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铁路工程 \ 风沙区域铁路工程路基探测法研究

风沙区域铁路工程路基探测法研究

发布于:2015-08-28 10:16:28 来自:道路桥梁/铁路工程 [复制转发]
地质调绘的目的是详细查明线路范围内风沙发育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对线路方案进行优化,为风沙路基的设计提供依据,其主要工作就是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调绘,将风沙分布情况在地形图上进行勾绘,完成工程地质图的填绘工作。现场勘探。现场勘探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砂土的密实程度,从而确定砂土地基的承载力。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载荷试验法、静力触探法和标准贯入法等,不同方法的工作量及其适用性和精度是不同的。载荷试验繁杂、费用高且耗费时间,不易实施;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松散的风沙,但遇到较密实的砂土就无法下压;标准贯入试验操作简单快捷,在野外较实用。室内试验要求。

上线线地层主要为砂层,由于无法采取原状样,因而风沙土力学试验只能采用扰动样:根据具体情况,配制不同密度的沙样进行试验,以求得不同密度风沙土的力学参数。对于扰动土样,主要作风沙土样的分类定名、颗粒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分析、沙土的含盐分情况及盐分对水泥和钢材的腐蚀性等分析。定位和半定位观测。对危害大并且防治困难的大范围流动沙丘应进行定位和半定位观测。此项观测主要包括风沙运动、地表风蚀强度、沙丘移动及气象要素等内容。观测风沙运动时,可使用集沙仪和手持风速仪等在不同性质的地表和沙丘的不同部位(如迎风坡、坡腰、丘顶和背风坡脚以及两翼等)进行测算。观测风沙运动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风成地貌形成发育的内在机理,而且可以为防风固沙措施的设计和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地表风蚀强度进行观测,还可以获得风蚀强度和地面组成物质之间的关系。测量流动沙丘迁移速度的方法主要有调查访问法和现场观测法两种。调查访问法是通过调查历史遗迹,访问居民等方式,了解道路、地物等被砂埋和变迁的情况,大致确定沙丘移动速度和方向。

路基设计原则。结合陶上线风沙发育特点,其路基设计采用了如下几点原则。(1)路基面形状和宽度。路基面设计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人”字形排水坡。(2)路堤、路堑边坡形式采用直线型,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采用1∶1.75;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采用1∶2.0。坡面防护原则是:坡面采用树枝沙障,沙障内栽种沙柳防护,路肩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块防护。边坡高度5m≤h≤8m时,边坡坡面采用C15混凝土六棱空心砖护坡,空心砖内植草皮防护。边坡高度h>8m时,采用C20混凝土截水骨架护坡防护,骨架内种沙柳。边坡高度h≥4m时铺设土工格栅。路堑地段设置侧沟及宽度不小于2m的积沙平台,积沙平台用混凝土块板铺砌加固。(3)设置防护带。在迎风侧200m、背风侧100m范围内采用树枝沙障固沙,沙障内栽种沙柳、柠条等固沙植物。迎风侧植被保护带宽度为400m,背风侧植被保护带宽度为150m。路堤地段和路堑地段风沙防护带设置方式(图略)风沙防护措施。铁路通过风沙区时,对风沙治理的基本原则为:保证路基本体的稳定,避免路基受到风蚀和沙埋,同时对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风沙进行治理,促使沿线自然环境由沙漠化向非沙漠化方向转化。笔者现结合陶上线特点,对风沙路基防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施工设计应因地制宜。路基工程设置时应尽可能避免长大深挖或高填路基,必要时可采用敞开式浅路堑,风沙路堑地段设置积沙平台;应对路肩、坡面以及路堤坡脚和堑顶外地表进行防护。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沙害类型,选择合适的防沙、固沙措施,可采用草方格、截沙沟、黏土或碎石包坡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2)采用多种防沙措施。线路两侧的工程防沙措施可以归为固、阻、输、导等种类型。常见的固沙措施主要是设置沙障,有平铺式沙障和立式沙障两种;阻沙措施一般可分为墙式、堤式、栅式和带式四种;输沙措施有浅槽和风力堤输沙、浅槽输沙、聚风板输沙三种;导沙设施有导沙墙、导沙板两种类型。(3)植物固沙。植物固沙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治本措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植物固沙措施。建造防风固沙林带、保护固沙植物和天然植被是治理路基沙害、避免产生新的沙源、防止沙化蔓延的有效措施,对治理风沙有一劳永逸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采用植物固沙措施时,应禁止在固沙范围内放牧,并提高防火和环保意识。
  • lrg005
    lrg005 沙发


