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基本情况及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收入等相关数据
本次调研地点选在湖南省湘乡市,被调查地区基本属于山村,环境优美,但交通闭塞,村里没有私企之类的民营工业,大多数青年农民选择在外务工。调研时间为2014年7—8月份,接触到的农村居民中老人、妇女和小孩所占比例较高。本次调研通过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入户走访等形式,对当地居民关于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与保健的态度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92份,有效回收率高达98.67%。运用频次频率分析法、交叉分析法等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居民在饮食、睡眠、医疗等方面对慢性疾病预防和保健关注度有所不足。由于部分慢性疾病不构成传染,是长期累积形成的,居民们对它的治疗也不太积极,许多人都是在严重时吃一点药缓解病痛。这符合其他省份官方数据“提示还有大量的重点慢性病病人未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服务。”调研人员在分析数据之后,就当地实际情况对当地居民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当地村委会与部分群众。鉴于调查人员存在专业知识面、调研时间与水平的限制,在结果分析及提出建议的广度、深度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而言,本次调研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所形成的调研报告真实性强、可控误差小、可信度高,对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应具有一定价值。回收问卷后,整理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受访者中男性为40%,女性为60%。30岁及以下人群为7%,30—39岁人群为6%,40—49岁人群为26%,50—59岁人群为21%,60—69岁人群为23%,70岁及以上为17%。如年龄数据中老人过多,将影响调研数据的客观性。有学者研究认为:“有相当比例的老人(79.5%)不能完全理解免费提供的健康资料,而已经采取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慢性疾病的比例则更少。”分析受访者性别、年龄数据可以看出,受访者以女性居多,并且其年龄在40—69岁者较多,但总体而言,性别、年龄数据分布较为合理。如年龄数据中如果老人过多,将影响调研数据的客观性。本次调研预设对慢性疾病预防和保健知识的认知与农民文化程度正相关。实际数据显示受访者文化程度为:小学文化的人群占41%,初中文化的人群占38%,高中或中专的人群占12%,未读书的人群占7%,大专及以上的人群占2%。受访者中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文化的农民比例较高,整体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可见,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可能是导致(慢性病患病率)“农村增加比例略高于城市”的原因之一。受访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34%,在5000—15000元之间的占35%,在15000—25000元之间的占16%,在25000元以上的占15%。由此可以得出,受访者家庭人均年收入在5000—15000元之间的占大多数,说明该地农民生活较为贫困,生活水平不高。
二、农民慢性疾病预防情况及数据分析
本次调研农民慢性疾病预防情况主要涉及到七类型数据:家庭2013年用于就医购药的消费金额分析、医疗保险参加、饮用水净化、日常饮食结构、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对预防慢性疾病知识认知、患有慢性疾病后应对措施等。摘要分析如下:
(一)受访农民家庭2013年用于就医购药的消费金额分析
家庭每年用于就医购药的消费金额,与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之间的比例必须趋于一定的合理性,就医购药消费水平不宜过高,否则就超出了家庭的负担能力。卫生政策的研究者与制定者往往致力于寻找二者之间的精细平衡:卫生服务者有足够的补偿、人人能够负担得起卫生服务。本次调研,家庭2013年用于就医购药的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下的占受访农民家庭的35%,消费金额在500—1500元之间的占23%,消费金额在1500—2500元之间的占12%,消费金额在2500元以上的占30%。由此得出,大部分受访农民家庭2013年用于就医购药的消费金额相对集中在500元以下和2500元以上区域,说明农村地区用于就医购药的消费金额家庭差距较大大。
(二)参加新农合或者其他医保比例分析
该村受访村民家庭全体成员都参加了新农合或者其他医保的占92%,比例较高。家庭部分成员参加了新农合或者其他医保的占3%,全家没人参加新农合或者其他医保的仅占5%。由此看出,该村绝大部分村民医疗保险的参保意识还是很强的,当地卫生部门与基础政府对于新农合等医保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实际效果都值得肯定。
(三)饮用水是否有净化措施,与村民饮用后有无不适情况关系分析
