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12-31 15:51:31
来自:电气工程/防雷减灾
[复制转发]
目前,我们在考虑低压配电系统的过电压防护时,一般采用多级保护,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前级保护和后级保护如何配合的问题,我们不妨用行波理论来分析一下。
在低压配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中,通常第一级采用放电间隙,以泄放大的雷电流;在第二级采用限压元件,将残压控制在设备的冲击绝缘水平以下。
由于限压元件的响应时间较快,一般为25ns左右,而放电间隙的响应时间则比较慢,约为100ns。那如何才能保证第一级保护比第二级保护先动作,以泄放大的雷电流呢?
我们来做一个计算:雷电侵入波沿着电力电缆侵入,首先到达放电间隙,由于放电间隙有响应时延,侵入波将继续向前行进,我们应该保证的是在侵入波到达限压元件之前让放电间隙动作。
我们知道了波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V=1.5×10[8]m/s,放电间隙的动作响应时间T为100ns,限压元件的响应时间为25ns,那么,波在这个时间差(100-25)ns内向前行进的距离S为:
S=V * T=(1.5×10[8]m/s)×(75×10[-9]s)=11.25m
也就是说,如果第一级保护器件和第二级保护器件之间的距离(电缆)大于11.25m,就能够保证前级保护先动作,从而达到将大的雷电流先泄放掉的目的。由于防雷器件的实际响应时间有一定的误差,故应将前、后级保护器件间的距离考虑得更长一些,作者认为15m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前后两级保护均为限压型器件,响应时间均为25ns,但考虑到其实际响应时间的误差(可假定为25ns),那么为了保证前级先动作,则两级保护间的距离应该为:
S=V * T=(1.5×10[8]m/s)×(25×10[-9]s)=3.75m
在国标《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中,第6.4.11条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当在线路上多处安装SPD且无准确数据时,电压开关型SPD与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10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宜小于5m。”;另外,在信息产业部行业标准《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YD/T 5098-2001中,第3.7.8条规定“当上一级SPD为开关型SPD,次级SPD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之间的电缆线间距应大于10m。当上一级SPD与次级SPD都采用限压型SPD时,两者之间的电缆线间距应大于5m。”
查看原文 http://www.tj-spd.cn/fanglei/db/161.html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当然了,还要考虑寄生电感与SPD寄生电容之间产生的谐振阻尼等诸多因素,我的意见是实验,用实验修正理论.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对于8/20一般问题较少,但对于10/350就存在问题了,一般空气放电类开关SPD10米距离根本没戏,我在2008年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就要解释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全宇辰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