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被称为建设行业的第二次革命,近年来备受推崇。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行业,BIM技术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BIM被定义为建筑信息模型,它的实质是通过创建三维建筑模型,利用和共享模型中的信息,实现建设项目全过程的资源共享,实时沟通,无缝对接,项目全周期的信息化。
理论上来讲,BIM模型集成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各专业信息,作为平台支持建设各方多人协作,多方作业。但是,实践中果真如此吗?简单看下国内BIM的使用现状。
设计院:从BIM的投入产出比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多用于检验设计错误,减少返工率。
业主方:很多业主方都很重视BIM,但是缺少清晰的思路去运用,缺乏使用BIM进行采购、设计、建设、合同等方面的管控。
施工企业:施工企业BIM介入时间多在机电管线安装前,来解决管线安装的问题。至于4D模拟、装修方案等虽然也在用,但不是最核心部分。
咨询单位:BIM可以帮造价咨询公司节省工作量,发现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
总的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有些骨感,再美好的理论不能好好实践也只是漂亮的摆设。BIM目前在国内的运用,还处在分崩离析的阶段,建设各方独自占营,缺乏统一的把控。BIM今后往怎样的方向发展来满足建设行业市场的需求?
BIM以后的趋势,不是工程总承包模式,也不是数据库或者设计-招标-建造模式,而将是集成产品开发模式。
什么是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简单来说,就是项目动工前,业主就召集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各单位一起搭建一个BIM模型,然后各方将建设数据等及时导入模型,共享信息,即时沟通,以这个模型为基础开展工作。
这种模式下,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再返回设计院修改图纸,材料供应商不能再随便更改材料,建设各方不用每次进行滞后的会议讨论······同时,建设各企业可利用造价通(zjtcn.com)企业云数据服务,将企业数据上传、安全存储、永久保存,便于与BIM对接,实现一键上传建设各方数据,真正实现资源的即时共享。
虽然前期投入时间精力多,但一旦开工就基本不会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将大大节省工程成本,提升效益。
这种模式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普及,在国内,也在努力朝这个方向靠拢。
业主方越来越重视BIM。BIM想要做的好,发挥应有的效果,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一把手去推动。BIM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避免变更,将工程项目透明化,对业主来说,更利于把控建设全过程,降低成本,因此备受业主欢迎。这也是BIM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
对BIM的认识增强。国内从最初认为BIM是软件、BIM是虚拟可视化,到BIM还包括物联网,3D打印建筑等,延伸到其概念是建设信息化,现在BIM是一种方法,即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建设活动。建设行业对BIM的认识不断深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BIM人才的补给。软件知识辅助工具,最核心的永远都是人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随着BIM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BIM的重要性。从业者对BIM的学习也不断加强,随着人才素质的提高和换代,信息化是必然趋势。
综上,BIM未来是对建设全生命周期的资源整合和与建设内外部的信息共享,以达到减少建设工程变更,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
企业应顺应时代的趋势,无论是从技术、认知还是人才等方面做好储备,建立信息化的思维,这样才能满足市场需求,立于不败之地!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1.2 万条内容 · 296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变革!建设行业大数据的崛起影片《点球成金》是部关于奥兰克运动家棒球队如何通过利用统计学和数学建模的方式分析数字,从而取得最终胜利的电影。有一个有趣的场景,就是灰头发的老球探们坐在一旁评论球员。 观众不得不因此感到畏缩,不仅因为它体现了人类做决定时完全不依靠数据的草率,而且因为我们都经历过这种依赖情感而不是科学进行判断的情况,前者依借专业水平,而后者凭借数据说话。 从依靠自身判断决定到依靠数据做决定的转变,也是大数据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因为后者不受旧观念的影响,能够聆听数据发出的声音。他们的判断建立在相关关系的基础上,没有受到偏见和成见的影响,所以有牢靠的根基。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