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人才招聘 \ 企业招聘 \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对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发布于:2007-11-16 11:28:16 来自:人才招聘/企业招聘 [复制转发]
摘 要:随着我国加入WTO、建筑企业资质的重新定位,建筑企业经营的内外环境正发生着一系列的深刻变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的轴心管理,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的价值。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适应形势的需要作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建筑施工企业;措施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righthand
    righthand 沙发
    有点失望。建筑、建设行业存在的问题,我想作为从业者大多都有写认识,希望看到的是一些可执行的建设性的建议措施,本帖仍然只是发现问题,泛泛作答,站得位置过高,提得解决方案未免有点徒具文采,吾未见其可也
    2008-05-05 09:32: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aaa_wgq
    aaa_wgq 板凳

    因此,不论从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竞争优势、还是企业股东和员工的回报来看,都有必要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的价值观体系。所谓现代企业管理价值观的启蒙,至少应该包括以下观念的启蒙:

    1、 市场与契约的观念的树立;

    2、 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观念的树立;

    3、 人为目的的观念的形成。

    4、 法制意识的崛起。

    三、企业管理的启蒙观念

    1、市场与契约观念的树立

    企业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组织系统化运作的结果,切不可偏颇,认为只是实物生产创造的财富。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是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与客户交易,交易未完成之前价值是没有实现的,包括产成品一样,只能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树立"企业价值是股东的资本投入、员工的劳动和市场的交易共同完成的"观念,有助于正确理解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直接影响价值的分配导向,而且价值的分配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因此,树立市场的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分配观念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提。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改革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改革是难点和关键点就是分配机制的变化。而一个地区的价值分配导向也直接造成的人才的流向和经济水平发展区别。我们常说外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其实最重要一点就是带来了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到目前为止,相对沿海和内地而言,最大的观念差距仍然是在分配的价值导向上。

    同时,员工与企业是一种没有人身依附的契约关系,这也是正确树立企业管理思想的重要前提,至今为止,仍有不少企业以档案、户口等诸多与人身关系相关的条件在制约人员的自由流动。没有人员的自由选择和流动,自然人力资源不会向发挥最大价值的方向配置。企业和员工只有以自由选择、平等互利的契约关系为前提,才能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人文环境,人的创造性和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和发挥。由于我国长期的把职业与人身关系紧密结合,因此,不突破企业中人的依附关系的思维,自然不会真正的人格平等,自然更谈不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市场与契约的观念至今仍是制约现代企业管理思维的重要因素,企业在一点上犯的错误比比皆是,如果连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都突破不了,要谈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更是空中楼阁。我们说企业所犯的错误并不高级,正是这种不高级的错误证实了我国企业管理人文启蒙的重要性。

    2、人格平等、相互尊重观念的树立

    这一点在很多企业也已经提了出来,而且写入了企业的文化纲领。市场经济的的有效性在于其交易主体的自主性,劳动者以劳动作为资源来参与市场交换时,其效率的保证的前提就是人的"独立"与"平等".无论是从人的本身需求来说,还是从资源配置的效率来说,企业中人格平等,相互尊重才是最有效率的选择。

    "创新"是当前企业常用的词汇,但诸多企业进行的管理方式却是与"创新"的前提背道而驰的。那么创新的提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企业员工有"自由的思考与表达"的环境和权力,而且要保证不会因为意见的不一致而受到不正常的待遇。可以想象,能做这一点的企业有几家。所以,"创新"自然也是无本之木,口头说说而已,对于大多企业管理者来说:对"创新"的态度只是"叶公好龙".

    3、人为目的观念的形成

    这可能是最难理解的一点,因为现实的管理教材也好,还是各种论坛会议上的精采演讲也好,已经把股东价值时时挂在了口上。"股东价值最大化"已经是天经地义的了。而且也只能这样说才能博得企业股东的欢心。然而,无论是从实证的角度也好,还是从理性的分析角度也好,可以充分的证实企业管理中一个现象:"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企业行为淮则的企业,其生命力往往不如"以人为本"(这里的准则是指实际工作的,不是口号上的)的企业旺盛。

    其实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员工是没有感情的,理性的工作者。如果其前提不成立,那么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自然受到实践的挑战。于是,为了弥补这个前提,现实中诸多的培训师们又以弱化员工个人需求和情感的训练来对员工实行培训,而不是以真正的激发员工的潜能为目的。这很好的说明了为什么现在的培训市场中,"术"的东西为什么大受欢迎,而管理的真谛——对人性的尊重,却少有人提及。

    4、法制观念的崛起

    这里的"法制"应该理解为市场的规则,而不是要到确实把官司打到了法院才叫法制。无视规则的"适者生存"观念正是我国信用观、法制观缺乏文化根基。自从汉代刘邦无视楚河汉界的协约而取得天下以来,在中国的文化中,就存在一种认识:是否遵守协约,是以是否为我有利来判断的。在颇受争议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中也有类似的思想。于是,人们在表面上尊从"仁义礼智信"的信念下,却都想从不守规则中获得好处。

    然而,市场经济的需求却提出了与传统信念完全不同的要求。因为只有大家都在规则的前提下从事交易,才能总体减少交易的成本,才能真正达到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化效率。从单个企业或人来讲,从不守规则中获得好处越多,其不守规则的动机就越大。因此,要建立企业竞争的市场道德环境,必须先以市场竞争的法律环境建设为前提。对于我国这样的传统文化深厚的市场环境,指望人们一下变得遵守市场规则是不现实的。这就赋与我国法律更重要的责任,树立遵守法律的观念,加大违反法律的成本,才能逐步建立良好的企业竞争与管理前景。

    2007-11-17 19:41: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企业招聘

返回版块

12.91 万条内容 · 32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日本建筑企业如何管理人才

新人培养 日本企业对新进入公司的年轻人叫“新入社员”。企业对新入社员的培训有一整套计划,一般在3年内不定位,让他在施工现场、技术部门、预算部门、经营部门按预定计划轮流见习,2年期满后根据本人认为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工作来确定工作岗位,再在这个岗位经过2年左右的培养才算正式定位。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一是对自己本职工作比较喜爱,二是经过在不同岗位上的轮训,对企业整体工作内容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既懂生产,又懂技术和经济,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全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