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刘长寿点评住建部长回答堵车停车 敬献对策

刘长寿点评住建部长回答堵车停车 敬献对策

发布于:2017-01-28 10:43:28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刘长寿点评住建部长回答堵车停车 敬献对策
一、新闻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12月24日 举行联组会议,进行 专题询问。
常委 李路提出了询问:“……。 我的问题是,有关部门对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和缓解“停车难”问题有什么 具体的办法 ?准备采取哪些 措施
二、 点评部长的回答
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是对政府监督。李路常委一问,住建部长一答,政府他行他素,没有得力的办法——具体的办法,不知这事就算完了吗?
正在我的研究范围,老人点评一下,点拨一下。
1、部长说:“‘停车难’问题是典型的‘城市病’”
中国是后发展国家,负有解决难题的重任,必须新城新气象,新城市不能罹患其他国家的沉珂,不能强调这是“世界难题”而向人民双手一摊。
创新是唯一出路!中国必须为世界趟出新路!
2、 部长说:政府准备不足 社会准备不足,居民准备不足,市场也准备不足。
首先, 政府准备不足 是根本,政府固执, 社会 居民 市场 准备得再 丝毫推不动政府;必须政府有准备,才能推动社会、居民和市场
政府是原动力,负完全责任!不可推卸!
举例,曾有刘长寿氏从1995年开始,大声疾呼“浅挖洞广积车”,乘上海房屋建设腾飞的顺风车,新基地重视充分开发地下空间,不给后辈留下停车难的被动——所谓被动就是建好了小区再挖原状土地建地下室。此题上书上海和建设部凡21年,与其他几个议题一起上书凡百万言。这,算不算社会、居民准备很足的一斑呢!像刘长寿这样坚持、一根筋地大声疾呼者,他的新锐对策都略不能撼动政府官员,而部长要拉上社会、居民、市场陪绑,不能卸一点责任。
居民准备,居民怎么准备呀?
说到市场,当初建房,开发商急于赚钱,虽然建地下室卖车位不会亏,但不能短平快,这时、这事,一定要宏观管理的政府提出严格的定量的要求,要有国策、市策、法规,才能良性循环。大家说,是不是这样!首要政府(!)作为,谁也不能替代的作为!
那么,今天,政府“准备足了”吗?, 部长的回答,挠痒痒(故意刺激,希望全国记得,静观历史的评判,没有不敬的意思,责我愠我皆无不可)的办法和措施,到2020年能把堵车、停车带出困境吗!不能眼睁睁看着邪火还在烧,就如当年哈尔滨大火200辆消防车眼睁睁看着大楼外墙保温燃料烧光。(言重,为了拍案而起)
3、部长说:“……, 争取在一定时期内 实现停车的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平衡, 这就需要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
争取在一定时期内 ……”,官话,一定时期是多久呀?争取是什么含义?(任务有多重,见下面的“算术”)立军令状的时候就留好了绝对不被杀头的伏笔。
实现停车的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平衡”,官方套话, 不出奇兵,不出洪荒之力的创新,根本达不到“一定时期”、“争取”、“基本”的 平衡
4、 部长说:我们要充分地向地下要空间,利用地下空间来建设停车场。
这话靠谱! 但是“充分”是关键,部长所说的“充分”是多充分呀?
要有目标,时间的目标,“充分”含义 的目标。
截至2015年底,全国私家车一共是1.2亿辆,其中城市占80%左右,约1亿辆左右。对北京、苏州等几个城市的调查显示,现在城市停车位缺口大概占50%左右。私家车以每年1800万的数量增长
算术:2015年城市停车缺口 50%计则为1.2亿×0.8×0.5=4800万, 2020年呢?
1800万×5=9000万 假设仍按城市80%算, 城市 私家车增量9000×0.8=7200万
总,到2020年私家车2.1亿,其中城市1.68亿。
能维持50%缺口则5年 需要新增3600万 车位,即2015年城市车位缺口4800万,2020年要维持缺口50%即8400万车位; 把前面的4800 万补平和让7200万不留缺口,则城市需增加12000 车位,1.2亿!
