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规范资料 \ 西部原油管道节能减排综述

西部原油管道节能减排综述

发布于:2015-09-07 20:11:07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复制转发]



1阶梯输量的配泵方案
将管道实际运行探索和SCADA系统每小时自动采集数据筛选结果,与同等条件下离线仿真结果对比,可归纳阶梯输量为1000m3/h、1150m3/h、1250m3/h,1450/1500m3/h、1600m3/h,其中翠岭和山丹站保持2台大泵的运行方式。以上配泵方案在满足运行输量的同时,保证管道无节流、低压力运行(表3)。随着管道阶梯输量的增加,24h耗电量逐渐增加,但是单耗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在1500m3/h时为转折点。根据管道各阶梯输量泵提供的压力情况(表4),随着运行输量的增加,泵提供的压力越来越小;通过对泵效率的计算核对,在管道运行输量1450m3/h左右时,泵的综合效率最高。因原油物性及运行环境(压力、温度)不同,导致相同输量下配泵不同。根据计划和上下游库存,基于阶梯输量,制定配泵方案,控制全线节流在0.5MPa以内,高点在0.1MPa以上,或采取不同阶梯输量搭配或阶梯输量间歇输送[3],可使全线耗电量维持在最低。
2干线分输对配泵的影响
干线分输主要包括玉门炼厂分输、玉门生产库分输和秦川储备库分输。其中吐哈油在玉门全分输,因其大多为中质油,黏度较大,玉门炼厂海拔较高,向玉门炼厂分输时(即玉门站输油泵后分输,玉门站启3台主泵),大多在800~900m3/h低输量下,易造成压能损失和过多的电耗,玉门计量进站压力超高(裕量仅0.3MPa)。相比之下,向玉门生产库分输(即玉门站输油泵前分输)可避免以上问题,可大输量运行(分输可达2000m3/h),压能充分利用(无节流),配泵方案自由且节约分输时间(表5)。秦川储备库位于5#放空高点和兰州站之间(落差1292m),在下坡段约60km处。秦川库分输可减小下游的摩阻损失,压能可充分利用,分输量越大,相比分输前管道,摩阻越小。全线配泵相同条件下,秦川分输越大,5#高点越易建立压力(不拉空),电耗明显降低。以干线输量1600m3/h为例,秦川分输1000m3/h时,与无秦川分输时相比,5#高点压力高0.2MPa,电能损耗每24h降低0.45×104kW•h。
3加热系统改造及优化运行
冬季运行时,油品需加热或综合热处理方可外输,因几种油品按不同比例掺混,油品物性好于某单种油品,干线由多站式和四站式加热变为一站式综合热处理[5]。因外输温度维持在50℃以上,既破坏了管道防腐层,又造成了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增加了运行费用,仅2010-2012年冬季运行,燃油消耗近1.32×104t,必须寻求合理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3.1加热炉油改气方案实施
鄯善站4台8000kW热媒炉和储备库2台8000kW热媒炉(表6、表7),燃料为原油。对燃料为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比较,4台加热炉,热效率0.9,冬季运行5个月,原料为原油时,年燃油燃料费为3282×104元(3500元/t),年耗油量9380t;原料为天然气时,年燃气燃料费2304×104元(2元/m3),年耗气量1152×104m3,。与原料为原油相比,原料为天然气可年节约费用978×104元,2012-2013年冬季运行时,对加热炉燃料实施油改气,改善了环境质量并降低了加热炉故障率。
3.2换热系统改造
换热系统改造[6]是在原加热系统中新增一套油油换热器(2串4并式),原油进站后通过给油泵,首先进入新增的油油换热器,与从已建热媒油换热器来的热油(60~65℃)进行热交换,将冷原油加热到30~35℃后,冷油进已建换热器继续加热,热油(60~65℃)经热交换后,冷却到30~35℃,再经输油主泵外输,极大地降低了原油外输温度。对换热器投用前后原油外输物性和能耗进行对比(表8),吐哈油首站外输温度变化不大(降低约8.29%),首站出站凝点有所降低,出站凝点相比空白凝点的变化幅度较大,玉门进站凝点因中间站场泵的高速剪切和管道低速剪切作用回升约2℃,投用后回升幅度较大,但仍满足外输条件[7],生产单耗降低近19%;H49(塔里木油:北疆稠油=85:15)首站出站温度较投用前大幅降低(约25.7%),首站出站凝点降低幅度较投用前小,但出站凝点较投用前有所降低,玉门站进出站凝点变化不大,末站进站凝点较首站约回升5℃,仍满足安全外输条件,单耗降低幅度约38%。对于不同掺混比例的混油(塔里木油比例一般40%以上)而言,油品外输的凝点有所不同,但随着油源物性的改善,可满足外输条件;对于物性较差或恶化的油品,管道运行时存在风险,需对运行工艺方式进行讨论。由于热油和进站冷油进行充分换热,利用导热油热能降低了原油的出站温度,大幅度降低了加热炉的热负荷,启炉台数明显下降(表8),相同输量下备用炉增多,降低了冬季运行风险。
3.3加热系统优化配炉
近几年,上游来油物性大幅改善,塔里木油、哈国油和北疆油凝点均在-20~-5℃,不同掺混比例的混油或吐哈油外输条件改善,极大地降低了耗油气量,但有时外输量与加热炉启用台数(热负荷)匹配不合理,反而加大了能耗,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分析。通常,冬季运行混油的进站温度为5.2~14.0℃,吐哈油的进站温度为25~30℃。油品进站温度和输量决定启炉的台数,输量和启炉台数(热负荷)相同时,来油进站温度越高,出站温度越高;启炉台数和进站温度相同时,输量越大,出站温度越低(表9)。换热器投用前,外输混油1250m3/h时,启3台加热炉时刚刚满足50℃的外输条件,而1350m3/h时,出站温度在45~50℃之间,投用后启2台炉1250m3/h和1350m3/h输量时,换热器出口温度维持在60℃,油品同样满足外输。因此,投用前2台炉满足1000~1050m3/h混油外输,1台炉满足1000m3/h吐哈油外输,3台炉满足1350m3/h混油外输;投用后2台炉满足1350m3/h混油外输和1450m3/h吐哈油外输。为降低管道能耗和运行风险,有时采取吐哈油不单独外输,而是以掺混方式混合外输,可提高首站来油温度,并满足混油常温输送的要求。泵的耗电量和加热炉耗油气量均与外输量(质量输量)成正相关。通过泵的阶梯输量和加热炉配炉优化,可有效降低能耗,其中序号3和4在阶梯输量下运行生产单耗相对较小,序号2生产单耗最大(表10)。
4结论
(1)相同输量下,全线无节流运行时能耗最低;在泵出现故障或维修时,节流尽量放在一个站场上,合理运用小泵,可减少过多压能损失;总结出的管道阶梯输量可有效降低能耗,其中管道运行1450m3/h时,泵效最高;玉门生产库分输和秦川库分输,易建立高点压力,可有效降低全线能耗。(2)加热炉油改气后,同等条件下减少了管道运行费用(15.2%);换热系统改进可满足外输要求且降低耗油量近38%,减少了启炉台数;加热炉配炉优化,有效降低了外输温度;提高混油进站温度(如混油中适当掺混高温吐哈油)或降低出站温度,控制启炉台数(或降低输量)和降低吐哈油的综合热处理温度均可有效降低耗油气量。(3)对于物性较差的油品,需对换热系统运行工艺进一步细化,对混油物性进行深入研究,为常温输送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天然气和电价因地域和时间而不同,应进一步讨论管道运行方式和综合能耗等问题;做好机泵的相关测试,寻找更高的阶梯排量。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规范资料

