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农田土整 \ 持之以恒地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持之以恒地推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发布于:2015-08-14 13:31:14 来自:水利工程/农田土整 [复制转发]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7年8月5日作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3年来全国上下积极贯彻落实,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人口众多,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已成为头号环境问题,199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指出: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
  世纪之交,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奋斗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措施,国务院[1999]36号文件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力争到下个世纪中叶,使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中华大地山川秀美,水土保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适应当前形势,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水土保持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科学,粮果林草因地制宜。二是遵循经济规律,面向市场,依靠政策,发动群众,治山治水。三是水土保持要从农村走向城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依法行政,树立大行业管理意识。五是水土保持的作为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相适应,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六是要按基建程序加强水保前期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要按照汪恕诚部长调整治水思路的要求,积极研究新形势,探索新思路,再创新成绩。水土保持工作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突出预防保护,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依靠科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治理机制,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努力为西部大开发和全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这个思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防治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要进一步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依法行政,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防止大规模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要继续坚持水土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注重经济效益,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
  第二,进一步优化调整综合治理措施。一是进一步增加林草措施的比重,要尽可能地采取生物措施增加植被。二是加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设力度,大力兴修水窖、涝池、塘堰,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三是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经济林草,使农民增产增收。
第三,机制创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仅仅依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调动流失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探索、实践、推广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有利于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新机制。
  

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地处我国长江、黄河和珠江流域的中上游,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我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这一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最显著的特点是西北缺水,西南缺土。几十年来,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水土保持工作,为改善人民生活与生产条件、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依然没有遏制住,仍然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根本原因。因此,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基础,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朱镕基总理去年在视察甘肃、青海、宁夏时指出:“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这是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根本。必须高度重视和突出抓好生态环境的建设,把它作为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的切入点。”加快西部地区开发,必须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水土资源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
  西部大开发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依据《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搞好开发建设的监督管理。一切开发建设项目都要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先经水利部门审批后方可立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水土保持生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坚决扭转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等错误现象,实现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依法推进,统筹兼顾,逐步退耕还林草
  去年朱镕基总理提出的“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16字政策措施,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要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理解、正确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为保证退耕还林的顺利实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依法退耕。对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是《水土保持法》规定的,要依法推进,分类指导,稳步实施。二是统筹规划,先行试点。三是“修一退二还三”,以发展促退耕。即修1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保证农民的口粮,退2亩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还3亩林草,逐步、稳妥、有效地实施退耕还林措施。四是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退耕还林紧密结合,为退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五是推广先进科学技术促退耕。六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民增产增收促退耕。
  在退耕还林中,还必须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生态与生产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要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结合起来,基本农田建设要少而精,解决口粮问题,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二是生态与生活的关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发挥利益机制,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稳步增加。
  

四、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开展防沙治沙
  今年春天,我国北方连续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专家的分析说明,自然因素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但人类不合理活动加剧了沙尘暴的发生。我国西北和华北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特别是陡坡开荒,砍伐森林,过度放牧,滥用水资源和乱挖滥采,人为造成新的环境破坏及水土流失,使风蚀面积不断扩展,为扬沙浮尘天气提供了主要的土沙物质。
  沙尘暴是风力侵蚀的典型表现形式,防沙治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要突出水土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地位;二是分两大区进行防和治;三是坚持工程、林草、农技三大措施因地制宜,科学配置;四是划分为四个地区进行重点治理,即沙漠边缘地区、“三化”草原区、水风蚀交错区和水蚀区。要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二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防治沙漠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考虑,依靠全社会、各部门力量,通力合作,综合治理。三是“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植树造林种草必须首先考虑水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在干旱和沙化地区要以草灌为主。四是采用新机制,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依靠广大群众防沙治沙。
  

五、抓住机遇,以人为本,实施科技兴水保工程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水土保持上台阶,科技是关键,事业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技创新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要用先进的科技推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施科技兴水保工程,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一是知识创新。探求研究先进的水土保持生态知识,以此武装我们全行业,发展事业。已与中央政研室、国务院研究室、中财办、社科院、中科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自然类、社科类重点科研项目。同时要培训三个不同层次的人员:水土保持局处长,主持审查水土保持方案的领导、专家,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人员、“3S”操作人员,以及办好监理工程师培训班。加强基础工作,今年编制9项水土保持技术规程、规范、标准。
  二是技术创新。通过持续努力,要使水土保持部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球定位系统(GPS),即“3S”应用达到水利系统先进水平;科技推广实行“三有”,各重点防治县必须做到有水土保持实用科技推广项目、有科技投入、有科技人员承包;继续与财政部联合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在全国建设10个科研、试验、推广三位一体的、科技含量高的小流域精品示范基地;与加拿大联合建设10个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合作示范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速度,提高工程质量和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在全国开展一次水土流失遥感普查工作,用最新的科学数据反映综合治理成就,揭示水土流失动态和问题。同时从部、流域机构到各省,武装一套设备,建立一个数据库,培养一批科技人才,形成全国监测网络和管理信息系统,摸索出一条经常性监测路子。
  三是机制创新。要积极探索、实践和推广新机制、新体制,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调动和运用全社会的力量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要抓典型推动“四荒”治理开发,今年表彰了50个治理开发“四荒”大户,要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推行以户承包、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四荒”使用权等水土流失治理形式,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好的统一。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

5.03 万条内容 · 12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河道淤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探讨

 通州又是“建筑之乡”,“铁军”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屡获建筑行业最高荣誉“鲁班奖”。建筑行业拉动了砖瓦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有砖瓦厂110个,年制砖4.6亿块,需泥土资源124.2万m3。为了防止挖废农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墙体材料改革,限制使用黏土砖,提倡和鼓励使用淤土砖、粉煤灰砖及用其他替代原料制成的轻型砖瓦。面对新情况、新挑战,精明能干的砖瓦企业家经过调查和探索,都把目光从陆上转向水下的淤土资源。沿江乡镇早在8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利用长江淤泥制砖,近20年来技术上不断完善,长江淤泥制砖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长江淤泥制砖技术很快被移植到内地,部分砖瓦厂通过挖泥船水下清淤利用一、二级河道淤泥制砖,初步尝到了甜头。目前,一级河九圩港刘桥、石港段和新江海河川港段上,砖瓦厂之间对淤泥的明争暗夺初露端倪,甚至出现外县(市)的船只来通州境内捞淤取泥的现象。近两年来,通州新联建材厂还把视线扩大到镇村三、四级河道,利用小型挖泥船水下清淤取得制砖的淤土资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