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提高农业抗特大旱灾能力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提高农业抗特大旱灾能力

发布于:2008-01-04 14:29:04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2007年,我国北方大部及南方一些地区发生冬春连旱,黑龙江三江平原和江南、华南等地发生严重的夏伏旱,由于旱情大多发生在粮食主产区和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截至12月12日,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7省区受旱面积达2036万亩,有175万人出现饮水困难。

在抗御特大干旱的关键时刻,以雨水集蓄利用、小型灌区改造以及小型水源建设为重点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工程大德政”、“小投入大效益”、“微水抗大旱,集雨生和谐”,就是基层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称赞和生动的评价。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保障人畜饮水,满足生活用水基本需求。重庆市开县大德乡天宫村去冬今春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民办公助”试点项目建设,2006年特大干旱中提引水量较2005年增加24万立方米,保障了全村1560人的饮水安全和2680亩耕地抗旱用水,2006年全村水稻亩产较2005年平均增产了15%。而一山相隔的江东村由于现有水利工程年久失修、配套不全,2006年因旱灾粮食生产用水无法保证,较2005年减产平均40%,“有水无水不一样、有水无水两重天”在此得到了真实体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作物,确保灾年农民收入稳定。据四川省典型调查和初略估计,2006年的特大干旱中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粮食和经济作物单产较同等条件非项目区高出30%—40%,减少经济损失超过50%。在水源有保障的地区,农民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取得的收入也相应得到保障,确保了灾年中农民的收入稳定。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义和村共兴建各类蓄水池237口、水窖80个,总容积达609万方。

该村从2006年4月下旬开始持续受旱140天,在仅有2276毫米降雨,蒸发量却达到7153毫米的情况下,水池水窖有效供水量达到近5万方,基本解决了全村600亩枇杷、500亩桃子的灌溉用水,保证了较高的收入水平。而与义和村相邻的油顶村,由于无水利工程作保障,果树浇灌完全靠天,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差。该村2006年枇杷和桃子亩均收入比义和村低55%左右。

在抗御特大旱灾过程中,有无水利工程的巨大差异,使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水利工程蓄水保水的重要性。利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抗旱救灾的实践,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又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我们以重要启示,值得深入思考。

一是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农业抗灾救灾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具有“当年建设当年受益”、“一次投入多年受益”、“建管并重”等特点,这是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难以比拟的,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广、数量多,整体效果显著,因此,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在较短时间提高救灾抗灾能力,并能持续发挥作用,用于应对突发旱灾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二是科学规划、强化管理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近年来,中央财政支持的以雨水集蓄利用为主的抗旱水源建设,坚持规划要体现集中成片,做到“规划一个村,解决一个村”,并根据项目区内的作物类型和灌溉定额,科学确定工程规模和选型。在管理上,倡导和推进产权改革,明确管护责任。

三是务必抓住时机,进一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步伐。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成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严重制约因素。目前全国55%的耕地没有灌溉条件,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也配套不全,小型灌区状况更为严峻。据统计,全国小型灌区的渠道完好率和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平均不到50%,最低的只有20%。根据《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在未来15年中,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基础保障,需要完成现有的365亿亩小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同时新建部分小型水源工程,新增补充灌溉面积约6000万亩,完成长江中下游、三江平原地区的排涝工程建设,新增供水能力514亿立方米,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4225亿公斤,任务非常繁重。

当前,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面临极佳的机遇:一是中央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备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二是近年的抗旱实践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的认识,干部更加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群众对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三是2005年以来小型农田水利“民办公助”试点为今后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因此,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正当其时。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2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促进农民增收和水资源节约的创新实践

从杭甬高速公路东行,里程碑100公里处出道口,就到了全国节水增产重点县余姚市。离道口不远处就能看到连片的棚栽滴灌葡萄,这里往南,巍巍的群山之中是数万亩毛竹、杨梅、红枫喷灌;往北,涛涛的杭州湾南岸、就在距跨海大桥南端10多里处,又是上万亩蔬菜、蜜梨喷灌和葡萄滴灌。总面积3.8万亩,其中山区2.6万亩,90%不用水泵不用电,每亩投资550~650元、效益300~1000元、节水100m3,还有5万m2畜禽养殖场微喷灌降温工程……,所见所闻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为什么喷滴灌在余姚发展那么快,为什么造价那么低而效益那么好,从这里可以得到明确的答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