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市政给排水 \ 【每周一议】第十六期:几万亿的ppp盛宴开启,设计院的画图狗按捺不住了!

【每周一议】第十六期:几万亿的ppp盛宴开启,设计院的画图狗按捺不住了!

发布于:2016-12-27 16:13:27 来自:给排水工程/市政给排水 [复制转发]

2014112120043292.jpg


















导语:






在中央不断提出,

要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财政债务风险隐患”的背景下

,过去多采用的BT模式,已经被“禁止使用”。






PPP模式,是本届政府大力提倡的新版“公私合营”模式。




于是某位设计师感受了ppp对行业的重塑后,按捺不住了......




















独白:






本来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画图狗的,但是在1个多月前,我临时决定从技术岗转到商务岗,成为了一名商务经理。








研究生毕业,跟90%的班上同学一样进入一家设计院,工作三年多,刚刚成为专业负责人,基本开始能独当一面吧。按照过去几十年设计院不断重复的剧本,坚持很努力的工作外加一点运气,可能在七到十年的时候有机会晋升为设计总负责人。再之后,或许还有技术转管理的机会,成为一名项目副经理。接下来,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项目不断死磕,最终华丽丽的成为一名大型工程项目经理。








当然,另外一种概率也不小的可能是——作为专业负责人兢兢业业工作直到毕业退休。









不过,剧情总是不按剧本发展。这几年设计行业的变化实在太剧烈,工程设计行业的黄金期,甚至应该说白银期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千千万万个跟我一样资历尚浅的设计狗,前面说到的“从专业负责人一路打怪升级到项目经理”的路径,其实已经比独木桥还要窄。



前途渺茫,同时还要经受收入持续下降和房价持续高涨的双重打击,Oh my god!










整个设计行业似乎都每况愈下,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原因是:项目,尤其是好的项目越来越少,从业人员却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大家都吃不饱似乎是必然的。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这两年工程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情况更接近于:



少数的企业拿走了更多的项目,整个工程行业的贫富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前段时间好多同学在朋友圈转发2016ENR/建筑时报“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看了下,大型设计院的营业收入确实依然坚挺。















再去看承包商的业绩,在所谓的L型经济形势下,大型工程企业的营收依然在增长。而即便是在榜单内部评估,贫富差距也是很悬殊的,排在第一名的中建营收达到了惊人的7473亿,第80名的江苏华泰为38亿;同时,前三名的中建、中铁、中交总营收占到了80强总营收的52%,超过一半。

















造成工程行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样的格局,个人感受到的最大动因是——资本。而让资本的充分施展魔力的道具则是——PPP。










时间退回到自己毕业的13年左右,整个工程建设似乎都停滞了,那时候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日子都不太好过。找工作时,随便给哪个单位的师兄师姐打电话,得到的答复基本都一样:“一定要谨慎啊,我们单位正在走下坡路呢blabla(各种负能量)。”哎,现在还真想不起来当初是如何毅然决然地跳进其中一个火坑的。









不过好在带头大哥赏饭吃,2013年底,习近平强调要优先考虑建设“海绵城市”;2015年,中央开始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克强总理还将其写入了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一时间大热,再加上一直比较热的“轨道交通”,这三朵工程行业的小网红撑起了我等工民建从业人员的希望。










不过呢,虽然说有政策上的福音,但这几项工程都耗资巨大,大部分地方政府财政都没法支撑(深圳等少数城市除外……)。在这种情形下,PPP模式便闪亮登场了!大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掀起了一股PPP热潮。2014年12月4日,财政部发布第一批示范PPP项目名单:共30个项目,投资总额1800亿;2015年9月29日,发布第二批示范PPP项目名单:共206个示范项目,总投资6589亿;今年10月13日,发布第三批示范PPP项目名单:共516个示范项目,投资总额1.17万亿。经济形势不好时推出如此的巨额投资,部分吃瓜群众可能会不禁想到:咦,这一集我看过!








