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小半径弯桥设计,精细化设计实例分析

小半径弯桥设计,精细化设计实例分析

发布于:2021-03-08 08:58:08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小半径弯桥设计,精细化设计实例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社会对交通基础设 施的需求为城市立交、高架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由于受地形、地物、地下管线及占地面积等 诸多条件的限制,作为城市立交中实现道路转向功能 的小半径曲 线 匝 道 桥,越 来 越 受 到 路 线 设 计 人 员 的 青睐。

1 小半径弯桥结构特点

由于主梁的“弯、扭”耦合效应,即便在对称荷载 作用下,弯梁截面内也会产生较大的扭矩,则在内外 侧腹部上弯矩剪应力与扭矩剪应力组合时,会出现外 梁超载、内梁卸载现象;由于平曲线原因,恒载会产生 向外侧翻转的扭矩、内外梁的跨径也会不同。这些均 使得内外梁受力不均。


当梁端配设有抗扭支座时,因扭矩作用,一般外 侧支座反力大于内侧支座。曲率半径越小越显著,严 重时会出现内侧支座脱空现象。


由于弯扭作用,弯梁产生较大的扭转变形,主梁 外侧竖向挠度大于内侧;梁体在端部截面上可能会出 现翘曲现象;在温度等作用下,易出现向曲线外侧“爬 移”现象。


2 小半径弯桥设计

根据国内外预应力连续弯桥设计经验,同时借鉴美国及日本相关设计规范,目前在预应力连续弯桥设 计上,业内达成如下共识:

(1) 当扭跨所对应的圆心角φ<5°时,可 作为以曲线长为跨径的直线桥 进行分析。 

(2) 当5°<φ≤30°时,弯矩及剪力可按直线桥进 行分析 ,反力及扭矩需按空间程序进行分析,并且应 考虑由于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作用所产 生的效应。 

(3) 当30°<φ≤45°时,所有截面内力均应按空 间程序进行分析

(4) 当φ>45°时,除按空间程序分析外,还应考虑翘曲约束扭转 的影响。 

(5)当采用具有相当抗扭刚度的闭口截面曲线梁桥, 其扭转跨径所对应的(曲跨梁段)圆心角<12° 时,可以按直线桥进行分析


小半径弯梁桥主要设计内容:

(1)主梁截面应力验算:短 期 效 应 组 合、长 期 效 应组合、基本组合下主梁截面应力是否满足规范要 求,结合前述分析模型取用原则, 当扭转圆心角较大 时,内外侧腹板受力不同 应有所反映。


(2)主梁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包 括 抗 弯、抗剪、抗扭等。


(3) 内外侧支反力:验算最不利工况下最小支反 力 ,以防止支座脱空。


(4)墩梁固结时主墩验算:根据调查了解,国内多座墩梁固结弯梁桥在施工阶段,墩身在靠曲线圆心一侧自上而下出现水平裂缝; 在运营阶段,主墩不仅像直梁桥桥墩一样承受顺桥向弯矩,还承受较大的横桥向弯矩 ;另外,一般采用墩梁固结体系时,墩身均 较高,因此除需要分析施工及运营阶段墩身强度和裂缝宽度外,还需分析墩身在施工阶段自身稳定性和运营阶段结构整体稳定性。


(5)结构变形: 除竖向变形外,预应力连续弯梁桥还需考虑横向及扭转变形 。核查模型中各部位位移是否合理,如:支座处位移是否满足要求;支座变形是否需修正分析模型;各处位移是否与抗震设施位置 冲突;梁端为三维变形, 弯桥伸缩缝选用时需结合模 型结果留有适当余量 等。

(6)侧向防崩钢筋设计。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车道数要求越来越多,主线一般设计为双向4~6车道甚至更多,匝道一般设 计为单向双车道或三车道, 若位于小半径平曲线上,还需对其进行加宽,因此单箱多室断面在桥梁设计中 占有很大的比例


根据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 从剪力零点至支座表面间的距离 小于2d的构件或在支座处造成大于剪力的1/2的荷 载离支 座 面 近 于2d 的 构 件,可 被 认 为 为 高 构 件 ,应 该按撑杆加系杆模型、按剪切和扭转设计。在截面设计模型中,根据计算截面内的剪力及扭 矩,分别计算出其需要配置的箍筋面积,则该截面上 所需箍筋面积即为两者之和。


对于小半径预应力弯桥,因 纵向预应力钢束具有水平曲率,在张拉过程中会对腹部产生径向力 。若设计不当, 易使预应力钢束从腹部中崩出 (国内外已 有此类工程事故发生)。因此,小半径弯桥预应力钢 束的防崩问题,应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在设计时应验算腹部局部抗弯强度。


3 弯桥主要病害

根据PC 梁和 RC梁共同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梁体位移。 横向约束不足,在离心力和温 度作用下梁端的扭矩作用下端梁横移。

