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大跨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爆破减震技术的创新

大跨隧道下穿既有高速公路的爆破减震技术的创新

发布于:2015-09-28 11:19:28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复制转发]
   1443411773.jpg

爆破振动对地表及其他建筑物会产生严重的危害,每年因爆破施工不当引起路面大量沉降甚至坍塌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1]。因此,隧道近距离下穿高速公路是浅埋暗挖施工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专家对工程爆破振动效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爆破地震波特征及传播规律研究;爆破振动强度的预测研究;爆破振动安全评估研究;结构在爆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研究;爆破振动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减振措施研究[26]。本文以贵广铁路斗篷山一级风险隧道工程为依托,通过进行爆破进行振动监测确定合理爆破振动速度,从而修正和优化爆破施工设计,并针对节理发育岩体的爆破设计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一整套适宜于节理发育岩体的爆破减振辅助措施。
  1 工程概况
  斗篷山隧道为贵(阳)广(州)高速铁路线上的1座I级风险隧道。隧道里程为DK98+841~DK106+210,全长7 369 m,最大埋深为470 m,最大跨度为14 m。隧道位于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西郊,地处苗岭山脉的腹部区。全隧通过二条断层破碎带,主要不良地质为岩溶、古崩塌堆积体、下穿两条既有高速公路、软质岩大变形和岩爆等。洞身地质主要以灰岩、白云岩为主,节理较发育,地表溶蚀及洞内岩溶强烈发育,地下水为岩溶管道水,含水量丰富。Ⅴ级围岩长564 m,占全隧总长的7.7%;Ⅳ级围岩长1 540 m,占全隧总长的20.8%;Ⅲ级围岩长5 005 m,占全隧总长的67.9%;Ⅱ级围岩长130 m,占全隧总长的1.8%。隧道纵断面为人字坡,进口段上坡坡度为3‰,坡长2 159 m,中间段下坡坡度为16.7‰,坡长4 500 m,出口段为坡度173‰的710 m下坡。斗篷山隧道进口段在DK99+760、DK99+930,下穿厦蓉高速公路,与其交角分别为12°、15°,其路面距本隧拱顶约30 m。出口段在里程DK106+023下穿贵新高速公路,相交角度为60°,路面距本隧道拱顶20.13 m。
1443411796.jpg

