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维修技术

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维修技术

发布于:2015-08-13 08:29:13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1 裂缝与养护维修技术



  1.1 裂缝的产生



  裂缝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破坏形式,主要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裂缝的出现往往是路面损害急剧增加的开始。如果沥青路面裂缝得不到及时修补,就会加速沥青路面的破坏程度,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性带来影响。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初期是单独的,稀疏的或较有规则的裂缝,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和行驶性能的要求无明显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路表面雨水或雪水的逐渐浸入,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严重时,还往往伴随着表面的形变,如不能及时修补,将很快发展成为网裂,龟裂,松散甚至形成坑槽或沉陷。下面分别从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分别加以说明。



  (1)横向裂缝



  横向接缝是路面施工中最常见的接缝问题,是指垂直于行车方向的裂缝。此裂缝为与路面行车方向垂直分布的单根裂缝,见下图。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当或者地基纵向不均匀沉降,或由于沥青混合料摊铺时横向接缝处理不当,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断裂,产生横向裂缝。调查发现,沥青路面出现的绝大部分横向裂缝是温度裂缝,该类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差过大,外界温度下降,面层的沥青混合料逐渐变硬变脆,并开始收缩,导致收缩拉应力超过路面材料的抗拉强度,从而导致裂缝的出现。其特征是一般从沥青面层表面开始,逐渐向底面层和基层延伸、扩展,从而形成了上宽下窄的裂缝。



  (2)纵向裂缝



  由于我国沥青路面主要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面的裂缝主要是由半刚性基层引起的由下到上的反射裂缝与由面层温度应力和荷载作用下引起的由上到下的裂缝。此类裂缝为沿路面行车方向分布的单根裂缝,见下图。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两,一种是沥青层摊铺时,由于纵向接缝处理不当,两幅接茬处未处理好,造成路面早期渗水或压实度未达到要求,在车辆荷载与大气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在行车作用下亦会在纵向接缝处形成纵向裂缝;另一种原因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侵蚀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在路表水渗入路堤下地基范围较大的情况下,可能在中央分隔带两侧行车道上和超车道上产生两条纵向裂缝,少数路段甚至有三条纵向裂缝。



  1.2 裂缝养护维修技术



  沥青路面裂缝养护维修方法很多,一般可根据裂缝的宽度和深度确定具体的修补工艺,从工程实践来看,一般选在春末或者初秋的时间,这个时间修补效果要远远好于其它季节。修补时要根据具体裂缝类别和破坏程度采取适当的修补方法,除此以外,还要对修补费用、时间都加以明确。修补时一般采用灌缝的方法,缝宽先将缝隙刷扫干净,吹去上面的尘土,剔除缝内杂物,然后用铁壶将热沥青灌入缝内,一般需浇灌2~3遍,通过这种方法将路面裂缝用填充材料填注,一般需浇灌2~3遍,直至灌缝材料与路面平齐为止。该方法防止水分渗漏,待沥青温度下降至常温后即可开放交通,防止路面进一步损坏。此种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但是效果一般,有时需要经常的进行灌缝才能保证养护质量,这样统计下来,成本就比较高昂而且需要很多人力物力。也可以采用灌浆法,施工时压入水泥净浆,灌浆的数量和压力要满足道路养护规范,直到注浆管溢出浆液为止,这种方法也能保护路基稳定。对于一些由地基沉降引起的比较严重的横向裂缝,要在灌缝的基础上,进行摊铺上面层,也可沿横缝加铺玻璃格珊进行稳固。



  2 沥青路面水损害与养护维修技术



  2.1 沥青路面水损害产生



  沥青路面水损害是指水透入沥青路面在有孔隙水的工作条件下,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沥青路面水损害大多发生在雨季,有时一场大雨就导致严重破坏,是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中最常见也是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沥青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当和沥青混合料拌合不均所造成的,破坏之前一般先有小块的网裂,然后松散形成坑槽,导致沥青膜剥落。采用半开式)沥青混凝土表面层时,产生的水破坏尤为严重。发生水损害的地方一般是透水或排水不畅的部位,进入路面孔隙的水不断产生动水压力造成沥青膜从集料表面剥落,挖开可以看见下面有积水或浮浆,并伴随麻面、松散、掉粒、坑洞或唧浆、网裂、辙槽等病害发生。



  2.2 沥青路面水损害养护维修



  (1)防止或减少水分进入沥青混合料内部,很多公路沥青路面面层混合料的空隙率较大,导致水分很容易进入内部,要想预防水损害,就要控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尤其是减小空隙率,这也是防止水损害的有效方法。(2)提高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一般情况下,玄武岩集料与沥青、石灰石等碱性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很好,当采用花岗岩、砂石、石英石等酸性石料时,应加入石灰、水泥等材料,各种料径颗粒级配连续、相互嵌挤严密,提高沥青与石料的粘附力。(3)提高压实标准,减小空隙率。压实度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为尽可能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不透水性,应该加强沥青碾压遍数、速度、时间、温度等,保证压实度符合要求,减少水的侵入破坏。(4)提高沥青混合料水稳性。水损害是由于水的侵入而导沥青膜剥落造成路面松散破坏,因此,要保证沥青的粘度、延度、针入度等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对每批集料进场都要严格进行抽检、筛分,采用抗磨光性能好的酸性或中性集料,充分保证沥青混和料的粘结性能,目前采用玄武岩石料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水对沥青路面的破坏能力。



  3 结语



  总之,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起步晚、基础较差,加上交通车辆的急剧增加带来的超载压力,使得沥青路面出现病害,路面逐渐变得凹凸不平。随着时间推移破损程度越来越严重,当路面的使用性能退化到某一规定的限值标准,就不得不进行大面积维修,以免病害影响到车辆的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行驶安全性。从目前来看,公路的早期病害己经引起我国道路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钻研养护维修技术。

全部回复(8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jin1939866853
    jin1939866853 沙发
    谢楼主分享。。。好资料啊。。。。。。
    2016-08-11 09:17:1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ang04031312
    lang04031312 板凳
    下载看看,收藏一下。
    2016-08-10 14:27: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

15.09 万条内容 · 66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沿江、沿海地区城市道路翻浆病害的防治

  道路翻浆是指路基或基层混合料中的泥块,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得路面发生严重的弹簧状变形,并出现开裂的现象。其中泥块是造成路面翻浆的根源。由细粒土和水分构成的泥块,其中细粒土和水分是造成翻浆的两个重要因素,而外力的施工则促成了翻浆的形成。   一般沿江、沿海地区城市地下水位普遍比较高,这样就造成了排水的不畅,特别是土质情况表层为粉性土,下层为透水性差的粘性土的地段较多,并且年冻结时间长,初冻时冷暖交替,促使了负温作用下的水分聚流,翻浆道路段在同季节有着不同的变化过程。每年秋季由于雨水增多而使得地面水分下渗,从而使地下水位升高,路基水分大量的聚积,使路基含水量增多甚至达到超饱和状态,这是发生翻浆现象的先决条件。而到了冬季,气温开始下降,路基上层土体开始冻结,路基下部土体温度仍然较高,在土体内水分会由温度高处往温度较低处移动,从而增大了路基上层土体的水份含量,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这些水分会冻结成冰,使路面发生冻胀或隆起现象。到了春季,气温开始逐渐回升,路基上层的土体首先融化,下层土体尚未解冻,水分无法向下渗透,造成了土基强度的快速降低以至失去承载能力,在行车的作用下出现翻浆现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