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洪飞宇原创】专家发声!不应调整结构刚度来满足最小基底剪力!

【洪飞宇原创】专家发声!不应调整结构刚度来满足最小基底剪力!

发布于:2016-03-15 08:53:15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大家都知道下面这个公式吧:
1.webp.jpg

这就是传说中的最小地震剪力公式。当计算结构不满足此要求时,很多同志就赶紧加大结构构件截面,提高刚度,以此达到计算要求。
2.webp.jpg

但这样做其实是不对的!
3.webp.jpg

且看方小丹 老师的说法:
建筑结构对刚度的需求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避免强震时非结构构件如玻璃幕墙、内隔墙等因结构过大的变形而破坏; ②避免结构过大的变形影响电梯等设备的正常运行; ③避免强震时结构过大的侧向变形加剧 P-Δ 效应,恶化结构的受力; ④避免在较大风荷载作用下建筑物产生令人不舒服的低频振动。从一般抗震结构的适宜刚度原则出发,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结构应当做得相对柔一些以减少地震作用反应。
倘若由于采用比实际地震时小得多的地震作用作为结构构件设计的依据而没有把握,需要结构承担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地震作用,这不难理解; 与此相反,如果要求加大结构的刚度来增加作用于其上的惯性力也即地震作用,就未免本末倒置了。很容易举出实际上可能存在的工程实例作为反证。例如,某位于上海地区Ⅳ类场地的超高层建筑,结构各项控制性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且有一定的富余,剪重比即最小地震作用也恰好满足要求; 如果将其置于风荷载相似、抗震设防烈度同样是 7 度的广州地区,虽然场地的工程地质情况远好于上海地区,为Ⅰ、Ⅱ类场地,但结构却不满足最小地震作用要求。于是就有此不合理的情况出现: 地质条件较好、结构地震反应较小、位于广州地区Ⅰ、Ⅱ类场地上的此超高层建筑,尽管结构的其它各项控制性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且富余量更多,却要再加大梁、柱、核心筒等构件的截面尺寸来增加结构的刚度,加大结构的地震作用反应来满足最小地震作用要求。
结论应当是明确的: 可以令结构承担必要的、最低限度的地震作用力,可以令Ⅳ类场地上的建筑承担比Ⅱ类场地更大的最小地震作用剪力而不是相反,却不应当加大结构的刚度来增加其地震反应。
4.webp.jpg

本文原创:土木吧,微信号:tumuba,作者:洪飞宇,欢迎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查看更多原创




1.webp.jpg


2.webp.jpg


3.webp.jpg


4.webp.jpg

全部回复(3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ema_0
    ema_0 沙发

    楼主说的有道理,但是实际存在这样情况怎么处理呢

    2021-11-04 14:39:04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星星点灯ok
    总结的很好 谢谢
    2017-07-24 15:01: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5 万条内容 · 20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每日——问与答】地震基本知识连载2016.03.15

本帖最后由 曾晓峰 于 2016-3-29 08:34 编辑 大家好! 希望你有好的话题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提出,大家讨论或解决。就我本人一定知无不言 , 言无不尽。 由于本人知识局限,对钢结构及高难的特种结构不甚了解,不能答复时还望谅解,也希望其他同行能给与指导。 ■■ 4.3.1.2再论“三水准” 地震是多年不遇的、随机的自然灭害,且有巨大的破坏力,因此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建筑都在地震中完好无损,否则投资过大。而应按“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进行设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