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城市看海”几近常态,“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的新颖概念,一经提出就立刻让困扰于内涝的城市管理者们看到希望。
于是,在很短时间内,“海绵城市”不仅完成了概念普及,而且建设“海绵城市”也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目标。
但是,最大的现实问题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巨大投资从何而来?
海绵城市应运而生。它指的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通过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部分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既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又提高了洪水资源利用率。“洪水”利用得好,尤其是中小洪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5年,迁安、白城、武汉和西咸新区等16个城市纳入了海绵城市的试点。2016年,北京、天津、大连、三亚等14个城市进入第二批试点名单。
与之相伴的是,
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建设海绵城市的补贴,2015年和2016年两年的预期投入将近400亿元。
有关地方财政也将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配套投入,就此计算,仅政府投入就将达到
500亿元
。如果再加上金融机构设立的相关建设基金和社会资本的海量资金,“海绵城市”建设总盘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首批试点3年内投资865亿元
目前,海绵城市试点进入第二年,有消息透露,首批16城的中期考核验收还未正式启动,试点的各个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地按照制定的标准去建设。
现实的问题是,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巨大投资,钱从何而来?
中央财政不可或缺。去年公布的
《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
中央财政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一定三年,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这个分配标准是按照城市规模分档确定的。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公开透露,预计海绵城市建设投资将达到每平方公里1亿元至1.5亿元。住建部副部长陆克华在去年也表示,首批16座试点城市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
按当前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有人估计,至2020年,全国658个城市建成区的20%以上面积需要达到设计标准,全国每年投资总额预计将超过4000亿元。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需要资金约16000亿元。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项有着万亿投资空间的巨大工程,中央财政的补助资金对于全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显然是杯水车薪。
“在试点阶段,中央财政拨款只是一种鼓励的手段。鼓励是一个导向,有积极意义。但是海绵城市的建设本身应该是每一个城市的事情,大量地建设海绵城市,不能仅靠财政拨款,至少不能仅靠中央财政。”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说。
中央财政补助当然能解决问题,但重点只解决局域性的问题,相对于巨额的海绵城市建设投入,中央财政补助显然难以支撑。
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理念、运营、管理、维护于一体,维护环节持续漫长。首批试点建成项目中,除管线、管网作为优质资产可交由运营方,道路、绿地、公园、河道等具有明显公益性项目建成后,运营维护环节普遍存在缺失。
讨论:
尽管海绵城市项目拉动了4000亿的投资,但也难掩资金缺口,
中央专项补贴似乎也只是杯水车薪。所以仅仅依靠政府投资或者财政补贴并不能实现海绵城市落地,还需一系列金融政策支持。而如何更好地运用ppp模式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更是值得商榷。
对于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大家不妨一起说说。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市政给排水
返回版块23.63 万条内容 · 82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你知道吗,原来宋代就已经有“海绵城市”了青岩古镇 2014年的夏天,青岩古镇第一次被水淹。 因为当时正在对旧排水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前的青岩古镇,周围是长有植物的土地,镇上的街是真正的石板街,下雨的时候透水快。 镇里每户人家都有排水管,排水管和暗沟相连。下雨的时候,街上的水有一部分会浸入土地,另一部分流入排水渠。房子里的会通过排水管进入暗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