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绿色建筑设计 \ 可持续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评价策略研究

可持续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评价策略研究

发布于:2007-11-02 00:34:02 来自: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www.topenergy.org)n5Q0r-Hn| aw

www.topenergy.org?_d N8RP)H&[ Nt

摘要:通过对建筑设计中全寿命周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评价的分析,指出全寿命周期评价为建筑创作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应突破风格、构图等传统艺术范畴的狭窄天地,并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www.topenergy.org’t W6MHZW;bMo

www.topenergy.org1P^nVRCJ;[M8a~So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建筑;全寿命周期评价;全寿命费用www.topenergy.org5P~?0i1Tm5]Ie!Uw

www.topenergy.orgPS:HB7U sV-{w

[中图分类号]Tu20l.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6864(2003)05—0096—02www.topenergy.orgl K K6h ~C)P;Nw

www.topenergy.org2F(q%dk*oM-pw

作为耗能和污染大户,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其中建筑设计理念首当其冲,决定着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基调。传统建筑学忽略了建筑系统作为一个次级系统依存于特定自然环境中,是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能量和物质流动的一个环节和阶段。如果说这种传统建筑模式在以前尚能勉强维持的话,在当今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之时已寸步难行。www.topenergy.org6O[P?/[\7Gt

www.topenergy.org:|P0h|%[g3x@w

所谓“可持续发展建筑”即能减少资源消耗从而延长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同时保护环境少受污染的建筑设计和建设方法。建筑师应贯彻全寿命周期评价思想,对设计方案进行整体优化和综合比较,切实作到“综合用地;多能转换,立体用地;自然空调;立体绿化;生态平衡;美感、卫生、安全”。所谓“全寿命周期评价”,据199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原则与框架,指将某一产品在其寿命周期内的输入输出和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对建筑而言,即将材料构件生产,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拆除与处理全循环过程中物质能量流动所产生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综合评价,即ISO界定的资源利用、人类健康及生态后果三方面。www.topenergy.org$_\5rYu@!Hvw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1992lxm
    1992lxm 沙发
    3 全寿命周期环境效益评价www.topenergy.org-L%|&T }\ E,xw

    www.topenergy.org7w x4u)M3W*N/Z.

    建筑全寿命周期环境效益指建筑系统全循环过程中输入输出对宏观和微观环境造成的生态后果。www.topenergy.org8QgB9l A,C"Qt

    www.topenergy.org/Z&gXNs(ib[.

    3.1 宏观环境效益www.topenergy.orgp kD{wt

    www.topenergy.org?7`VB#fw

    从宏观环境效益来看,现代建筑对地球环境破坏有余,建设不足,舒马赫认为作为传统建筑学基础的凯恩斯经济学没考虑自然资源的价值,而空气、水、土壤乃至整个现存的自然环境不能用通常意义的价格概念来表示,因为现代经济学不了解它们之间质的差异。自然环境对于每个物种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持续建筑有责任将其环境负荷降至最小。在设计阶段预测并减少建筑系统的输入输出是必要的,因为从理论上分析,建筑系统只有在外部生态系统的吸收能力与输出量相匹配时才能维持自身的稳定性。前文的“蕴能量”概念一方面表示建筑系统的输入量,还表示建筑系统通过输入过程影响周围生态系统的程度,所以建材就已经对环境造成负荷。而建筑运行中超负荷的温室气体、酸雨气体、烟尘、CEC、废水、固体废物等输出需要自然吸收,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指数式增长,人工环境已大有置换自然环境之势,从而减少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同化吸收能力。对此建筑师应从设计上统筹安排,综合节能,并尽可能使用耐用的建筑材料、设备产品以延长建筑使用寿命,以减少全寿命周期建筑环境负荷,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www.topenergy.org4DL*U"xC|X4{w

    www.topenergy.org%Z7Q@7w9F[o

    3.2 微观环境效益 www.topenergy.orgU-^Y[q[o

    www.topenergy.org`[8N|H"qo

    从微观环境效益角度而言,现代建筑似乎很重视,殊不知传统建筑师对环境概念简化为系统所在的空间区域,而不会将环境视为一个活跃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应遵循自然过程中相互作用。追求片面经济效益使现代建筑无视局部环境特殊性,给微观环境景观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可持续建筑设计应因地制宜,兼顾景观及生态敏感性,选择对局部环境破坏最小施工方式。www.topenergy.orgH }t7Jjw

