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工程项目管理 \ 探究建筑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模式

探究建筑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模式

发布于:2018-07-26 17:03:26 来自: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 [复制转发]

非常高兴能有今天这个机会把我们建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跟大家做一个分享。首先从这几个方面,第一,新技术促进人才升级,第二,教学模式的变革,第三,人才培养新模式。前面几位专家把教学已经讲了很多了,我们来看一下其实现在来讲,建筑行业里边来讲,以前都说老来香,越老越吃香,是这样吧?现在我们看到到目前来讲,这三年的变化和以前三十年的变化,我们应该怎么样面对它?我把2017年建筑行业的十大新技术,从这里边摘了几个。

   第一个大家看到了管廊技术,第二个是BIM管线综合技术,第三是装配式,装配式怎么跟密封结合,装配式怎么和BIM的结合,这一系列出来了。钢结构,刚结构虚拟预拼装技术,还有绿色施工,还有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在这里边来讲是什么呢?物联网劳务,就是我们一进门那个地方有一个劳务的管理。今天张老师在说在地铁施工的时候,因为里边没有厕所,有一个工人就到没人的地方去了,他不知道那个地方有两三米深的一个沟,结果掉进去了,很多人去找,最后找出来了。现在还有一个技术是什么呢?你进来之后面部识别过去了,过去之后他头上戴了一个安全帽,不管到哪个地方,我从这个图上都看出来了。

   如果跟大数据一结合,这个人往这个地方一站,半个小时没有动,是不是一定出问题了?这个时候就结合起来了。还有3D打印,这些建筑行业的技术,BIM、网恋往、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3D扫描、无人机、测量机器人、移动应用,这些技术的出现就出现了上面这句话,建筑行业是老来香,变成了以前靠经验,现在靠科技了。

   靠科技之后,我们看一下有一个单位,和广联达合作非常好的,湖南建工的,他们这几年面对新技术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当然院校里边面对新技术的变化也很大。2015年的时候它有四个专业,开了八个班,培养了二百多人。到了2016年的时候四个专业13个班三百多人,到目前2017年的时候一年开了19个班,1500个人,专业覆盖到8个专业。当时我们给大家说BIM建设方案的时候给大家讲了三个中心,一个是研究中心,老师的团队+学生团队共同研究学习,对外开了一个BIM学院,在BIM学院里边开了一个班,2018年4月的时候开了55个培训班次,总培训人次达到两千多人次,外部单位培训认输达到975人,这是对外服务了。面对新技术的时候,它把大家拉到同一个起点,我给学生讲学生非常高兴,为什么?你要跟老人比你始终比不上去。比如造价人员,学生到单位里边总说学生不会这不会那,那有没有想想你们在现场干了多少年了。

   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从2014年的开始,包括BIM工作站,以BIM工作站方式来做的,到2018年成立了404个工作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一般是不是一个项目部成立一个工作站?所以这个里边我们看到BIM工作室已经现在有两千多了。大家不要怀疑,也不要看,基本上BIM现在来讲,我们要做建筑行业这一块的基本上离不开了。

