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07-11-02 03:24:02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作为智能建筑行业内的专家,请您谈谈当今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状况。
陈教授:智能建筑理念进入中国已有10多年的历史,自1990年中国第一幢智能大厦—北京发展大厦建成,10多年来它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由于它具有诸多优点:(1)创造了舒适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2)有着四通八达的语音、数据通讯系统;(3)整个建筑的机电设备集中管理,完成“监视、控制、记录”等功能,节能人力,节省资源。
因此,10多年来智能建筑得到广泛发展,不仅写字楼、酒店做到了智能化,并且扩展到了住宅小区,建成了智能化数字化住宅小区。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召开,多个奥运场馆的兴建,智能化已经进入体育建筑,同时也进入了博物馆、航站楼、医院等领域,前景被看好。建设部2000年制定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建筑及居住工区智能化设计导则”,对于房地产开发和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针对不同行业,例如:博物馆、体育建筑、航站楼等,都制定了相应的智能化设计标准,并且正逐步在工程中体现。
千家网:您是怎样看待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前景的?
陈教授:智能化系统主要包括: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构成大厦的管理系统。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电视接收系统是主要的信息系统。除楼宇自控系统外,其他主要系统全有严格设计规范、验收规范要求。消防报警与安全防范是由公安部门负责;布线与网络系统则是由通讯部门负责,这些系统在多年的应用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预防火灾、保障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安全上是不可缺少的。语音通信、数据通讯在办公、生活中是必需的,否则会失掉一切外界联系,失掉信息。
楼宇自控系统有设计标准,有验收规范但只是供设计人员与业主参考的,不是强制性的,反映出来一些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教训。2006年专家委员会对北京地区160幢商业智能化大厦作过调研,统计结果有25%的大厦有令人满意的BA系统,但是有30%大厦的系统运行不正常,分析总结起来原因如下:
① 设计不到位。设计阶段、专业之间就没有配合好,尤其是暖通专业与自控设计脱节。
② 工程招标存在恶性低价竞争,成交价压到成本价,导致工程中的应有服务和服务质量没有了,造成了智能化的遗憾工程。
③ 在工程实践中发现楼宇自控系统正常运行的存在共同点,那就是自始至终都有人认真负责地去管理。精通技术的人员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使工程质量和系统运行得到保证。
④ 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用规范性的标准法规来保证BA系统的正常规行,使BA系统发挥最大的作用。
千家网:“十一五”国家已经把建筑节能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您觉得如何在前期设计以及后期施工中更好地体现建筑节能?
陈教授:我国建筑规模日益扩大,现已达到每年16~20亿平方米,占世界总建筑面积的50%,但我国已有建筑中高耗能建筑占95%以上,能耗量的比值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事实方案,6月26日,建设部提出了关于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了建筑行业的节能工作。
国务院、建设部的建筑节能精神,引起了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建筑行业责无旁贷,要努力做出贡献。各专业有不同的节能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建筑专业围护结构、保温做法。室内环境能源、设备、测量等,以及空调采暖的节能。因此,在节能措施上,要在整个建设的全过程中体现,可按设计阶段、设备选型阶段、施工安装阶段、调试运行阶段进行全面目标化的管理,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目标。举例说明:
●建筑设计中优化窗户和遮阳设计,合理利用自然光选择高效光源和灯光自控系统。
●工程设计中楼宇自控系统与空调系统之间要紧密配合。避免冷冻,空调设备装机容量选择过大,BA系统提供了一个可能自动运行、节能的手段,控制对象冷冻空调系统尚未经过调试,未达到正常运行,无法节能。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调试不好。国家空调设备质检中心检测时发现,VAV理想配置应该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由生产VAVBOX的厂商和选配其它几个公司的产品凑起来,造成风压、风量不是线性关系,而用线性关系去控制时是不成功的。
●利用一些公司推出来的节能软件,在节能中也起到节能效果。
●在酒店中利用客房管理系统软件,使用有身份识别的智能卡和空调器的盘管联动,也可节能。设计是先行在工程开始就已考虑了节电,并且一直贯彻下来。在设备招标中,设备型号、品牌、技术参数也要把耗能作重要指标来衡量。后期施工、调试不能背离科学的调试程序,经常出现空调系统的冷热源尚未试车,就要楼宇自控系统实施监控管理,掩盖了空调系统的冷热存在的问题,出现先天不足。楼宇自控系统要真正达到有效的监控空调系统,一定要由系统工程的角度出发,专业集成为一个系统。
千家网:对于现在的智能建筑设计和以前相比,在智能化设计方面,有哪些提高?
陈教授:智能建筑在北京、中国诞生后,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建筑行业多个学会组织学习班,介绍智能建筑。建筑部曾组织全国甲级设计院院长学习班,广东省也组织了市长学习班。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验收规范颁布后,全国各地皆贯彻,各个设计院工程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设计水平也在提高,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设备也在更新。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要求设计工程师要不断的学习。
设计院智能化设计图纸质量大概分为三个档次,一般来讲,大的设计院强电、弱点专业是分开的设计室,智能化设计图纸完善,达到要求的深度,因为它专业分工明确,解决了设计人员报酬的分配。如:中国建筑设计院,信息产业部设计院、中建国际设计公司。
第二种情况:设计院强电、弱电不分,在一起做设计,由于专业分工不明确,报酬未分开,设计工作量大了,设计人员未拿到应有的报酬,往往深度达不到要求。
第三种情况:小设计院,设计不规范,经常把智能化设计甩开了。
本人到中建设计公司以后,感到该公司对智能化设计、节能极为重视。有10多人的弱电设计室。在承担的奥运工程中,对智能化进行了全面设计,并且涉及体育比赛有关的计分、计时系统,比赛成绩显示、电视新闻转播等范畴,图纸设计也较完善。
在已完成的水立方游泳馆,济南奥体中心工程节能方面,采用了水蓄冷技术,地源热泵系统,LED新光源照明,光伏状电池发电等。现在皆在实施中,实验报告、节能论文在总结、整理中。
千家网: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带来了智能建筑的整体解决方案,您是如何看待系统集成的?
陈教授:在智能化初期,各子系统都是独立的,起到了一定的自动控制作用,但是没有集成是分别管理就不能联动,这是存在的不足之处。首先,在集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总经理办公室通过设备的监视器看到大厦中各个子系统的运行情况,而原来只能下到中央控制室进行观察,方便了管理。其次,系统集成可以使各子系统间有一个联动。集成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必然趋势,然而集成系统集成到什么程度合适呢?现在的系统集成分为BMS与IBMS两种。我觉得一般大厦适合用BMS系统就足够了,由物业公司管理。有些大厦比如银行大楼的信息系统就不适宜用IBMS进行集成。首都机场的2号航站楼使用了IBMS集成给管理人员和旅客提供了很多的方便,使用的就比较恰当。对于系统集成,我觉得有两点比较重要:(1)系统集成是有必要的。(2)系统集成的选择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总的来说,BMS是值得推广的,有很多的案例,运行情况也较好;对于IBMS,由于投入较高要量力而行,但如果有需要还是能做的。
专家简介:
陈崇光教授,现任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电气顾问总工程师,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同时担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化设计分会技术专家、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专家、建设部干部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建筑电气节能专业委员会顾问。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