改革开放如果从1979 年算起,到2015年是36 年,城市建成车位 5000万,乃在5年之内要完成1.2亿! 就算“争取”二字打折 “基本”二字再打折 ,完得成吗?
这里有一个问题,每个城市理应核算一下道路容量、车位数量,在此基础上研究控制车辆(不限于私家车)保有量。问题:根据城市条件控制保有量还是发展保有量之后再计算城市条件的缺口?往者不谏,来日可追,今而后,政府作何打算,部长没说。记录在此,看下回人大询问,部长或下届部长怎说。
汽车保有量不是住建部控制的事,但住建部应该发声音:“你们”这样“发展”是不协调发展;实话实说,“我们”住建部只有能力消化多少%。老汉助阵:“我有好主意!”(老汉退休前曾是建设部属下)
严肃地面对,到2020年,补城市车位1.2亿缺口,完得成吗? 完得成! 是决心和力度的问题——不走地下空间这条道,还有别样好办法吗!
准确说,车位并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按照国际的通用最低标准,其汽车保有数量与停车位数量之比不小于1:1.2,就是说车位缺口比1.2亿还要大很多。但是没问题, 只要向地下要空间要得“充分”,足够“充分”。
理论上说,地下空间 资源取之不竭, 随便多少需求,都能消化, 城市补1.2亿车位,可以;补1.5亿,也没问题!只要提出要求,有诚意解决问题,停车毫无瓶颈。 只要开发的土地面积到位,层数到位。注意,平衡是 动态 的平衡,计划要跟上变化。
关于停车难, 陈政高提到了五点内容 ,可谓伤了十指,但断其一手才能解决问题,城市土地资源必须合理利用,下决心、订目标爆炸式开发地下空间亟应提上日程。
上海失去了大建设大开挖的机会,对于新建城市,我希望不要蹈上海覆辙,抓住扩大建设的每一次机会;对于成型城市,还是得回过头追补短板,要避免大开挖, 最好能避免露天煤矿式施工,拿出研究航天的劲头 应急 研究 创新的地下掏空工法,类似地铁、地下采煤的工法。
言重:所谓不搞运动,指不搞政治运动,要解决停车,如果建设运动是唯一出路,一家之言,还是要请政府、人民慎重斟酌。
社会很急、居民很急,希望住建部和市长更急。
时间目标要定量咬死,不搞“一定时期”;验收目标要量化明确: 停车、堆物、马路菜场摆摊……一切碍眼碍事都蒙在地的皮下,小区、道路上看不见停着不开的车。
人大李路问“具体办法”和“措施”,部长理应正面回答,具体回答和有底气地回答。
5、 部长说:坚决打击违规停车行为
理应打击,没有规矩还成!这里说另一问题:政府应该被“坚决”。
问,现在打击不坚决吗?为什么不坚决?如果公安认为已够坚决,为什么管不住?
车民问:“让我停在哪里!”
住建部不和气地说“坚决打击”,令人不爽。
保证城市车位充裕是政府建设管理的责任!“政府准备不足”,不能推卸失职之责,宏观上说车民占路停车 实属无奈。矛盾两方面,车民为政府买单,政府坚决打击“别人”的同时理应先自提出人大李路先生问的“办法”和“措施”,“坚决”把事情做好——拿出“坚决打击”别人的坚决性做好补救工作。这样才能“皆大欢喜”。
李路常委问堵车、停车政府有什么“具体办法”和“措施”,住建部应该就自己职责范围给出答案,怎么拿打击来凑数自己部门的办法和措施!再说,住建部提打击不大合适,因为他们应有抱愧之心。不像公安喉咙粗,因为城市硬件短板虽然是政府责任,但不是公安部门的责任。
接着说,违规,违什么规?小区、道路停车都是违了住建部的“规”,建设的“规”就是道路是建设来行驶车辆的,占位停车就是违了建设的“规”!但是执法具体而现实,交警非常为难,只好退一大步,公安的“规”是小区不管,小街由公安认可油漆划线收费停车,之类,公安打击的是违反公安的规。饶是退了一大步,也还是打击效果不显著。没法显著,违规停车与酒驾不同,坚决打击必须给出路,不给出路的政策是没有出路的。
……
6、部长说:“ 2020年建成区路网密度要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比现在提高1公里/平方公里 ;道路面积率要提高到15%。”
提高比不提高好,但是杯水车薪,人民不能从这丁点提高看到希望,因为车的保有量也在“提高”,动态看谁提高得快!那么,没有希望了吗?当然不是,必须出奇兵,依靠创新突围,要有豪气和科创,由新发展的中国当仁不让靠科创引领世界走出困局。
路网密度和道路面积率不是决定堵不堵车的关键,请部长查一下国际堵车城市排名前十的数据,查一查数据高低与堵车程度的关系,就会明白,这里不展开。2003 10 10 日电视上说 北京中央商务区道路占地39% ,交通还是有问题,大伤脑筋云。请想,全城市能走这条路吗?必须另辟蹊径!
待续