受访农民饮水来源为井水的占96%,饮水来源为河水的占2%,饮水来源为自来水和购买的矿泉水或纯净水的各占1%,由此得出,该村大部分村民饮水来源为井水。根据统计数据,受访农民中用明矾等净水的占2%,购买了饮水机或净水机等的占7%,没有什么净化措施的占91%;该村村民饮用水后有不适情况(如拉肚子、恶心反胃等)的占12%,没有不适情况的占88%。从数据分布中可以得出,该村大部分村民饮用水没什么净化措施的占大多数,且没有什么不适情况出现的占大多数,说明该村水质较好。
(四)日常饮食中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会摄入较多(日均300克以上)的高蛋白质食物(如肉类和大豆类)分析
受访农民日常饮食中摄入高蛋白质食物(如肉类和大豆类)比较多(日均200克以上)的占43%,比较少(日均50—200克之间)的占46%,很少吃这些的(日均50克以下)占11%。由此得出,该村有四成左右的村民摄入较多的高蛋白质食物。
(五)村民对当地建立一个排放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工业园的态度
受访农民对当地建立一个排放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工业园持赞成态度的占44%,不赞成的占40%,对此事不关心的占16%。由此得出,大部分受访农民赞成在该地建立一个排放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工业园,说明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村民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超过了对环境污染的忧虑,疾病预防意识并不是很强。根据本次调研统计数据,受访农民认为当地政府对排污和环境污染比较重视,严格把关,定期检查的占17%;认为政府重视程度一般,偶尔检查的占36%;认为政府通常不管的占36%;不了解情况的占11%。认为此地环境状况很好,适合生活居住的占67%;认为此地环境还行,存在一些小污染的占30%;认为此地环境状况较差,正在不断恶化的占3%;认为此地环境状况很差,各种污染特别严重的占0.5%。并从图表5—2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农民认为该地环境状况良好,约四成村民认为政府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一般,还有约四成村民认为政府对该地环境不够重视。
(六)是否愿意改善饮食生活习惯来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在通过改变饮食生活习惯来预防慢性疾病的问题上,仅有12%的人表示不愿意。在愿意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治疗疾病的人群中,选择可以视情况改变一部分和只要知道就愿意改善生活方式的人所占总体的比例相当,前者为45%,后者为43%。由此可以看出,当地村民整体的保健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的。
(七)患有慢性疾病后应对措施
发现自己患有慢性疾病但病情不严重后,超过半数的人会选择马上去医院治疗;选择询问有经验的人自己去采药的人占受访群众的27%;也有将近两成的村民选择听天由命,在自己慢性疾病还不严重的时候不会将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只有3%的受访群众表示自己会注意改善生活习惯,以防止病情恶化。恩格斯指出:“(事物)与自身的同一,从一开始起就必须有与一切别的东西的差异作为补充。”受访农民在发现自己患有慢性疾病但病情不严重后所选择的应对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可以得出,该地相当一部分村民的健康意识比较好,但也有一部分人平常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够重视。
三、基于调研数据形成的建议
(一)对相关政策的建议
1.形成一套有效的长效慢性疾病管理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乡、村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组织实施的管理模式,推进农村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工作。2.建立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对农村的农业、林业、扶贫、卫生等部门的相关项目资金进行整合,分批分期实施。可以实施以奖励代救济。3.配备农村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基础设施。政府列出专项资金建立垃圾池、垃圾处理设备以及组建保洁队等,统筹、建设、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设备。4.进一步宣传,提高村民参加保护环境和医疗保险的积极性。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把参加保护环境和医疗保险的权利、义务通过各流程宣传到千家万户。5.健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相关基金运作的规范、透明和高效,加强医疗服务,规范医疗机构管理,合理诊治,有效控制医疗经费。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扩大受益面积。
(二)对受访农民的建议
1.建议受访农民应明确自己在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权利和义务。2.建议受访农民应自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3.建议受访农民应珍惜每次接受健康教育机会,获取更多的慢性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