不过,PPP模式在国外的模式,主要是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我们国家可能是由于项目周期长、投资金额大等原因,也可能是其他原因,私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的意愿并不强烈,发展到现在,除了极少数融资能力强的上市民营企业,能玩转PPP的基本都是——国企。而在PPP模式的影响下,工程行业的格局悄然间发生了变化。下面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有点长,不感兴趣的也可以直接跳到最后看结论。










(1)项目规模大,融资金额高,信用等级高的央企更受青睐






以第三批示范PPP项目为例,516个项目覆盖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建设、等多个行业。其中,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城镇综合开发四类行业项目数最多,占比分别为43%、12%、9%、6%,合计占比达70%。













同时,这么多项目中,投资总额在1亿以下的只有1个,大部分都在数十亿的水平,最高的突破了200亿。这样大规模的投资,按照PPP模式,企业需要进行垫资,一般民营企业的财力很难支撑。所以,资本力量更为雄厚的央企掌握了主动权。当然,即便是央企,也几乎不会选择全额出资的方式,而是选择跟买房一样的资金杠杆方式,即企业出资30%,银行贷款70%。项目规模大,融资金额高,银行倾向于贷款给信用等级高的央企来开展项目,这样的情形正在各个地方重复发生。















(2)项目综合性高,行业界限模糊,“转型”成为工程企业共同主题








有了资本的强力支持,工程项目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城市综合开发”“区域统筹治理”这些原本我觉得只存在于规划层面的概念词汇,竟然慢慢地落实在具体的单个(注意是单个)工程项目中!我之前参与的一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一整个行政区域的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河道整治、景观提升综合项目;之前听市政口朋友聊到的,综合管廊也不再是简单的作为管线箱涵存在,而是需要和城市地下商业综合体等一体化设计。更为震撼的还有,部分地方政府正在策划的综合开发项目,涵盖了填海工程、能源规划、轨道交通、河道整治、综合管廊等诸多门类,一旦落地,那可真是史诗般的巨无霸工程啊啊啊!








项目的综合性一旦高到了这种程度,行业的界限也就被打破了。以设计为例,虽然国内也有数十家综合甲级院,但毕竟都是各有所长,要完成这种城市综合开发,凭借一己之力都不太现实。现在争夺项目时,更多是在比拼资本运作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在这样的契机之下,很多综合实力强大的工程企业都纷纷喊出了“业务转型”的口号,而且也的确在“新领域”中颇多斩获。比如冶金行业的巨头中冶集团,在综合管廊领域充当“领跑者”(这个形容是官媒新华社给的);水利行业的葛洲坝集团,2016年上半年环保业务占比已经上升到12%。这样的情景,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自然有了打破行业壁垒抗击市场变化的信心;但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不仅要继续在传统豪强的夹缝中求生存,还要面对跨行业过来的搅局者,真是暗无天日啊。










(3)先发优势巨大,第一批试水企业取得优质项目的长期主导权








我想说一个有点武断的推论:如果你所在的单位这两年没拿到什么项目,那么接下来几年也会拿不到项目,而且即便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好转,这种情况也不会好转。








原因何在?这有点类似早几年房地产的洗牌,但也不尽然。房地产行业最后被少数巨头掌控,是因为一些小房间资金链断裂自己活不下去了。我们设计行业属于轻资产行业,至少不会出现大量负债导致公司破产的情形。但是在PPP大行其道的情形下,第一批试水企业取得了早期的优质项目,而且不论是在空间上的横向扩张,还是时间上的纵向扩张都掌握了超级大的优势,这却是事实!