全部回复(9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chshtumu
    lchshtumu 沙发
    2017.05.18 刘长寿新提法:道路应该以人为本 以人为君
    目前,世界道路莫不以(汽)车为本,汽车为君,人为臣,君臣颠倒!
    汽车是什么东西,昔日王谢堂前燕,而今飞入百姓家。从前,达官贵人土豪洋人专属,有权者决策,大马路以车为本观念自然形成,后来公共交通发展,再后来,私家车泛滥,汽车占路停放,……。一发不可收拾。城里人走路之难,难于上青山。
    矛盾尖锐,人车抢道,行人受到挤压到不可忍受。路口平交,等待时间越来越长,走在横道线上总有拐弯车驶来,车祸时有发生,……;路口立交,多以人行爬高落低天桥地下应功,凭什么呀,汽车是机动,行人用体力,内含老弱病残童叟妇孺累。一步步走到今日,历史来到改弦更张的路口,亟应摒弃定向思维:浅挖洞广积车,还小区阡陌和道路人行道予人行;楼式路口,路口地平面全无车,随便走,相当于周边大厦的公共客厅、共用中庭(笔者申请的多个专利,有的已授权);……
    而今,经济、技术、……到了2017年,一带一路第四年,道路不改成以人为本,人理不容!
    浅谈如上,附一篇三年前网上帖子:
    刘长寿:盘点城里人走路之困

