状,放在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位置去审视,并和其他行业对照。并最终承认,地产行业的规模、薪资与发展空间等关键指标,仍然是不错的。


实际上,在行业边界上进出的人越多,越有利于从业者校准地产行业在整个求职市场中的价值。

这些回流的地产人,正是那些留在业内且还处于不安当中的同行,最重要、最实际的参考对象。


二、外部企业将带来新的专业视角


跨界企业进入地产开发领域,有可能改变传统房企和地产人的专业视角。这里可以拿第一部分提到的,那几个跳槽到实业公司做产业园项目的地产设计来举例。

他们告诉我,做实业的公司积累了多年的经营生产经验,已经对厂房、研发用房等空间的应用需求,形成了一套高度成熟、清晰的标准。


在建筑硬件参数、设备安置、人货物流线等许多细节问题上,都有非常细致的应用经验和总结。

这套东西应用到新项目的规划中去,非常实用,比他们以前在房企无处调研,只能靠自己摸索猜测的状况,要强多了。


虽然他们跳槽以后,设计专业能力凌驾于所有同事之上,但实际上也反过来学到了许多实操经验。

同理,成本、运营、营销等各种专业条线,在与外部企业碰撞磨合的过程中,都有机会打破固有的工作模式,接受专业视角的重构。


然后,这些经验又将有机会被从业者带到传统房企中。明源君相信,围城内外迥异的业务管理体系在相互碰撞、交融后,带来的必定不是毁灭,而是进化。


结语  
 


一个行业里企业和人员的洗牌,其实就和日月更替一样正常。只是这一年多来变动之广、之深,难免让许多普通地产人感到恐慌。

但行业的活力必定来源于“活水”。地产人们一进一出间,有人黯然神伤,也就必然有人摩拳擦掌。

对于房企和地产人,这是最坏的时代,也绝对是最好的时代。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王铜
    王铜 沙发

    但这些最终选择“回流”的地产人,也从亲身替大家重新校准了地产行业的内在价值。这给了正在蠢蠢欲动的现役地产人,另一个角度的、真实的参照标准。

    2022-03-16 12:57:16

    回复 举报
    赞同1
  • doushengf
    doushengf 板凳

    对于房企和地产人,这是最坏的时代,也绝对是最好的时代,积极努力去适应把握好机遇。

    2022-01-25 10:23:25

    回复 举报
    赞同1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地产风向标

返回版块

1944 条内容 · 11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房企过去是甲方爸爸,现在……

  过去一年,是大多数房企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而地产上下游的供应商,可谓唇亡齿寒。过去房企吃肉,供应商喝汤。当房企自己连汤都喝不上的时候,供应商早已饿殍遍野。 也许大家都只注意到,地产行业雷声不断,殊不知,房企暴雷的背后,更多的地产供应链企业受波及而倒下,还有一批正在破产的路上。面对给不出钱、甚至还可能拖累自己的甲方,一些地产供应商“奋起反击”,不再把甲方当爷了。地产甲乙方的关系早已悄然发生变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