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节能技术 \ “海绵城市”距离我们多远

“海绵城市”距离我们多远

发布于:2016-10-23 10:49:23 来自:环保工程/节能技术 [复制转发]
海绵城市需要灰色和绿色协调构建.jpg


  “暴雨一到,随处都有海声喧嚣”,这虽是一句玩笑话,却道出城市建设之“痛”。如今内涝,正是困扰中国城市发展的老大难。如果城市能像一块巨大的海绵,雨水下来后迅速被吸收,想用时又能“挤”出来,那该有多好。
近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很多大中城市的痼疾,究其原因就在于城市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雨水成为城市的一大“包袱”。为了让“城市不用看海”,中央财政拿出 400 个亿,补贴了两批试点“海绵城市”。急于改变城市现状,也面临稳增长压力的地方政府把试点资质视作香饽饽,蜂拥而上。但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已面临不少难题。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城镇过度开发造成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内涝问题频发。用俗语讲就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其实,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建设海绵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在城市改造中,打造一批能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海绵体”。广义地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目前对海绵城市的理解,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必须从流域、区域的角度,来认识海绵城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白“海绵”的概念远远比“低影响开发”所涵盖的范围要大,要真正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解决。
困难始终存在,但建造新型的海绵城市对于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环境病”十分有益。海绵城市真正的要义在于,我们的城市工程建设一定要维护原有的水文生态。这种对自然的尊重,归结到具体工程项目开发中,就是低影响开发理念。而当我们真正树立起了这种理念,海绵城市距离我们便不远了。


海绵城市需要灰色和绿色协调构建.jpg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qzw_cool
    qzw_cool 沙发
    :):victory:
    2017-05-10 09:26: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热血荐轩辕
    旧的小区如果附近城市化率太高,就不要再盖房了,补贴费用,在别处买房,房子直接拆了建公园得了
    2017-05-05 15:49: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节能技术

返回版块

1.26 万条内容 · 1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PP雨水模块在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中的优势

近年来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造成地面硬化面积不断加大(如建筑屋面、路面、广场、停车厂等),严重影响了城市水生态平衡,每雨季大雨时,雨水不能够正常回渗地下导致雨水径流迅速汇集,地面积水严重和城市局部洪涝灾害。 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和城市暴雨洪水等问题日益严重以及城市时常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等问题,人们渐渐意识到了雨水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想方设法的收集雨水,不再是想着把雨水直接当废水给排走。其中运用雨水收集模块收集雨水就是最常见的有效方法。雨水收集利用是解决城市洪涝灾害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国内雨水收集方式不再是采用传统的混泥土和玻璃钢水池收集雨水了,因为其施工工艺比较复而且成本高、工期长、受天气影响等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