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海绵城市建设防内涝 促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防内涝 促发展

发布于:2016-12-12 11:13:12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PP雨水收集模块 节约资源新方式.jpg


国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随着雨水收集利用的开展,雨水被留住或回渗地下,减少了排水量,减轻了城市洪水灾害威胁,因此,地下水得以回补,水环境得以改善,生态环境得以修复。
海绵城市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理念,形成雨水吐纳体系,实现可持续用水的水循环模式。海绵城市处理雨水的先后顺序归纳成三大类,分别是用于收集雨水的“收水措施”,用于含蓄、储存、过滤雨水的“蓄水措施”,及如何有效利用雨水的“用水措施”。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改变传统“建大罐子、以快排为主”的雨水处理方式,借助自然力量排水,“源头分散”、“慢排缓释”,就近收集、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让城市如同生态“海绵”般舒畅地“呼吸吐纳”,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迁移。下雨的时候它可以吸水,雨后它可以涵养绿化。解决城市内涝,不是简单地把雨水排出去,而是把能存的存起来。强化了对城市径流雨水的排放控制与管理,既缓解内涝、减少雨污排放负荷,又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破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一方面,促进雨水滞蓄和下渗。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另一方面,调解水文循环及地表径流。通过最大限度的生态保护,修复受损的生态,并通过“滞、渗、蓄、用”等手段,调节水文循环,使之更接近自然状态,减少地表径流量,延缓雨峰到来的时间,将径流经过处理回用,使最终进入管渠和行泄通道的径流量最小化,最大限度地降低内涝发生的风险。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场城市管理的革命,是解决城市发展与水生态之间平衡问题的有益尝试,为解决城市水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成为城市治水新方向。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防治水环境污染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PP雨水收集模块 节约资源新方式.jpg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3 万条内容 · 1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土壤固化剂及其生产和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固化剂,利用土壤固化剂铺成固化土路面,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有的操场中的铺料存在甲醛,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大多铺料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其中的固化剂,现有的固化剂大多含有有害化学成分;而且现有技术中,土壤固化剂应用范围窄,要么仅可用于干旱气候的地方,要么仅可用于雨季较多的地方,功能单一。 因此,有必要提出有效的土壤固化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