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争辩中的20世纪建筑

争辩中的20世纪建筑

发布于:2007-12-04 03:13:04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评价这百年的建筑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无人怀疑20世纪的建筑历史即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

  1851年第一幢全国结构,英国水晶宫的建造揭开了现代建筑的序幕。经过19世纪建筑技术革命性的发展和钢材、砼等新材料的运用,有关建筑所有的想法都似乎成为可能,自古罗马时代维持鲁威所设立的“坚固、实用和美观”三位一体的建筑美学基本观念第一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新技术拓展的平面使这个时代的建筑师重新去认识建筑本身的内涵,使这个课题成为了观念的战场。当代著名的建筑评论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弗兰普顿(Kenneth Frampton)说过“现代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建筑自身物质意义上的,也是对其重新认识和争辩的历史。”新观念的建立、争辩和发展不仅可以说是贯穿整个20世纪,而且仍然在发展和进步。

  • zimoer
    zimoer 沙发
    美国加州 建筑师住宅

      盖瑞 1978年

      “解构派”的最早代表作。“解构”顾名思义是对建筑固有逻辑和结构系统进行拆散和重新组合,有意造成人们视觉上的混乱。

      这个世纪比以往任何一百年都创造了更多的主义和风格:从构成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功能主义、国际风格到新的粗野主义、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也集中反映了许多派别对建筑观念的挑战和观念的探索,如芝加哥学派、维也纳学派、未来学派、风格派、包豪斯学派等;更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又个性鲜明的天才建筑师。如:第一代的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密斯(Mies Van de Rohe)、格罗皮多斯;第二代的贝聿铭、路易·康;第三、四代的诺曼·福斯特、盖瑞、冉·库浩斯等。可以说:20世纪的建筑在新技术的带动下不断更新,以一种充满刺激和挑战、令人激动的艺术形式,又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和生活里。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冲击,建筑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其结果本身,它代表了新的生活观念和时尚,甚至可以成为政治武器。就这噗而言,这百年建筑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正是本世纪初法国著名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提出的社会工程学所致力追求的目标。

      法国巴黎 蓬皮杜中心

      皮阿诺和罗杰斯 1977年

      结构和建筑设备第一次作为暴露和装饰元素出现在庭广众之中,是强调历史文脉的巴黎城中的一幢“怪物”而后又被大众所接受。

      这里选用的建筑物也许不是20世纪最完美、最具纪念性的,但都是以其独特的原创性,或理论或形式,给后人带来无限想象力和启蒙意识的代表性建筑,带来了一个时代的开始。

      美国 萨克生物研究中心

      路易·康 1965年

      第二代杰出建筑师路易·康“理性”和“个性”的代表作。他一直致力于“永恒”的主题,在设计上思维要与感情连在一起,在功能的“理性”上,他的建筑都有一种宗教的社圣感。  

      美国 流水别墅

      赖特 1936年

      “有机建筑理论”的代表作,其最成功之处是强调砼运用及其建筑造型与周围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创造了另一片独特的风景。

      德国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密斯 1929年

      “少就是多”,建筑史最出名的宣言代表作。密斯说过“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这个名言造就了几十年后诺曼·福斯特、罗杰斯等一代高技派的建筑。

      法国 萨伏伊别墅墅

      勒·柯布西耶1928年

      “居住机器”的代表作,外形简单,内部一如机器似的复杂和精确,承重结构和非承重元素简单的分裂开拓了“时间——空间”动态组合的建筑新观念。 拉莱维特公园 屈米 1989年

      规划有序和建筑无序的矛盾组合体。运用体量、造型类似的建筑物作为定点的标志,人为造成规则的有序,而建筑物本身是解构和不知所云的。

      法国 朗香敦堂

      勒·柯布西耶 1950—1953年

      “可视的声学元件”。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具隐喻色彩的天才作品。至今仍以其神秘的意识吸引了大批的柯布追随者。

      芬兰 帕米欧肺病疗养院

      阿尔托 1928年

      “现代主义建筑”的典型代表作,集中反映其几个重要特征:

      1、重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3、强调经济性;

      4、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

      5、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2007-12-04 03:13: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2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中西文化比较与建筑创作

一、从国外建筑师“抢滩”中国市场讲起最近不少同行都在讨论的关于国外建筑师“占领”中国市场的问题。国外建筑师大举抢滩中国市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不仅在北京等大城市拿到了像国家大剧院、CCTV大楼这样的一些大项目,甚至在一些中小城市,在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中,也都占有相当的份额。其覆盖面之广,“势头”之猛,都是几年前无法想象的。作为建筑师,看到种种现象,感触当然很多,一是在想这种倾向带来的后果,经济层面的、文化层面的,但我想的更多的是:一种现象的产生总有它的原因,原因在哪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