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2、传统住宅区——停车场雨水花园
传统住宅区中的停车场可以改造成透水植草砖生物滞留带,用来收集周围雨水。
3、传统住宅区——活动场地
传统住宅区中的树池可以改造成滞留式生态树池,用来收集开放场地中的雨水。
4、传统住宅区——宅间道路
传统住宅区中的宅间道路和绿化带可以改造成透水路面和生物滞留池,用来收集道路上的雨水,避免路面雨水沉积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5、传统住宅区——车行道
传统住宅区中的车行道考虑机动车荷载,一般不建议使用透水路面,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绿化带收集、消纳路面雨水径流。
6、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园路
7、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广场
高层住宅区中的硬质广场可以结合透水铺装、排水明沟及生物滞留设施,设计成一个集收集、净化、储存雨水于一体的良性循环系统。
8、新型住宅区——地库顶板小区绿地
1、开敞型绿色屋顶
绿色屋顶设计有基本结构层,同时屋面坡度大于2度,以有效汇聚、收集雨水。
2、密集型绿色屋顶
密集型绿色屋顶荷载承受能力较高,能够种植覆土较高的乔木、灌木,打造景观体验丰富的屋顶花园。
3、低荷载坡屋顶
屋顶结构顶板荷载不能满足绿色屋顶结构和植物荷载,其坡度较大,绿色屋顶结构容易滑落,抗风性较低,不能实施绿色屋顶。雨洪期间雨水排放至建筑周边,增加内涝风险,雨水浸泡危害建筑地基。坡屋顶长期受到雨水冲刷,屋檐、屋脊结构损坏,加剧建筑老化。可以增加屋檐排水槽、雨水管、雨水桶等结构,组成坡屋顶雨水收集系统。
1、生态树池
树池的标高一般比路面低一些,用以收集、初步过滤雨水径流。就行道树而言,一系列连贯的树池可以被设计成潜在的收水装置,最大限度地发挥收集、过滤雨水径流的作用。
2、生物滞留池
生物滞留池是一种窄的、线性的、配置丰富景观植物、具有规则形状(常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下凹式景观空间,具有垂直的池壁和平缓的纵向坡。
3、道路渗井
在空间极为受限的邻里街道,因为没有有利条件设置生物滞留设施,通常采用设置渗井的方式来实现海绵城市。
4、道路中心隔离带
道路中心绿化作为常见的道路绿化形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上有很大的潜在利用价值。道路两侧的滞留池和中心绿化在本来没有联系的情况下,结合道路横坡的现状,可整合为一个新的排水绿化生态系统,是一个可以用来应对道路积水的新策略。
5、立体交通
采用入水口初期弃流、入水口拦截装置、高架下滞留池设计等方式。
6、生态停车场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具备环保、低碳功能的停车场,具有高绿化、高承载的特点,同时使用年限也长于传统停车场,生态停车场可与生物滞留池及植草沟结合设计。
1、城市公园道路
2、雨水花园
3、大型下凹绿地
4、斑块绿地
2、附带地下空间广场
3、商业街区
来源:凤凰空间 本文摘编自《海绵城市设计图解》
往期精彩内容:
【建筑学院】第七期 景观施工图不会画?不急,福音来啦!(赠送资料)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4.25 万条内容 · 17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与地球的约定——从褐色经济到绿色经济与地球的约定 随着欧盟委员会通过的2030年气候和能源框架,与地球的新协议正在上台。到2030年,我们将达到3个目标: 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40%; 可再生能源占27% 能源效率提高25% 而新技术正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计划的核心。 根据IEA(国际能源署)的说话,能源效率是“管理和抑制能源消耗增长的一种方式”。对于IEA来说,“如果投入相同的能源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或提供相同的服务需要更少的能源投入,那么这就是更高的能源效率”。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不损害后人需求的前提下满足当前需求的发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