返回版块

10.97 万条内容 · 22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节能减排下农民疾病预防研究

一、调研基本情况及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收入等相关数据本次调研地点选在湖南省湘乡市,被调查地区基本属于山村,环境优美,但交通闭塞,村里没有私企之类的民营工业,大多数青年农民选择在外务工。调研时间为2014年7—8月份,接触到的农村居民中老人、妇女和小孩所占比例较高。本次调研通过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当地居民关于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与保健的态度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高达98.67%。运用频次频率分析法、交叉分析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居民在饮食、睡眠、医疗等方面对慢性疾病预防和保健关注度有所不足。由于部分慢性疾病不构成传染,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居民们对它的治疗也不太积极,许多人都是在严重时吃一点药缓解病痛。这符合其他省份官方数据“提示还有大量的重点慢性病病人未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服务。”调研人员在分析数据之后,就当地实际情况对当地居民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当地村委会与部分群众。鉴于调查人员存在专业知识面、调研时间与水平的限制,在结果分析及提出建议的广度、深度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而言,本次调研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真实性强、可控误差小、可信度高,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应具有一定价值。回收问卷后,整理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受访者中男性为40%,女性为60%。30岁及以下人群为7%,30—39岁人群为6%,40—49岁人群为26%,50—59岁人群为21%,60—69岁人群为23%,70岁及以上为17%。如年龄数据中老人过多,将影响调研数据的客观性。有学者研究认为:“有相当比例的老人(79.5%)不能完全理解免费提供的健康资料,而已经采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慢性疾病的比例则更少。”分析受访者性别、年龄数据可以看出,受访者以女性居多,并且其年龄在40—69岁者较多,但总体而言,性别、年龄数据分布较为合理。如年龄数据中如果老人过多,将影响调研数据的客观性。本次调研预设对慢性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的认知与农民文化程度正相关。实际数据显示受访者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的人群占41%,初中文化的人群占38%,高中或中专的人群占12%,未读书的人群占7%,大专及以上的人群占2%。受访者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文化的农民比例较高,整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可见,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可能是导致(慢性病患病率)“农村增加比例略高于城市”的原因之一。受访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34%,在5000—15000元之间的占35%,在15000—25000元之间的占16%,在25000元以上的占15%。由此可以得出,受访者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000—15000元之间的占大多数,说明该地农民生活较为贫困,生活水平不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