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涨知识|养一群细菌,然后……把它们变成灯泡!

涨知识|养一群细菌,然后……把它们变成灯泡!

发布于:2016-11-24 15:00:24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反正在这个荷兰设计师看来——细菌是个好伙伴


说到细菌,有人会觉得它算不上是好东西,我们从小就被家长教育:“别摸这个,好脏好多细菌!”久而久之,大家自然也都“闻菌色变”,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细菌对我们的生活大有帮助。


在荷兰设计师Teresa van Dongen看来,细菌不仅不可怕,用处还挺大。在我们的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可爱的细菌,你可以把它们当宠物养着,作为报答,它会顺便发个电,为你节约一大笔电费。或者它们自己就能发光,这样你连灯泡都不用买。

1.jpg

现在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位设计师的背景,毕竟这种科学的观念,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其实,Teresa以前是学生物的,因此她对于细菌的特性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后来她又爱上了艺术设计,便转行成为了一名跨界设计师,致力于把生物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设计里去。


 “皮卡丘”细菌发电

2.jpg

比如说这个用细菌发电的球形吊灯“Spark of Life” (生命的火花),就是她最近的杰作。灯里面被划分为四个区域,但是里面装着的不是灯丝,而是一种叫做“地杆菌”( Geobacter)的细菌。这种细菌具有放射电流的特殊本领,灯里头的电极,会将这些电流收集到一起,作为点亮灯中央LED灯泡的电力来源。这样,不需要任何额外能量,你就有一盏能亮一整天的LED吊灯了。

3.jpg

地杆菌有着皮卡丘一般的属性,它们的身体上会伸出一种能导电的、像头发一样的细丝,因此也被称为“微生物纳米电线”。每天,它们从有机化合物中获取电子,也就是靠“吃”有机化合物过活,然后再通过身体上的“电线”,释放出电能。不仅如此,它们还一点都不挑食,连污染物都吃,吃了之后同样也会放电,对生态环境可谓大有裨益。


   4.jpg

#可爱的地杆菌#


当然电也不是白给的,你需要每两周给这些小生物投一次食,也就是向灯具的液体里添加一点醋酸盐。这感觉,大概就跟养了一群迷你版的皮卡丘差不多,设计师也希望使用者能和这些小生物之间产生一些情感联系。


用章鱼身上的细菌照明

除了这个用细菌发电的吊灯,Teresa还设计了一个连电都不用就可以亮的灯,光源来自于章鱼身上提取的细菌。这种细菌能产生一种叫做“细菌荧光素酶”的物质,它能散发大海一样的淡蓝色光线,汇集到一起之后,会有一种身处深海的梦幻感觉,特别适合当小夜灯。

5.jpg

但是这种荧光素酶需要氧气才能发光,所以你必须时不时晃一下这个灯去模拟海浪的感觉,这样细菌才能得到氧气。同时,这款灯里的细菌只能存活大概三天时间,在这之后酶会迅速降解,光也便随之消失了。

6.gif

#这幅17世纪的画里既有郁金香,又有枯萎的花#


把水母身上的细菌放到树叶里,这样都不用路灯了

不过,她也不是用细菌照明的第一人。还记得那个造过雾霾塔的荷兰设计师Daan Roosegaarde 吗?事实证明他啥都干。


2014年,他和两所机构合作研发了一种会发光的树,用以替代夜晚街道的路灯。这个光是由水母身上提取的发光细菌产生的,通过生物技术,把这种细菌接到普通植物的叶绿体里面,这样一棵会发光的树就诞生了。

7.jpg

虽然用细菌照明存在诸多槽点(比如说要晃它一下才能亮),但是细菌发电的前景却十分广阔,与污染环境的化石燃料相比,细菌简直就是人类的小天使!所以,你以后还会“闻菌色变”吗?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gif


7.jpg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阡陌22
    阡陌22 沙发
    lvan2000 发表于 2016-11-24 16:01 真是高级!可以在家里装个细菌灯哦!
    2016-11-24 17:01: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van2000
    lvan2000 板凳
    真是高级!
    2016-11-24 16:01: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6 万条内容 · 12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更新海绵城市理念 合理规划城市布局

海绵城市建设现已得到高度重视,但还需要更新城市治理理念。海绵城市建设不应是一个单纯的目标,而应作为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方向,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始终。城市空间正被新的城市问题深刻地影响着,为了解决新问题,城市空间反过来也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城市水源就是水景,更是排水与蓄洪区。中式庭院透水地面比例高达80 %,还筑有池塘,下雨时蓄水、干旱时不缺水,这样的布局值得现代小区借鉴。而古典园林绿地全部下凹,在雨天可充分接纳地表径流、涵蓄降水。这与当下“海绵体”概念不谋而合。古人的智慧与海绵城市的现代理念,被宁波海绵城市试点践行着:慈城—姚江片区极易遭受洪涝灾害,若按常规“垫高”方法防洪排涝,不仅耗费大量资金,洪灾时还会溢出加重灾情。当地在慈城新区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效果,同时为类似滨海临江平原河网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哥本哈根在纽约《大都会杂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