  2 浅埋隧道下穿高速公路的爆破监测
  2.1 监测仪器及测点布置
  本工程将对振动速度进行监测。监测仪器采用TC3850振动记录仪仪器。监测流程示意图及仪器见图1和图2所示。本工程中对贵新高速公路(DK106+023)三处断面上进行监测。高速公路测点布置在公路两边,具体布置如图3和图4所示。
  2.2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监测数据结果共17组,如表1所示。从表1可看出,最大振动合速度为6.82 cm·s-1,小于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10 cm·s-1)。满足高速公路运营要求,说明所采用的爆破方案和爆破参数是有效的。
  3 节理发育岩体爆破参数优化研究
  在现场爆破振动测试的基础上,确定爆破振动的场地、围岩影响系数、爆破振动频率及持续时间。在此基础上,运用爆炸力学及岩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爆破设计参数(单段爆破用药量、掏槽眼位置、掏槽形式、导爆管段差、孔眼布置等)进行优化研究[79]。
  3.1 炸药选型及装药量
  理论和实践证明,炸药爆速对爆破质点振动速度有直接影响,爆速越高,爆破产生的振动越大,相反爆速越低,爆破产生的振动越小。因此工程选用小直径低爆速爆速低的乳化炸药,其具体参数见表3。
  3.2 掏槽形式
  隧道爆破的掏槽眼是爆破成败的关键,也是产生最大振动速度的部位,因此本隧道开挖掏槽的形式为楔形掏槽(斜掏)。
  3.3 炮眼布置
  炮眼布置方式主要由炮眼直径和炮眼深度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炮眼直径越大,装药量也就越多,爆破效果也就越好,但相应的钻眼速率降低,而且也影响围岩稳定性。
  周边炮眼应沿隧道开挖轮廓线布置,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周边眼与掏槽眼之间,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10~20 cm。在确定炮眼直径时,可以根据围岩特性、钻爆效率等因素,选取合理孔径。隧道的炮眼直径一般在32~50 mm区间之内。炮眼深度对于隧道开挖掘进速度和炮眼利用率均有影响,加长炮眼深度可以减少隧道循环作业的次数,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次隧道属于近距离下穿既有高速公路,需要进行控制爆破,故炮眼深度为80 mm。
  3.4 光面爆破
  隧道爆破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留光爆层爆破,光面爆破参数通过试验确定。光爆孔沿隧道壁均匀布置,隧道壁光面爆破参数如下:光爆孔间为40 cm,光爆层厚70~80 cm,底部加强装药,装药量为200 g,孔口填塞50 cm,中间装药量为50 g,装药间隔为50 cm,用导爆索起爆。光面爆破采用Φ32 mm药卷、导爆索、竹片捆绑下孔的装药结构。
  3.5 起爆网络设计
  爆破振动与同段起爆的炸药量密切相关,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技术,不但能控制单段雷管的起爆药量,又能有效地控制每段雷管间的起爆时间,使爆破振动波不叠加。毫秒爆破原理是雷管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起爆炸药包组,使爆破前后阶段的时间间隔极其短促,以毫秒计算。爆破产生的岩石破坏作用力可以相互叠加,使岩石极易被炸碎,同时前后段爆破传递到围岩内部的冲击波又可以相互干扰、相互抵消,使冲击波对围岩的振动破坏作用大为减弱。这样既能保证岩石破碎达到理想爆破效果,又能消除爆破振动的有害效应。隧道采用孔内同段、孔外微差的起爆网络,在掏槽眼、辅助眼、底眼及周边眼中,起爆药量较大段别雷管间隔时差不小于20 ms,起爆雷管采用国产系列非电毫秒雷管,这样可以使爆破振动速度降低30%。
1443411796.jpg

  4 施工监控量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路面沉降、洞内拱顶收敛变形和爆破振动合速度的监控量测,综合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减振效果。洞外路面沉降观测埋设6个断面共计46个观测点,通过监测,位移累计值最大的点是DK106+068的C4点,为32 mm。最大变化速率为15 mm·d-1。隧道正上方的点监控量测情况见图9。
  图10为洞内拱顶下沉变化,从监控量测的数据来看,按优化后的爆破参数施工,洞内拱顶下沉、净空变化的累计值均控制在基准范围之内,且变化趋于稳定。

1443411773.jpg


1443411796.jpg


1443411796.jpg

全部回复(1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qq_1418009376276
    谢谢楼主分享
    2016-07-22 10:06: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o1469005407542
    :):D:lol:victory:
    2016-07-22 08:05: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

2.95 万条内容 · 2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公路隧道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机制的建设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等崎岖不平的山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3左右,在这些地区,隧道是最常见的。隧道由于其具有道路情况复杂、封闭的特殊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因此隧道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1 公路隧道事故特点  与一般公路相比,隧道具有独特的道路和环境特征。考虑到隧道消防、安全及路面光照度等方面的问题,公路隧道内一般采用水泥路面,而隧道外多为沥青路面。隧道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车通道,其内部返潮严重,造成路面附着系数下降;通风性能较差易导致车辆排放的废气不易排出,与车辆泄漏的冷却液、润滑油混杂沉积于路面,进一步降低路面的附着系数。另外,山区气候条件特殊,经常降雨、降雪、多雾,导致隧道入口处积水,冬季路面结冰,能见度下降等问题,使公路隧道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隧道内交通安全隐患大,隧道内部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地方仅有两端的出入口,一旦出现交通事故,整条路段都会深受其影响,甚至引发更为严重的事故后果[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