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规范资料 \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绿色包装的时代价值——从可持续发展视角解读

发布于:2015-08-23 11:27:23 来自:环保工程/规范资料 [复制转发]
  [摘 要]21世纪是环保世纪,环境问题日趋重要,资源和能源更趋紧张,构筑循环经济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迫切任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烘托下,绿色包装以其强大的应用优势和市场需求的生机,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领域,成为世界包装发展的第一大趋势。
  [关键词]绿色包装 时代价值 可持续发展
  
  绿色包装是随着人们对世界环境危机、资源危机认识的不断深化,为保卫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而兴起和发展的。人们对“包装与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前后经历了“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3R,1D”以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后的“LCA”说。从其内涵的发展可以看出绿色包装的价值在逐步增加,时代性尤为明显。
  
  一、绿色包装的内涵及必要性
  
  1.绿色包装的内涵
  “绿色包装”(Green Package),亦称其为“环境之友包装”(Environmental Friendly Package),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使用和再生利用,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包装。也就是说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它包括了节省资源、能源,减量、避免废弃物产生,易回收复用,再循环利用,可焚烧或降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内容。
  2.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绿色包装的必要性
  研究社会发展问题,不能不重视广为关注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绿色包装对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社会领域,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包括社会主体和社会客体的统一的广义的社会领域之内的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类社会是在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且是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和发展的。不仅如此,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都必须借助于自然环境,包括蕴藏在这一环境中的各种资源。所以,自然环境作为一种基本条件,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整体过程。自然环境的状况,从根本上规定着人类的生活质量,以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可能前景。另一方面,社会发展又会对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影响。物质生产活动是“人们仅仅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第一个历史活动。”这种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违背了客观规律,为了一时之需而不顾后果,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而损害人类社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2)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问题则表现为由于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盲目开发和索取、各种工业加工手段和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以及废弃物的不适当处置而造成的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侵扰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结果导致自然环境的各种污染和各类资源的耗竭,诸如气候变异、酸雨成灾、水质变坏、噪声升级、放射性物质扩散、自然灾害频发、森林和草地萎缩、土地荒漠化、能源匮乏、水资源短缺、金属矿产资源消耗剧增、动植物资源锐减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极大地损害了社会发展的根基,并且进一步危及整个人类的生存。
  
  二、绿色包装,时代的呼唤
  
  1.实现循环复用,再生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社会建设
  包装制品的回收利用局面已更为紧迫,以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发展历程为例,我国在1978年改革发展后,包装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八五”末期,我国纸、塑料、金属、玻璃四大包装产品总量达到1500吨,而包装产品使用后,80%成包装废弃物。“九五”末期,包装工业产值达到2200亿元,按照中国包装总公司提出的规划,在2000年时,包装制品总回收率要达到43%,但由于我国包装废弃物限制法至今尚未出台,而且回收系统尚不健全,从实际情况来看,回收利用用率与规定的43%相差较大。当时,每年包装废弃物总量为1800万吨左右,随着包装工业产值增长,包装废弃物总量将会增加。从当时情况来看,我国对四大类包装的回收状况与国外工业国家差距还很大,主要表现在:废纸回收利用仍处在粗放型阶段,塑料包装废弃物品种多,在我国尚处于不分类而进入垃圾系统,金属包装废弃后回收率仅为20%,我国对废金属回收冶炼及回收金属罐的状况还很差。绿色包装这一思想的落实对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率不容乐观的问题起到重要作用,不仅缓解了能源资源紧缺的矛盾,而且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和运作效率,对构筑循环经济社会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有效避免过分包装,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
  包装的目的是保护商品不受损伤,便于运输储藏和消费者携带,在此基础上美观大方,并且有利于商品的销售。对商品的包装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保护、方便、传达和装饰等功能过剩的包装即过度包装,则将会使包装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过度包装导致了大量的浪费。以纸包装业为,如现在常用的瓦楞纸,主要分3层、5层和7层,发达国家使用3层瓦楞纸的占到90%,而我国以5层为主,使得我国每年要花十亿多元进口纸浆和纸板,如果改用3层瓦楞纸,就可以节约三分之一的费用。另一方面,过度包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我国包装废弃物的年排量在重量上已经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三分之一,而体积上更是达到了二分之一,且排放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此外,过度包装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损害了社会利益。绿色包装作为新一代包装行业,可以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包装所带来的问题,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武军,李和平.绿色包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戴宏民.绿色包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3]骆光林.绿色包装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规范资料

返回版块

10.97 万条内容 · 22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解决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性问题的建议

[摘 要]本文针对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准确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三是加强对环境监测数据审核。   [关键词]环境监测数据 建议      国家环保总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决定》对全国环境监测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要以监测数据的准、快、主为目标,以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突破口”等规定。这使我们全力抓好监测质量有了根本依据。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不高存在一定的隐患,数据不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监测能力不行,也就是说硬件不行,该测得测不出来,测出来的又靠不住。二是主观原因,人为改变监测数据,当然是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改变。尽管监测点位不能改变,但还是可以从中做手脚,比如可以在大气点位种植花草树木、在测噪声时可以控制车流量、在测水质断面时可以反复多次取样、选择最理想的数据……人为改变监测数据,主要是考虑到地方利益。如果涉及到排名、上级检查落实情况、出了事故要追查责任、评先创优……环境质量数据往高了报;如果上级申请治理资金,如果要说明能力薄弱急需加强……环境质量数据就可以往低了报。总之,上报的数据有利于地方的,监测数据就成了“利益数据”。数据有水分,其实早已算不上秘密,也不仅仅发生在环保部门,更不是现在才有。大跃进的年代,一亩地打上万斤粮食,土炉子炼出优质钢,那时的数据是“政治数据”,谁敢不信?前些年人口普查,发现南方一个省多出好几百万人口,听了吓人,好几百万相当于西方几个国家的人口,水分这么大,原来的数据是怎么出来的?根据这个人口数据做决策,岂不是出大问题了?环境监测数据不准,也会出大问题。地方上报的数据与情况不符,会影响到上级部门决策。近年来,由于国家高度重视减排,地方按期完成了减排指标死命令,监测数据决定了地方是不是达标。减排数据是否准确国家说了才算,如果国家把关不严,减排就会成为“数字游戏”,环境质量得不到真正改善。地方发生污染事件时,监测数据更为要紧,因为要根据及时做出反应,如果数据不准,就会延误时机,增加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后果不堪设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