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中国建筑史 \ 净土宗祖庭——长安香积寺

净土宗祖庭——长安香积寺

发布于:2007-11-04 13:07:04 来自: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史 [复制转发]
中国佛教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山门



1194152867938.jpg

全部回复(5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ljb-1964-04
    ljb-1964-04 沙发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谭曲,安禅制毒龙。”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诗《过香积寺》,诗中作者很有感悟的描写了众香之国香积寺的幽深、静谧和闲淡。

    香积寺在长安区韦曲镇西南的神禾原,距西安城南17公里。建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是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安葬和祭拜其第二祖师爷善导和尚修建的。寺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唐代寺旁有香积堰水流入长安城内,另一说来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 唐代名僧善导和尚(公元613~681年)是山东临淄人,他依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往生论》等佛教经典,认为世风混浊,倡导“乘佛原力”,只念“阿弥陀佛”名号,广招信徒。后在终南山修行,著有《观无量寿佛经疏》、《般舟赞》等。唐高宗李治曾赠寺院舍利千余粒和百宝幡花供养。取名香积寺,意把善导比作香积佛。

    寺内现存唐代建造的善导塔,是公元680年修建的。塔系青砖砌成,壁厚二米,平面正方形,为仿木结构。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在存十一级,高级三十三米(据载原为十三级)。塔身周围保存有鞍形的十二尊半裸古佛,雕刻精巧,实为珍品。塔基层四面有门,南门楣额上嵌有砖刻的“涅盘盛事(时)”横额,是公元1768年修补时所作。塔身四面并刻有楷书,内容为《金刚经》,字迹雅秀,笔力遒劲,颇引人注目。唐至宋元,历经战乱,寺院长年失修。清乾隆31年(公元1766年)重修,今存清代所修大殿,僧房共川司。9世纪时,日本天台宗僧园仁(公元794~864年)来唐留学时,把善导著作带回日本传播,宋代日本僧人法然(公元1133~1212年)亲耳聆听净土宗教义,创建日本净土宗,现有教徒500万,是日本佛教信徒最多的一派。法然在著述中曾公开宣称:“我以善导一师,开净土宗”。 如今,香积寺已成为中日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唐代的善导塔现已作整修,塔内有木梯直通塔顶。新修大殿内安放着日本友人赠送的善导大师像、供桌、五供、铜罄、木鱼等。殿前安置着他们赠送的石灯。大雄宝殿前十棵苍劲的柏树,象征着中日两国人民间的友谊象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香积寺作为佛教净土宗用于,当时与山西石壁山玄中寺齐名。净土宗东晋时由天竺传达到入中国,开祖于庐山慧远,相传名僧慧远和十八高贤共结莲社或称白莲社,同修净土,故净土宗亦称“莲宗”或“白莲宗”。继盛于北魏,从五台县鸾大师和唐并州道绰大师,至长安光明善导大师乃集其大成慰为宗风,故人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宗者是善导,尊他为二祖。净土宗提倡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此往生“西方净土”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梵语,意为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智德智慧等。唐代净土宗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唐以后,曾广泛流行到社会各阶层。

    2007-11-04 13:09: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jb-1964-04
    ljb-1964-04 板凳
    善导大师塔
    2007-11-04 13:09: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中国建筑史

返回版块

5.11 万条内容 · 15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贵阳黔明寺

黔明寺位于南明河畔、阳明路。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后人在扩建寺宇时曾掘出镌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重修黔明寺碑记。咸同年间,黔明寺被士绅舒竹平及子舒华楼占有,改名为“舒家祠堂”。民国21年(1932年),广妙法师移驻于此,藏经日丰,皈依者众,成为重要丛林。由福善和尚主编、以研究佛教为宗旨的《海潮音》杂志在黔明寺出版两期。西藏圣露活佛曾到黔明寺传法。贵州省佛学会一度设于黔明寺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