    浸淫24年,献言人类。
    编为文章系列 交通新说之八

    我的观点:城市必须设专人、专部门专盯人行系统,把人行流线连贯、完善,若人行不能贯通、不能完善,应定位“城市 让生活不美好”。

    一、之困
    1、楼道
    走出家门,楼道里各楼不一,楼道里堆物:自行车、助动车;重新装修的家具暂放、建筑垃圾满处;家中添了新用具,旧的估计不会再用,但念旧、舍不得、“还可以用的呀”、……,暂时摆一摆,一暂几月几年;……
    平时,就是走路碍事,但无大碍,并且高层有电梯,一旦有紧急情况,例如火灾、地震,隐患就会变成大患。
    尚有漏项。
    2、小区
    地面常态堆满自行车、助动车、汽车,蚕食空地甚至绿地;临时堆出建筑垃圾处理周期长;为了垃圾车工作方便,垃圾桶长时间被拉出在路上;……
    走路是见缝插足,同时人走的路被车行反客为主,走路必须尽量靠边,走在停开的汽车外侧也要尽量贴紧汽车,谨防自行车、助动车从后面窜出,儿童玩耍,有被撞之虞,案例很多。
    尚有漏项。
    3、人行道
    本身宽窄不一,感觉窄的路段改变较少;自行车、助动车、渐渐汽车也停上街沿了;小店扩大商品架突出店面,食店占据人行道摆桌子、炸油条、油污水泼地、……;流动摊贩摆地摊;其他堆货、灯箱、警示牌、……;……
    不由人不经常变线让到车行道。
    人行道上自行车、助动车从后面窜出是常态,技高者判断擦身疾驰碰不到人,被吓一跳是你的事。
    不能忍受还有狗屎,我家到菜场不足一华里,狗屎多发地段,积年统计,估算累计人行道3屎/㎡。质疑城里控制人口而“放开”狗口。
    尚有漏项。
    4、过马路
    与车共道,时间,等红灯,而今灯越来越多,车直行灯、又增左拐灯、右拐灯、掉头灯,一变绿灯得快走,走路要快但必须灵活,就算你最遵守规则,一般,走在横道线上还要避让同方向车的右拐、反方向车的左拐和右手方向来车的右拐。……
    除了上述的等待,还有不安全:人或车抢绿灯、助动车横冲直闯、超大型车后视镜有盲区、……,都有惊险。
    尚有漏项。
    5、上下汽车
    不单是公交车,还有出租车,私家车,……,人都要穿过非机动车道,有时助动车为抢公交车开门前冲过,会碰到车门一开立刻跳下的乘客,有时助动车判断乘客已经下完,冲过去,会碰到后下车的老人,……
    影响非机动车行驶,同时会造成上下汽车人的安全。
    尚有漏项。

    以上是所有人多城市的通病,下面提一下上海特病。
    6、过黄浦江
    走路过不去,只有外滩一条小的越江观光隧道,不成主流。
    过江靠地铁、汽车走大桥、隧道。
    如果让人有选择路近也可以走过江,好不好呀!

