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道路桥梁论文:小议当前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道路桥梁论文:小议当前桥梁工程的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发布于:2015-09-09 09:11:09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顶进法悬拼法架设工程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
箱涵顶迸事故(1)现象:顶进中发现被顶构件不前进,而后背压缩或纵向顶时发生构件向上隆起,或向下啃垫木现象,都是后背破坏的征兆。(2)危害:使顶进箱涵失去作业条件。(3)原因分析:①后背未按最大顶力进行核算承载力,发生的顶力超过其承载力,而使后背土体受剪力而破坏。②后背承压面积不足或顶力不垂直,产生偏心荷载,受力不均,使后背上体局部压缩。③后背设置时,土壁不垂直,或安装传力工具时,不与中轴线垂直。(4)预防措施:①按可能出现的最大顶力来进行后背土的强度计算。根据土的承载力及现场条件选择后背类型:桩式后背、钢筋混凝土预制块拼装后背、预制钢构件拼装后背、串联式后背及重力式后背等。②后背安装时,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去做,对不均匀土体,应挖除,另填砂砾或垫木材。顶进中的质量缺陷(1)现象:箱涵当滑出滑板1/3后,箱涵开始低头,待箱涵重心移出滑板后,低头更为显著,当箱尾脱离滑板前后,箱尾下沉,使箱涵抬头。即箱涵顶进标高上下波动,如波动过大会加大顶进阻力。(2)危害:顶进标高发生波动,会增大顶进的阻力;也易使就位箱涵标高与设计值相差过大。对质量起决定性的环节称质量控制点。严把质量关就是严把质量控制点。每种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坍落度、填筑土料的含水量、每道工序的质量等都是质量控制点。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签认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检查不合格,则应返工重做,直到合格,不留质量隐患。(3)原因分析:箱涵在滑板上顶进,滑动至刃脚入土就位开始,箱涵顶进标高,因地基土的软硬,松密及土质不同,再加上滑板在箱涵顶进中,由开裂到完全断裂的变化,而必然发生波动,这是顶进中,作用于箱涵上的各种力变化的结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标高波动。(4)防治方法:①为防止箱涵扎头,可采用将箱涵就位时,前部的地基土,换土夯实,以增强箱涵前端地基的抗力;或及时清理现场,减少箱内堆土;或将箱涵滑板预留0.2%至1%的仰坡,使箱涵抢坡顶进,顶出滑板时,先有一个预留高度;或箱涵前端底板下设“船头坡”,该坡长约1m,坡度5%。②防止箱涵抬头偏差的措施:A.在刃脚处适当超挖,以增加低头力矩。但超挖量不得超过有关规定。B.箱底超挖法:将底刃脚前的挖土平面,降至箱涵底面以下1~2cm,当箱涵行进到开始超挖点附近时,箱涵标高逐渐发生变化。但注意超挖长,不超过箱体重心前端的长度。
公路道路桥梁工程产生裂缝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导致荷载裂缝。温度变化也会引起裂缝施工过程中,内外温差太大,从而使表面出现裂缝。预防措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十分重要。材料在进场之前,要进行试验,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使用。进场后,还要随机进行抽样试验,发现不合格的必须停用并进行相关妥善处理。合理地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通过控制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分层浇筑以及设计合理的养护措施,确保降低温度应力,避免温度裂缝。严格按施工规范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张拉时混凝士强度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避免在混凝土强度还没达到规定值时张拉预应力筋。浇筑腹板混凝土时振捣一定要充分,特别是腹板内预应力管道较密集的地方更要做到不漏振、不欠振,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41 万条内容 · 63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质量管控论文:桥梁施工中的质量管控要点透析

水下封底混凝土水下大面积封底混凝土的主要质量通病有:漏水、表面高差过大、拌合物流动半径小等。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1)配合比设计掌握施工时水下温度、材料温度、气温,避免试拌温度与使用温度相差太大,导致混凝土不凝结出现质量事故。检测流动性能保持时间和混凝土抗冲刷能力;2)拌合物性能混凝土必须有好的流动性、和易性。根据经验,其工作性以4h的流动度保持能力作为判断依据。大体积承台混凝土1)配合比设计采用“双掺”或“多掺”方法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并测定混凝土的水化热;宜采用60d或90d龄期评定。胶凝材料用量应尽量低,海工混凝土水胶比不能太低,凝结时间应满足温控需要;2)拌合物性能重点控制拌合物温度和泌水现象。超长凝结时间拌合物易泌水。坍落度过大增加混凝土收缩,对混凝土防裂不利;3)一是在进行混凝土拌合施工时,采用用水冷却碎石的办法,可以使混凝土在浇筑的温度大大降低。二是在高温天气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为了确保混凝土的散热,应尽可能地对浇筑层面进行利用,尽量减少混凝土浇筑的厚度。三是将冷水管填埋在混凝士中,利用冷水在其中的流动实施混凝土的内部降温。四是对混凝土在入模时的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并注意通水降温时间和降温速率。浇注到承台顶面时应适当降低混凝土坍落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面层开裂和“浮灰”。控制裂缝产生的措施一是对水泥的品种严格按照实际要求进行选择,并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配备好水泥用量。优先考虑选用525R等高标号水泥,能够使水泥用量大大地减少;为了尽可能地使水化热减少,必须低热水泥。为了有效延缓峰值,应选用后期强度较大的水泥。二是对进行科学合理的骨料级配,严格控制含泥量。选用规格合理的级配碎石,以确保级配的连续性。对于砂、石中的含泥量,决不可超过1%,应清除杂物,特别是不能和有机磺混合,严禁使用海砂。三是在进行外加剂选择和配合比控制时,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适当添加外加剂,能够起到缓凝作用,使混凝土的可塑性得到改善,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因此,一般应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缓凝剂、外加剂、膨胀剂、防水剂和减水剂等。四是适当增加一定的预埋件。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的部位,应该将应力应变的传感片埋设在这些地方,以方便直接进行拉应力,测试能够到达有效控制混凝土,以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一些基础面筋上,可以适当加设铁丝网或钢筋网,钢筋的直径应该比较小,这样就能够使混凝土的抗裂性大大增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