   从这个地方我们来看,技术推动了岗位的更替,人才技能的升级。原来抱着大图版在那儿画,现在变成CAD图,从CAD图又变成的BIM。原来是不是有绘图员,现在计算机又可以绘图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变化了。新技术必然会导致工作方式的变化,工作方式的变化也会引起工作技能和工作内容的变化。同样的作为学校来讲,教学内容和模式是不是应该发生变化了呢?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人才的培养模式,因为我前两年在做BIM,BIM完了之后我现在在做装配式,在做的时候我们就想这个东西对教学到底有什么作用,适合不适合用。我们想找一个理论支撑,我非常欣喜,我上次听周老师讲课的时候看到了这两句话,我就拿来用了一下。我们经常说工程管理专业很尴尬,我们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生都是管理的方法和管理的理论,这个时候学生很难记住。学生毕业了到这个公司里边能直接走上管理岗位吗?很难吧?他能干什么呢?你先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结果发现他还没有造价那个班的学生的水平高,是不是入手就慢了?有这个尴尬。我们就发现BIM出现了之后,我们数字建筑这个思路出现之后,所有的全过程就可以虚拟了。我拿一个项目,我用什么样的思维,用交易的思维,每一步都是要交钱的,就可以推动整个过程的模拟,这个可以实现的。我们发现在认知的环节里边,学生应该从哪个地方开始呢?它应该从三维这个地方开始。比如我让大家看这个笔,如果我画成二维图,或者数字图的话,他是不是很难理解。如果画成图的话,是不是很好理解。我们搞了一个调研,我问我说招聘学生的时候你们最关注什么能力?画图识图能力。后来我们就分析各个课程,跟老师进行讨论,原来是我们的识图课谁讲的?有一个基础教研室,基础教研室讲那个点线面投影关系的时候用什么讲的?点线面跟建筑一点关系没有,把这个课程学完之后还是不知道那个图是什么样子的。后来我们开发了一个课程什么样子,这两年出现了一个VR,给学生教的时候先到虚拟空间里看一看,各个图纸都有了。把模型直接导进来很快生成VR了,你进去看吧,哪些地方不懂的一点就出来了,它从三维往二维去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很快,我们学生最难建立的是空间,空间想象能力。我们换一个思路,从三维到二维去转变,我们在几个学校搞了之后,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非常高。在一年级,他们画得很快,因为软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你像9岁的小女孩就参加钢筋的算量比赛,这是什么概念呢?

   自觉思维,再加上强调实践,在虚拟过程当中把它操作一遍,我在做装配式设计当中,一是我让你看整个过程的安装,生产过程什么样子,看完之后我相信你不一定能够记得住,再让你构建这个把它放上去,你在虚拟空间里边再做一遍,成本是不是很低?成本很低,学生的兴趣很高,基本这个东西学到了。我们就把直观+实践+真实环境里边去做。现在我们在推装配式的时候我们发现各个教研室会建实体的教学楼,这个钢筋是怎么绑的,前面十个人能够看得到,后面的是不是看不到了?我们现在做的时候是实的一套,虚的一套。学校里边有3D大屏,戴上3D眼镜看,大家看整个的操作,整个的过程,就解决了一多的问题。现在就是虚实结合,就像刚才周老师讲的虚实结合,能实不虚。我们贴一个二维码,老师讲完以后你到这个地方看一看,这个地方怎么操作的扫一扫二维码就有了,整个上下的贯穿就起来了,我们感觉这种方式还是可以借鉴的。

   推动了BIM和各专业的融合,以BIM为纽带,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打通了,我们把这些模型直接可以导入到VR平台软件里边,生成在VR空间里边可以进去的这么一个产品。这本书是二维的图纸,我想变成三维的,你一扫描就直接变成三维的,那个叫增强现实,现在还在做MR,我们几个同时戴个眼镜是一个虚拟建筑。BIM最大一个特点是融合协同,把后面的内容调到前面来了,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尴尬的事情,我教工程造价的时候安装教的比较少,讲土木的时候安装又没有了讲BIM又是各专业的协同,这几年大家看到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我们当时刚开始的时候心里非常忐忑,为什么呢?学生没有学过安装,没有学过安装能不能在BIM里边做呢?我们就搞一个土建的BIM意义大吗?后来我们冒了一个风险,我们现在这个必设是脱离教学体系的,让学生如果不会的我给你时间来学,通过必设的方式我们免费提供软件,免费提供课程,老师带着,通过将近6个月的时间,能拿到一等奖的基本上都是被抢的,那些都是优秀的学生。一个学校里边我们就选择了十名二十名,拉出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一等奖的来到这个地方进行颁奖。这个里边打通了各个专业。

   最后我们为了推动跨专业,跨专业有什么好处呢?如果这几个学生是跨专业的,我给你多加一个团队的名额,真的让大家跨专业成功了,也就尝试着把这几个专业连起来来做了。BIM研修班的时候我们与项目部做BIM咨询,以总工程师的角色来进行培养的,老师在这里面学的就很辛苦,因为他从来没有接触过有些东西。