    二、治方
    我开的治方,就是叠层城建,三楼一表面,三楼:楼房、楼地、楼路;一表面:阳光地球表面。三楼,骨髓是叠层挖掘“使用面积”;一表面,骨髓是城市阳光一平方米也不放弃——人沐阳光、树沐阳光。见网帖“刘长寿:交通新说 一~七”。
    城市硬件不解决,交通、城管日暮途穷,步步陷入无解。
    1、对应之困1,楼道:
    药用“楼地”解决硬件,就近地下空间够用了,就能强制车辆寄放车库;堆物纳入临时仓库;同时要求建筑垃圾立刻放到楼外,并尽快车走;……
    特别说一下,使用面积宽裕了,各家念旧、舍不得、“还可以用的呀”的家电、家具之类可以集中陈列一段时间,让邻居选择取走,近乎白送,即使付钱也只是意思意思,没有营业税。过一段没人取,物业可集中处理。各种到位到家的服务,和谐楼、干净楼。
    诸如此类,实践中摸索。
    2、对应之困2,小区:
    药用“楼地”和“一表面”,解决硬件。要求做到小区阳光下看不见一辆停驶的车,还小区地面只供人沐阳光、树沐阳光——要树立起在水门汀上培土绿化的思想,创出一条中国人挤城市的新路来。我从1995年开始不辍向市长进言,疾呼趁建设大发展未雨绸缪,莫奈何,亡羊补牢也比放任、自然主义地让市民受困为好。
    3、对应之困3,人行道:
    药用“楼地”和“楼路”,解决硬件。
    楼地本意:“地面”以下做成多层,“要求达到效果:停开的汽车、非机动车、现在人行道上的所有杂物、小摊、马路菜场、甚至社区活动场所、社区紧缺需配套的卖场、修配、服务……全部得塞进去,都从上海市阳光表面消失、消灭!否则,不给出路的政策是没有出路的政策,便市长、书记亲上路监察也是枉然。”
    必须设专人、专门机构专盯非机动车流线,网织全市非机动车流畅、贯通。包括采纳刘长寿等新发明“无树叶立交路口”的自行车夹层设计。
    规划上要严格控制和改正人行道宽度,最近北京已经注意——人行道的宽度不得低于2米。刘长寿等新发明“叠层停车港湾和道路全无车段”,提供了向道路“讨回”一些面积的机会(详见交通新说 三 )
    4、对应之困4,过马路:
    药用“楼路”,解决硬件,道路地貌自锁交通秩序,人车无交叉、无等待。
    路口,“无树叶立交路口”创造几千、近万平方米全无车街口空地,自由行走,从一个街角的商厦笃悠悠走到斜对角的商厦,没有斑马线、没有天桥、没有地道,是迄今不敢想的愿景。
    对非路口的过马路也有创意,详见交通新说 三 “叠层停车港湾和道路全无车段”:地面,人走,车就不走;地面,车走,人就不走,法定过马路点,必要时引入电梯。
    5、对应之困5,上下汽车:
    药用“楼路”,解决硬件。一个可选方案,采用刘长寿等的新发明“无树叶立交路口”和“叠层停车港湾和道路全无车段”便不存在上述之困5的问题,详见刘长寿:交通新说 二~七,此处不展开。
    6、对应之困6,过黄浦江:
    药用叠层,“楼江”和“一表面”。
    这是上海大问题、大文章,涉及上海一个大错误。不辍进言批评和献策凡24年,否定高大长桥的灼见与市委市府相左,而已被历史证明是草野犯了正确,本文不展开,只提一下。
    A以往帖子标题:1990.08.06 向市长进言之一 否定大桥高桥 主张短、矮、小桥等(2003年上网后补贴过);
    B以往帖子标题:“2012.08.16 刘长寿:提请书记市长认一个错 上海造大桥错了”;
    C以往帖子标题:“2008.02.21 上海市区就靠隧道解决过黄浦江交通是不行的 敬献创意”;
    D以往帖子标题:“2011.06.28 刘长寿布囊计策 上海江上高架道路”;
    E以往帖子标题:“2004.12.16 刍议世博地标 花桥涅槃 江上空中花园”;
    ……
    最后的锦囊,亡羊补牢,走路方面,简单说,就是在江里,离岸一段距离,例如30米,造两条高架道路,江左一条、江右一条,作为引桥的母线,较矮桥梁都引到两条高架道路,然后与城市道路网衔接。高架和桥梁上方或侧边打造阳光高台走道,步行和树沐阳光,引入电梯等工具,市民可无红灯沿江连续步行三、四十公里,中途有各种活动和小憩场所;市民可在较密矮桥上方或侧边步行过江;……
    工程师作工程诗,作中国好梦,憾极会遇没眼光、没魄力、没心思。

    我批“上海交通白皮书缺失创新章节 缺少好办法 傻妞颦效洋施”,自是主张洋中都要重视,自是有不少自主观点和技法。还有好些创新,本文不重提。
    韩正书记“表示自己每天、每时,均可了解网讯,因其同事、家人、朋友、团队都会提供信息,他并指网络对了解社情、民意有益,有利于促进、改进政府工作。”很好,很好!敬请“同事、家人、朋友、团队”中有识之士将我的创新提供给书记,请市委市府将我的创新交给专业人士和部门,若评审认为够格、有必要的话,返回市委市府人大研究,不要误了正事。
    韩正书记说过,交通是世界难题,意思是要求上海业内攻关吗?可能不是,我体会是说洋人也解决不了,大家不要责怪上海哟,北京还要差呢。老夫是愣头青族,不等洋人,自说自话给出解法——不从城市硬件下功夫,便洋神也是束手无策。
    束手无策冷对有策束手,中国难题,中国特色,不好。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退休工程师
    刘长寿 2014.03.10
    敬请转帖
    刘长寿:盘点城里人走路之困
    2017-05-18 14:28: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zqqvu4v
    zqqvu4v 板凳
    谢谢楼主的资料
    2017-02-07 10:29: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

15.07 万条内容 · 6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跪求一张道路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跪求一张道路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很简单的就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