(2)内侧支座脱空。

(3)主梁侧翻。 支座脱空后桥梁受力体系发生变化,梁体产生逐渐向外侧翻转。 

(4)支座剪坏。

(5)伸缩装置 不均匀变形或者损坏。

(6)上部结构裂缝。 腹板出现裂缝。


PC 梁特有的病害如下:

(1)墩梁固结体系墩顶水平裂缝 。预应力二次 力引起墩顶裂缝。

(2)腹板在曲线束张力下崩坏。 综上所述,弯桥的主要病害与是否采用预应力 无关。预应力结构具备更好的耐久性。


4 典型弯连续箱梁精细化设计实例

某项目含一对环圈匝道,道路中心线半径 R=85 m,桥面宽度为 9.9 m。

根据研究成果,跨径所对应的圆心角 5°< A≤30°时,弯矩和剪力可按直线桥进行分析,反力及扭矩需按空间程序进行分析。匝道标准跨径 对应圆心角为 16.8°,按弯桥进行设计。小半径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根据设计惯例,一般认为 R< 120~150 m 为小半径桥梁,结合经济性比选,确定了 25 m 标准跨径、基本构造和配束。


根据《公 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 要求: “弯桥可采用实体有限 元或者精细化分析模型 。”通过单梁模型、梁格模 型和实体模型进行计算比选,成果为设计提供依 据。


箱梁构造

道路中心线半径 R=85 m,标准跨径 25 m,构 造如下:梁高 1.6 m,宽 9.9 m,采用单箱单室截面。悬臂长 2 m,斜腹板宽 45~65 cm,顶板厚 25 cm,底 板宽 5 m,底板厚 22~40 cm。端横梁厚 1.5 m,中横 梁厚 2 m,边跨跨中和中跨跨中设 30 cm 横隔板。横截面如图 1 所示。

预应力布置

箱梁采用单向预应力结构体系,钢束以腹板束 为主。钢束规格为 15-12,在竖直方向,钢束共配置 了三行,一道腹板中钢束有两列。主要配束如图 2 所示。

分析目标

论证单梁模型的准确性,探究弯桥设计的特 殊性。关注的结果主要如下:

(1)支反力问题: 支座脱空是弯桥常见病害, 论证单梁模型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2)受力不均匀问题: 分析弯桥内外侧受力不 均匀程度。

(3)弯桥和直桥设计的其他差异: 抗扭、抗弯 承载力等内容。


分析模型

单梁模型采用空间梁单元。考虑自重、预应 力、徐变收缩、不均匀沉降、汽车荷载、离心力、整 体温度、梯度温度、风荷载、制动力等作用,考虑剪 力滞效应、汽车偏载的影响。梁格模型作用取用与单梁模型相同,对截面 应力、支座反力等计算结果与单梁模型进行对比 验证。实体模型采用四面体单元。计算自重、预应力 作用下截面正应力、正应力分布、支反力等控制设 计的因素。

1、边界条件

单梁和梁格模型每个墩采用双支座布置。实 体模型在支座(每个墩两个支座)范围内施加约束, 约束的性质同单梁模型。支座布置如图 3 所示。

2、作用施加要点

(1)弯桥采用单梁模型建模时,考虑一期及二 期自重的差异,用分布扭矩施加。

(2)风荷载作用对支反力有影响,应在计算中 考虑。


3 支反力结果

结构关于中跨跨中对称给出一半结构的结果。

自重(含二期)单独作用反力、预应力单独作 用反力和标准组合最小反力结果见表 1。

根据表 1 可知:

(1)在自重作用下,三种方法计算出的支反力 比较接近。梁格模型计算出的支反力不均匀性最 大。

(2)在预应力作用下,单梁模型计算出的边墩支反力不均匀性较大,梁格模型计算出的中墩支反力不均匀性大 。两种方法计算出的最小支反力 有一定差异。

(3)在标准组合下,单梁计算出的最小支反力 比梁格模型小。


以单梁模型为例,分析不同作用对竖向支反力的影响:

(1)内外恒载差异。内外侧恒载差异引起内外 侧支反力,边墩为 40 kN,中墩为 54 kN。此值占边 墩最小支反力 29%,占中墩最小支反力 18%。

(2)风荷载作用。风荷载引起内外侧支反力, 边墩为 31 kN,中墩为 68 kN。此值占边墩最小支反 力偏大 22%,占中墩最小支反力 22%。


径向、切向支反力对比: 弯桥的支座受到一定的水平力。不同计算模型典型工况下支座所受水平力见表 2、表 3。

根据上述两表可知:

(1)不同的模型计算出支座径向力比较接近。

(2)不同模型计算出支座切向力有一定差异。单梁模型计算出最大切向力更大;单梁模型计算 的结果更不利。


支反力结果小结:

1)标准组合最小反力工况下,单梁模型计算 出边墩最小支反力最小。 边墩最小支反力控制设 计,故单梁模型计算双支座竖向支反力结果可作 为设计依据。

(2)弯桥边墩支座最小支反力值较小,设计中 切不可忽略内外侧恒载差异和风荷载的影响。

(3)标准组合下,取单梁模型下支座最大水平力作为设计值是保守的做法。


4 应力不均匀分析:

对受力关键截面(边跨跨中、近中支点、中跨 跨中)的应力不均匀程度进行对比分析。

实体模型和单梁模型对比:

(1)实体模型。求出最顶缘腹板范围内正应力 平均值 a,求出最顶缘全宽范围内正应力平均值 b,不均匀系数 =a/b。

(2)单梁模型。按照规范,考虑有效宽度的正 应力值 c,仅平截面假定计算的正应力值 d,不均 匀系数 =c/d。不均匀系数对比见表 4。

根据表 4 可知:

(1)在恒载下,弯桥不均匀系数略大于直桥的 不均匀系数。

(2)在恒载下,边跨跨中和中跨跨中按照规范 计算的不均匀系数和实体弯桥模型计算出的系数 接近,在支点处附近系数大于后者。

(3)外侧腹板不均匀系数略大于内侧腹板的 不均匀系数,但数值差异较小。


梁格模型和单梁模型对比 :对频遇组合下单梁模型及梁格的模型正应力 结果进行对比,如图 5~ 图 10 所示。通过上缘应力结果对比可以发现:

(1)梁格模型应力平均值与单梁模型接近。

(2)梁格模型中支点处,外侧拉应力比内侧大2.1 MPa。

通过下缘应力结果对比可以发现:

(1)梁格模型应力平均值与单梁模型接近。

(2)中跨跨中附近梁格内外侧部分应力差异 较大,外侧拉应力达到了 -1 MPa,内侧压应力约 3.2 MPa,而单梁模型中跨跨中压应力为 1.3 MPa。


应力不均匀分析小结:

(1)在恒载作用下,按照规范计算不均匀系数 在边跨跨中和中跨跨中位置与实体模型接近,在 中支点位置相对更大,规范计算结果偏保守。

(2)对比单梁和梁格模型,梁格模型计算出的 应力结果内外侧不均匀,平均值与单梁接近,故梁 格结果控制设计。

(3)梁格与单梁模型拉应力最大约 2.3 MPa, 弯梁若按单梁模型进行设计,建议最小压应力储 备 1 MPa。


弯剪扭承载力: 根据计算,跨中腹板厚度为 50 cm,支点腹板 厚度为 75 cm,方能满足弯剪扭承载力要求(含构 造)。故小半径弯桥腹板厚度比常规直桥厚度大 15%。


不采用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其他原因: 若钢筋混凝土连续梁进行配筋设计。根据计 算,下缘需要配置 2 层 D28 mm、间距 100 mm 的 HRB400 钢筋,腹板范围内要配置 3 层束筋。根据工程经验,空间线形的束筋加工困难,造成主筋保护层偏差较大(主筋位置偏差),进而造成混凝土裂缝超理论值的后果。


改直腹板并拉大支座间距: 根据工程经验,斜腹板设计对钢筋、钢束的下 料和放样精度要求高,尤其是抗剪斜筋。施工现场的设备、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一般难以满足要求,造成钢筋定位不当,进而混凝土保护层不均匀,在运营阶段腹板附近出现裂缝。相对于斜腹板箱梁,直腹板箱梁的支座间距可拉大。 建议小半径弯桥的箱梁采用直腹板形式,同时适当拉大支座间距。


抗倾覆验算: 按照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 设计规范》(JTG 3362—2018)进行抗倾覆验算。计 算结果见表 5。根据表 5 可知, 当每个墩都采用双支座时,小 半径连续弯桥设计中要控制边墩最小支反力。

依据多个模型计算对比和按规范验算,得出以下建议:

(1) 单梁模型计算出边墩最小支反力更小,最大水平力更大 支座设计建议采用单梁模型的结果。

(2)恒载作用下,按照规范计算的有效分布宽 度计算能考虑正应力不均匀的影响。但在频遇组合下,梁格计算出内外侧正应力差异较大,与单梁相比更加不利。 设计采用单梁模型时,频遇组合正 截面压应力控制在 1.0 MPa 以上。

(3) 弯桥腹板厚度应比直桥腹板大 15%以上

(4)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多,下料精度高,建议类似跨径和曲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5) 小半径弯桥支座间距设计受边墩最小支反力控制,宜拉大支座间距

本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37 万条内容 · 60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中模板制作安装疑问

其中制作有一个刨光模板,安装有一个清水模板,现在工地上用的都是黑色覆膜板,表面都是光滑不需要现场刨光了,那还应该属于刨光模板和清水模板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