    谢谢楼主,好资料,学习了
    2015-11-22 08:23:2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铁路工程

返回版块

6.76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地方铁路工程地质探测探索

区域地质概况 自然地理及气象线路位于埃塞俄比亚中部高原,西起亚的斯亚贝巴西南方向的Sebeta,向东经Akaki、Gelan、Dukem、BISHOFTU、Mojo、Adama、Welenchiti、Metehara、Awash、Asebot至Mieso,线路海拔从ADDIS的2300m逐渐下降到AWASH的860m再上升到MIESO的1480m。埃塞俄比亚境内多高原。虽地处热带,但由于纬度跨度和海拔高度差距较大,各地温度冷热不均。总的来说该国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部分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总体来说,气候温和,6至9月为雨季,10至次年5月为旱季,3至5月是埃塞俄比亚最热的时期,最高会达到37℃的高温;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埃塞俄比亚最凉爽的时期,高原地带甚至会出现0℃的低温;7至8月则是降雨最多的季节。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平均海拔2450m)等高原地区气候凉爽,年平均温度为15℃;每年2—5月为小雨季,6—9月为大雨季,10—1月为旱季,高原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1500mm,低地和谷地为250~500mm。河流水文沿线地表水主要为沟水、沼泽水、AKAKI河河水、AWASH河河水及BESEKA湖湖水,全线除了AWASH河及AKAKI河以外基本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但是当雨季到来时,沿线河水、沟水暴涨,经常淹没附近农田村舍,在位于WELENCHITI附近段落,每年雨季都会引发平原洪水,公路主干道经常被淹。雨季时节一般对铁路的勘察和施工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基本无法开展工作。地形地貌全线属埃塞高原台地、低山、浅丘地貌,地势开阔,分段地形起伏不大,道路稀少、交通不便,地形较好,一般相对高差数十米。沿线从地貌上可分为高原台地及浅丘区(起点~DK114+370)、低山及浅丘区(DK114+370~DK268+800)和浅丘区(DK268+800~终点)。高原台地及浅丘区(起点~DK114+370)线位穿行于高原台地与丘陵间,分段地形起伏不大,海拔高度在1500~2300m,相对高差近100m,由于季节性洪水长年累月的冲刷掏蚀,地表深切的干涸冲沟随处可见,有的深达十几米,Debrezeit附近(DK60~DK68)分布有沼泽和火山湖。低山及浅丘区(DK114+370~DK268+800)线位穿行于丘陵间,分段地形起伏不大,局部为低山河谷地貌,海拔为850~1650m,相对高差近100m,地表以浓密、带尖刺的灌木丛为主,沿线破火山口、火山锥及孤立浑圆堆积的火山角砾分布广泛。平原及浅丘区(DK268+800~终点)线路过Awash河之后,进入地形较为平坦的浅丘区,海拔为950~1500m,相对高差数十米,地表以浓密、带尖刺的灌木丛为主,地形稍有起伏。地层岩性全线地层覆土以黑棉土、粉质黏土、松软土及软土为主,厚度变化较大,软土一般不发育,黑棉土一般具中等~强膨胀性。下伏近代~现代(第三~第四系)玄武岩、火山熔岩、火山灰;玄武岩、凝灰岩等火成岩厚度变化较大,与黏土、火山灰、火山角砾交替产出。地震由于埃塞俄比亚国内没有做详细的地震专题研究,基础地震动参数区划资料相当匮乏,因此无法得出准确、权威及可靠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地震参数。此项专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可研工作开展之前我们已经向业主书面提了出来,我们也已书面建议业主做全线的火山地震专题研究,用于抗震设计工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