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项目
|
三维激光扫描
|
全景扫描
|
技术原理
|
点云实景复制
|
像素测量、全景拼接
|
扫描精度
|
2mm
|
无法体现精度
|
软硬件需求
|
高精度激光扫描仪
|
单反相机、便携移动终端
|
输出模式
|
空间点云数据
|
全景照片、视频
|
与BIM模型交互方式
|
半自动转换BIM模型
|
无法转换BIM模型
|
与CAD模型对比
|
可以与CAD模型进行比对
|
不能与CAD模型进行比对
|
扫描仪器投入
|
激光扫描仪130万元/台
|
单反数码相机2万元/台
|
扫描环境要求
|
环境要求较高,需清场
|
视野内需无人
|
数据处理时间(数据量)
|
较长(数据量大)
|
实时(数据量小)
|
数据处理结果浏览方式
|
可转换dwg格式等,与navisworks兼容
|
自带软件浏览
|
应用功能
|
三维激光扫描
|
全景扫描
|
扫描数据采集
|
采集精度要求高的测量信息
|
采集现场全景信息
|
扫描数据应用
|
进行实测实量数据比对
|
直观掌握现场信息
|
统一数据管理
|
导入数据库进行管理
|
导入数据库进行管理
|
(2) 关键信息点选定
在扫描形成的阶段的全景图形上,根据不同的现场工程需求,选定各自不同的关键信息点。这些关键信息点,即为后阶段需要进行信息录入的记录位置。各时间节点的关键信息主要包括:检查验收、工程材料、质量、进度4个方面,具体录入范围要求见表3。
表3 全景扫描模型中关键信息的录入范围
Table 3 Input scope of the key information in panoramic model
信息录入类别 |
信息录入范围 |
检查验收信息 |
①检查验收数据;②检查验收时间 |
工程材料信息 |
①材料属性信息;②材料检测信息 |
质量信息 |
①表观质量;②实测实量数据 |
进度信息 |
|
3.3 三维激光扫描应用范围
(1) 重点部位扫描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高精度的特点,在现场(全景扫描的工况范围内)选定关键的检查验收部位进行扫描实测。在本工程中,选定了外幕墙钢支撑环梁结构进行实测,检查环梁安装精度。
(2) 与BIM模型比对
扫描完成后,经过软件处理生成点云模型,将其与BIM模型、以及现场全站仪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到三者之间的精度差别(图2)。
3.4 信息管理
(1) 工作信息记录
为便于现场工作信息的录入,可以采用移动终端(ipad)的录入方式。在移动设备中预装信息处理软件,现场工作人员只需正常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将记录信息录入到终端设备,设备能够自动根据信息和程序,生成检查记录表式,并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中。
(2) 工作信息与模型的结合
基于两类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将日常管理工作与模型相结合。现场管理人员可以将各阶段现场信息集中录入,通过数据管理和处理可以反映到全景模型中进行直观地展示(图3)。
(3) 数据库管理
建立专用的数据库,将扫描模型以及过程中产生的工作数据集中进行管理。
4 应用效果分析评价
4.1 三维激光扫描
经过现场扫描对比,在对同一部位的排除扫描环境干扰的情况下,三维激光扫描能达到较高的扫描精准度:对比Leica1201+全站仪的测量值,偏差在4--9mm之间。在精准度符合标准的前提下,三维激光扫描所诞生的点云数据模型,能很好的与平面设计模型(即CAD模型)做对比,(也可与BIM模型在Qualify软件内进行对比),检查之间的偏差,用以确认工程情况,为验收工作提供良好的客观数据。
4.2 全景扫描
全景相机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即时性(即时输入、即时输出),所以在扫描处理方面,能给予现场工程验收人员最快捷的帮助。对于全景相机扫描所输出的全景图像,结合BIM的设计模型,能够很流畅的进行交互式对比,即视角转到哪里,模型也能同步。另外全景相机扫描附带的测量功能,经过反复的比对,其偏差值在5~10mm之内,虽谈不上十分精准,但对于部分无法到达的地方或够不着的地方可以进行简易测量。最后测试的标签功能则能很实用很形象的将现场验收所得的情况、数据等完整记录在案,并且也可方便现场工程人员翻阅、寻找零部件、墙柱的材料等数据。
表4 两种扫描方式的应用效果对比
Table 4 Contrast of application effort between two scanning methods
三维激光扫描 |
全景扫描 |
|
优点 |
记录现场数据以及三维结构 高精度和准确的建造进度数据报告 冲撞检测 |
让业主对施工现场有直观的了解 加强项目管理方进度管理的成效 增添监理数字化监督管理工具 |
缺点 |
扫描仪器过于笨重 对现场扫描环境要求高 数据处理较慢(对比全景相机扫描) |
远景精准度偏低(对比三维激光扫描) 无法很完整很全面记录所有角落 无法与模型做全面对比 |
4.3 扫描方式于施工现场的应用优点
扫描技术对于工程现场最大的好处在于优化现场人员的工作方式:
(1) 精简现场人员的现场工作——只需在现场进行扫描工作,对比偏差与测量可在后台完成;
(2) 方便监理员在现场的测量工作——可利用像素测量、点云测量技术,完成一些费力的高危险的地区测量;
(3) 降低监理员的工作量——直接可以在图像上标示,而无需再纸上进行记录;也可直接让扫描结果与设计模型进行对比偏差,而无需先测量、后对照图纸、最后确认偏差;
(4) 完善监理员的沟通方式——可以直接用直观的利用图像、视频甚至转换后的模型与施工方进行沟通。
5 结论与展望
二种扫描方式如果要说全面替代现在的监理工作方式,还为时过早,但二种扫描方式作为BIM对于现场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来说,是很合时宜的。基于BIM的工作方式,会在未来逐渐取代繁琐的传统图纸、卷尺打天下的境遇。挖掘扫描的深度优势,利用扫描所得的处理结果管理人员可以将零零碎碎的琐事,整合为系统的一站式操作,做到真正的化繁为简。
参考文献:
《那个叫BIM的东西》 何关培 P.200 2011年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信息模型标准框架研究》 清华大学BIM课题组 2011年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BIM的突破致胜之路》来源:《建筑时报》 发布时间:2012
《3D激光测量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来源:《3D动力》 发布时间:2012-01-17;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土建BIM应用
返回版块1.45 万条内容 · 39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施工企业BIM工作的推进策略从鸟巢到水立方,从央视大楼到国家大剧院。当一座座富于创意的建筑在你的身边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不可思议的建筑形态和建设速度让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的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之前,也许没有人能想到今天建筑的形态与理念能够如此的大胆与前卫;十年之后,我们更加无法预知未来建筑会是怎样奇思妙想的结晶。 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业绩当然值得称道,但冷静思考一下,建筑业粗放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建筑业目前的现状是产品不标准、重复性小、项目分散、无固定车间和团队、建造过程复杂、施工非标准化等。这些问题,仅靠现有的加工制造和管理方式,或者仅靠改造现有的管理流程都已无法解决。建筑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想实现工业化,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化的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才有可能扭转建筑企业粗放式发展及管理的现状,进而才能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而BIM的出现及应用,恰逢其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