    www.topenergy.orga"L,M]w#k yw

    4 结语www.topenergy.org3{4Yq+n4A7vw

    4.1 认识论层面:关注本体,呼唤理性www.topenergy.orgd9}5cR|HO"bC:]w

    www.topenergy.orgXwt mYo

    如果把建筑模式看作一个整体结构,那传统设计只能算脆弱的静定结构,当建筑系统面临赖以存在的负嫡流匮乏的挑战时,它就岌岌可危了——时代呼唤超静定的理性建筑设计程序。全寿命周期评价为可持续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点,建筑设计应突破风格、构图等传统艺术范畴的狭窄天地,在全寿命周期效益评价的基础上,对建筑的输入输出进行有效调控,以求彻底实现可持续发展。www.topenergy.org[G d.hr-td2mRt/io

    www.topenergy.org+S2j@,c C’n+Cw

    4.2 方法论层面:“90%解决原则”www.topenergy.orgV qr@,ek0i.

    www.topenergy.org.U |I*?(C O`TBC5fnw

    可持续建筑全寿命周期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单项与整体效益之间往往会发生矛盾,如传统建材价格优势,节能构造设备的技术经济壁垒使建筑师和业主经常进退维谷。当然建筑师没必要也没能力满足全方面的要求,而应借用阿兰.兰德尔提出的“90%解决原则”,因建筑制宜,突出重点,综合权衡,通过全寿命周期评价来判别设计方案的优劣,并探索改进设计的途径以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www.topenergy.org"b[v/B#zw

    www.topenergy.orgE(`v*~};tRw

    参考文献www.topenergy.org pt^e-u,kSdhE pw

    [1] 张钦荫、建筑设计方法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www.topenergy.orgY9T]!w4U:bt

    [2] TA马克斯.建筑物·气候·能量[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0www.topenergy.org]QS-N6Y:@W4go

    www.topenergy.orgQ.k5_3klv7r+b.S/^o
    2007-11-02 00:36: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1992lxm
    1992lxm 板凳
    2 寿命周期社会效益评价www.topenergy.orgZ0C R1U T:V1f{kw

    www.topenergy.orgnut/VsFw

    建筑的社会效益指建成环境在与人类互动中对其产生的生理心理健康影响。所谓“不健康”应广义理解为一种不协调不适应的存在状态。建筑师应以创造健康环境为目标。www.topenergy.orgQT$F6Xt mD"aOw

    www.topenergy.orgH*V{Wz4UA;Wt

    2.1 使用者健康问题www.topenergy.orgN&jO] NTq6ow

    www.topenergy.org’C/h}OB*]s4x4_?.

    现代建筑对使用者生理健康影响表现在:①建造伊始埋下的建材挥发辐射的祸害。许多建材散发的有毒物质如氧气、甲醛、重金属微粒及挥发性有机物都是使用者健康的杀手,可持续发展建筑应选用绿色建材,减少挥发放射性物质的危害。②建筑运行过程中的病态环境。全空调环境并不健康,它隔绝了内外环境的联系,使人体抵抗力下降,产生病态建筑综合症等“容器”负效应。因此,Crowther.R提醒人类应该保留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而不是完全密封在人工环境中,应该适当考虑人类的生物舒适性,而不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达到人工舒适的极至。人们在“如同一个濒于死亡的重病人似的”现代建筑中,看到的是沉闷的人工照明环境,呼吸着不新鲜的空气,听着电脑、打印机等噪音……这样的人工环境强烈刺激使用者的心理健康。最近的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环境品质的建筑包括有效的通风,天然的或适当水平的照明,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及声学环境可提高劳动生产率6%—16%。这意味着创造有益于使用者健康的室内环境将使人力资源的潜力发挥到较高水平。www.topenergy.org&`c]{!P#j_w

    www.topenergy.org`U;C1`S’n6YuIw

    2. 2 旁观者健康问题www.topenergy.org x5c$Ic)gpw

    www.topenergy.org n ^`1S6No*Ww

    旁观者健康问题是现代建筑长期所忽略的软肋,也是全寿命周期社会效益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建成环境对行人心理的刺激。由于这方面的投入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以往建筑设计很少关注。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独善其身的建筑设计不再适用,绿色化、景观化的环境设计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精良的环境品质积极塑造行人心理并带来广泛社会效益,如宜人的空间环境有助于提高空间凝聚力而降低犯罪率,绿树成萌的环境是对行人活动真心的关切支持和对城市空间的积极贡献等。建筑师有责任把旁观者的健康问题纳入视野,以实现城市空间积极健康的生长。www.topenergy.orgu#B:O#E~Hw
    2007-11-02 00:35: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4.25 万条内容 · 17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筑师眼中的健康住宅

开彦教授关于居住品质与健康住宅规划设计理念演讲稿http://www.topenergy.org/news_630.html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