   我们新技术促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原来的时候我们用的是这个课本,现在围绕课本我们提供什么呢?图、视频,现在有什么呢?既有全景,又是BIM模型,又有VR,与教学进行互动,提升教学的时效、教学效率。因为大家都是在平台上了,所以大家学习的全过程的数据就有了,利用AI的技术为大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数字建筑这个教学提供了一个技术支撑,把技术运用到信息化教学的过程里边,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教学服务产品,形成立体的教学资源,这是完整的课程系统。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讲了。

   创新多种实践模式,这种是以前在做的实际的工作,这个是一种。另外是虚拟现实技术,还有角色扮演,这些沙盘类的不同角色进行体验的过程,还有是模拟的实训,比如3D打印这一类型的。

   我们看一下政行企校四维度的产教融合,在产教融合融合里边从四个维度,招生、教学、评价、就业四个维度里边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这样的情况下这边是企业的人才需求,这边对的是高校,在这个平台里边来形成。这个里边首先是从招生环节里边开始的,在招生环节里边我们叫岗前技能培训,刚才有一个BIM装饰的会场去讲了一下他们那边非常缺人才,打造从零到零距离上岗,有班级共建、专业共建、学院共建。这个叫班级共建,班级共建我们跟学校的合作,要了他三个月,专科的是第五学期,跟当地的几家大的建筑公司、企业、设计院来合作,一起开了一个会议探讨,探讨这三个月的课程怎么上。按照广联达的培训模式,三个月完了以后9周的实训课程,将32名同学全部送到设计院和咨询公司,这个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在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也是这样的,这个叫短训,立竿见影的见效。

   专业共建,我们要对它三年来打造,在一年级、二年级开始的时候,就把这种新的技术融入到课程当中,其实这个不难。课程完了之后我们再进行项目实战,再进行就业的推荐。这个就是试点班,重构课程体系实现模块化的课程。实战的这块有一千个课时这样的一个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再放到哪儿呢?放到刘总那边,建筑英才网上面直接是校企直通车直接对接。

   我们再看教学这方面,我们基于BIM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这个地方就是专业的定位,建立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还有配套的资源建设。第一,基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共探,四年了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学校里边和我们一起做专业研讨我们都会参与的。我们参与进来之后,参与多了之后,我们就形成了几套标准,各个学校按照自己的特点再进行调整,给大家抛砖引玉,做了几个专业的课程。这样把把BIM技术、装配式技术、AR、VR整个就结合起来了。

   在这个课程里边大家能够看到虽然它是任务驱动的,我们的课程一般走的是任务驱动的模式,然后是一图贯全程,把它全部的课程围绕起来。我们做了1+N的原则,1套图做方法,N套图做个性训练的。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原来走的是团队实训八步教学法,老师最头疼的是教软件类课程最痛苦的是什么?进度,发现有的学生听的认真的能够跟得上,听得不认真的跟不上,跟不上就会带来什么问题呢?要么举手说老师我这有问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不问了,干什么?拿出手机打游戏了。团队实训八步教学法,这个任务是一个任务一个任务来接的,给你一个任务的明确,这个任务怎么来做,大家一起来做,做的过程当中你们之间互相帮忙,以团队的提交为标准,评分软件一下子分数就吃来了,我们做试点的时候真是分分学生的根,一下子冲到前面里了。再让学生解决问题,对量软件,两两之间对量,有一百分的,还有零分的,完了以后再改,再来一次对量,然后成绩上墙,定目标,定得分,我们发现这种效果还不错,这是一种方法。

   针对大家的兴趣这方面,我们又搞了一个VR技术极限教学法,VR的技术看起来高大上,我们招的都是零技术的学生,我们用四天的时间,两天两夜是教,两天两夜是做,做出来的内容让老师非常吃惊,学生能够每天晚上学到一两点,最后一个晚上是通宵做的,通过极限的这种方式把它的能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这是我们的课程体系,配套资源方面,一我们做了建筑云课信息化教学平台,这里边有一些资源可以来做。另外就是我们针对院校建了三个中心,第一是BIM实训与培训中心,以项目BIM实施为目标,光老师搞不行,一定要带一帮学生,这个里边差不多了,就可以搞BIM的实训与培训中心,再加上认证。然后才是实训入课,老师都挥了,再进入到课程里边去,3-5年的时间可以达到。我还发现一个问题,这个老师带着学生进入5家公司,在全国各地开分公司,山东的一个老师从社团开始现在把BIM做的非常不错。