举个例子,某央企拿到过S市一个过百亿的综合项目,之后S市又进行两个数十亿的综合项目招标,我们当时也去参与,并且以常规的思路认定S市必然不会把所有项目交给同一家企业。然而最后的结果是:这两个项目仍然是这个央企中标。这个事当时有点出乎意料,但是事后一分析也在情理之中,在工程行业,这么多年大家公认的通病就是一个工程被分成N个标段,最后中标单位各干各的,效果往往是“牛头不对马嘴”。现在,业主确实倾向于统筹规划,而企业一旦取得了第一个大型项目,通过实战也会积累更多的基础资料和实地经验,在处于同区域项目时也会显得更加游刃有余。在这种双方都乐意的情况下,先发者在空间上的横向扩张确实更具优势。








在时间上的纵向扩张也是,之前接触的一家央企,正在执行H市的一期20亿左右的项目,但与此同时,双方已经在同步洽谈二期60亿左右的项目了,跟我们接触的项目人员表示,他已经考虑在当地买房以及小孩上学的事了。所以说,在这个区域的这块业务上,有可能未来5-10年局外者已经没有插足之地了,呃……








上面说到的几点有点长,简单来讲就是各行业资本运作能力更强的企业,拿走了大批的项目,而且未来更拿走更多的项目,不管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叨比了一下行业的整体情况,再说说自己单位这两年的具体变化。






最明显的变化也是在刻意加强资本运作能力:成立了PPP研究中心;成立了专门负责融资的部门,与多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另一个变化是,加强了与其他具备独立运作PPP项目的企业的合作:这既包括了传统优势行业的长期合作伙伴,也包括主动联络的新业务领域的领军企业。






在技术层面的变化是:建立了新业务团队,投资了数百万资金进行技术消化,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也增加了与其他行业的领先设计院的交流。






之前大半年,自己一直是作为新业务技术团队的一员,参与了几个竞争性的投标,也正在执行两个总投资额超过30亿的项目的设计工作(当然仅仅是作为专业负责人)。不过,个人认为,在这场因资本驱动的行业格局重塑中,相对而言,资源整合显得更为急切,而商务经理也处在这场变化更前沿的位置。而正好,自己又是个喜欢看新鲜凑热闹的货。所以前面单位内部招聘时,自己最终还是按捺不住,选择了转岗,从技术转做商务了。










既然世界那么乱,那就出去看看吧。






















结语


























1. 这篇文章,基本都是基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所写的,更多算是一篇个人感想,绝非行业报告。




2. 里面的图片主要源自网络,为了追求准确也尽量搜集了专业机构的数据,但不可避免有一些比较武断的结论,欢迎专业人士指教。




3. 一直想坚持写文章交流,可惜缺少点定力总是不能成文,后续还是会抽时间写写,感兴趣的也可以加个人新开的公众号交流:L的新手笔记


























讨论


























诚如大家所见,ppp已慢慢地从国企独占的局面,转变为现如今各大中小企业均可分一杯羹,是设计的春天还是一阵风?








设计师们,你们又是否想转型呢?













































往期引导:
































【每周一议】第十五期:海绵城市难逃资金掣肘,巨额资金从何而来?








【每周一议】第十四期:年末跳槽季,无奈的工程人,今年你跳吗?












【每周一议】第十三期:给排水专业的应届生都去哪实习?(满满干货)
















【每周一议】第十二期:四库一平台下,2017年注册考试,你还考不考?




















【每周一议】第十一期:故宫的排水系统真的有想象的那么好吗?
























【每周一议】第十期:应届毕业生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工作?




























【每周一议】第九期:为什么沟挖那么大管子埋那么细?豆腐渣工程?
































【每周一议】第八期:如何用德国人的工匠精神整治我国的排水管道?




































【每周一议】第七期:互联网当道,未来3~5年,你的工程在哪里?




















全部回复(2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图奴隶丑八怪
    新人看帖,学习了!
    2017-05-09 09:08:0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心虽
    心虽 板凳
    活着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2017-03-10 16:07: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

23.65 万条内容 · 8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q20什么意思?

给排水手册第五册,城镇排水中,我国若干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中,列了一列q20数据,不知什么含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