   再就是双师型梯队建设,现在各个院校里边都遇到这样一个瓶颈就是师资的问题,怎么快速提升师资的能力,今年的BIM师资班是第四期,今年培训是在企业里边直接做咨询项目为主的,能够独立完成BIM的咨询项目为主,今年在开封和北京,一个是轨道交通方向,一个是造价方向的,应该是7月12日开始的。这里边我们请企业里边的专家给我们培训,给我们讲,进行实战的这种方式,讨论怎么入课,怎么跟教学结合起来,怎么做项目咨询。以点带面,校企合作,再就是比赛,既有线上的BIM大赛,也线下的BIM大赛,还有和老师一起做教学的一些研究。

   今天下午张教授刚才约定说了一件事情,希望能够过一段时间我们组织一个本科院校的新工科的教学这方面的研究,如果大家有兴趣到时候通知也可以一块过来。再就是比赛,现在我们做的比赛大家能够看到有很多,既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既有省级的,也有全国的,还有校级的。我们再看看评价,我们做了一个测评,还有能力鉴定,我们发现软件你要想对它评价是不是很难评价?你打开一个软件,再汇总一下,再看一下结果,没有十几二十分钟搞不定,现在有了评分软件搞测评。现在还做了能力认证,在这里边有一个测评系统,老师很方便,拿工程往上一传,设定几个标准,学生一提交分数出来了。还有根据分数进行分析,是不是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了?

   最后他们还给我说我们用了这个系统非常好,现在我们的专业老师都是非常缺的,他教的好教的坏,反正我讲了我教了,我们那个大赛的时候就搞了你这个通过率多少,这个学生教的怎么样,是不是直接出来了?尤其是山东城建那个学校里边,现在98%的学生参加认证。

   还有认证,认证首先是企业联盟,我们和知名的企业进行合作,制定标准,制定完标准以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我们的试题,和企业的任务进行对接,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形成了这是一种合作模式,合作模式是我们一个大赛,大赛是让大家认识的,这个里边也拉平了全国的院校的参与。今天参加一元五千多人,认证大赛的。认证中心我们针对行业的,行业和院校都可以做,行业的培训机构。还有认证考点,认证考点是针对学生的,双证毕业的这一块内容。

   经过这几年努力目前有七百多所院校应用测评系统,老师就很轻松了,目前累计有一百多万人,现在22个认证考点,20个考试中心,认证考试人次6余万人次,目前大家的反馈还是比较好的。还有就业,广联达左手是教育,右手是就业。在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广联达有17万企业,配套专业的网站我们进行合作,每年持续输出认证的人才有两万多,持续的线上、线下的赛事就是应用。到这个地方我们基本上打造了这样一个生态圈。打通招生、教学、认证、彩屏新模式的构建,我们和院校、企业合作的一个新的篇章,也希望在以后的工作里边和合作里边,我们能够更深层次的来进行推进。

   广联达集团致力于提供给大家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广联达教育是为大家提供教育的解决方案的服务商,愿与大家共同把我们的人才培养的让企业说起来杠杠的,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工程项目管理

返回版块

4.65 万条内容 · 4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数字建筑促进建筑类教育改革

非常感谢晓光秘书长和任院长讲的非常好,我觉得也是给我们广联达提出的一个努力的方向。下面我给大家讲的是广联达对于新形势下的产教融合,以及我们如何支持教育做得更好的一些简单的思考。    大家都参加了上午的主论坛,上午关于数字建筑,袁博士也在会上做了一个主题分享,国家的政策、行业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广联达提出数字建筑这个概念,现在的这些日新月异的各种数字技术,甭管它是什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所有这些技术,甭管有什么技术,假设这些技术都在我们这个产业里面得到了深度的应用和融合,那个时候会变成什么样一个场景。把这个场景高度融合,取了一个名字叫数字建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