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发布于:2015-08-02 15:29:02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在世界水日即将到来的3月18日,联合国发出警告,除非各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否则到2025年,世界上就将有近1/3的人口(23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目前,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以每年接近5%的速度递增,照此下去,每15年用水总量就翻一番,在2030年以前,地球上将有1/3以上的人面临淡水资源危机。然而,毋庸讳言,另有一派专家认为地球上并不缺水。那么,世界、中国和北京到底缺不缺水呢?
一、世界、中国和北京到底缺不缺水
对世界、中国和北京缺水的形势应有科学的分析,否则是难以达成共识的。
(一)世界缺不缺水
世界海水占地球水总量的97%,淡水(以下简称水)之中又有69%以冰雪形式存在,这些水人类都难以开发利用。世界人均水资源量为7342立方米,远在3000立方米每人的缺水上限之上,折合地表径流深达296毫米,也远在150毫米的生态缺水线以上。因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
但是,世界上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地区和国家是缺水的。最缺水的是中东北非地区,在1000立方米每人的缺水下限之下,也就是在危险线之下,如埃及为47立方米每人,沙待阿拉伯为124立方米每人,以色列为299立方米每人;其次是中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如土库曼斯坦为217立方米每人,乌兹别克斯坦为702立方米每人;南亚和东亚的一些人口大国如巴基斯坦(1858立方米每人)、印度(1954立方米每人)和中国(2304立方米每人)也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给人山清水秀印象的一些欧洲国家也是缺水国家,如荷兰为644立方米每人,德国为1172立方米每人,英国为1208立方米每人;南非(1190立方米每人)和西非(如尼日利亚1929立方米每人)等一些国家也是缺水国家;美国总体而言不缺水,但中西部局部地区严重缺水。
水资源基本上不能进行国际市场调配;淡化海水和融化冰川的经济代价又不是绝大多数缺水发展中国家所能承受的;据科学分析,应用高技术解决水的问题在2030年前也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如不重视水资源危机,到2030年世界上将有1/3以上的人口严重缺水的预测是科学的。
(二)中国缺不缺水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为2304立方米每人,处于缺水上下限(3000-1000立方米每人)的中值,在世界银行近年做连续资源统计的132个国家中居第82位。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同样很不均匀,中国北方人均水资源仅为995.4立方米每人,属于严重缺水,并由于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使情况更为恶化;中国的南方人均水资源量虽然超过人均3000立方米每人的缺水上限,但由于分布不均(如上海仅为185立方米每人)和污染严重,使得工业、农业和人民生活将得不到按现模式发展的足够水资源供应。
(三)北京缺不缺水
有的专家指出北京并不缺水,大概是指在北京1.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折合径流深达242.9毫米,接近296毫米的世界平均水平,超过150毫米生态缺水下限。但是考虑北京的问题离不开每平方公里达740人的高人口密度,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29立方米每人,如果加上常住的流动人口则仅为260立方米每人,已经低于世界最缺水国家之一以色列的水平。同时,不考虑环境与生态用水,北京水资源利用系数已达1.003,目前已经在依靠外来水源,因此北京地域水量超过生态缺水的下限实际上只有理论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北京从原始生态来说不属缺水地区,但人口过多,就象水乡泽国的荷兰一样,也变成了缺水地区。
二、中国的水资源形势
从上面对世界、中国和北京缺不缺水的分析来看,存在一个以什么样的观点来分析水资源的问题。
(一)对水资源的认识
水资源(water resource)指属于地球水圈的淡水部分,也包括了大气圈中的水汽,其本身又分为空中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类,构成陆地淡水系统。
水是地球上生命的来源,具有滋生万物的能力,也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和土地一起构成地球上十大自然资源母体资源。水是水生物种和旅游等多种资源的载体,又是土壤、森林和草原等多种资源的保证资源。水资源影响到气候资源。水本身又是能源。国际上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石油,21世纪可能争水”和“21世纪国际投资与经济发展,一看人,二看水”的说法,说明水可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同时,水还是少有的可以为害的资源,深层地下水还属于准不可再生资源,这些都是水资源不可忽视的特性。
水资源管理的任务,不仅是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对每个公民应拥有一定水源的基本人权的保障。
(二)中国水资源态势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4位,次于加拿大、巴西和俄罗斯,略多于美国和印尼,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也就是说中国以世界上7%的水养活了21%的人口,中国为世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是作出了贡献的。同时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1%,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以上均按1998/99世界银行年度报告最新统计)。
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态势是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和水生态失衡。水多是指洪涝灾害和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布局和要求不匹配;水少指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水脏指水环境遭到破坏,使水源达不到生活和工农业用水的要求;水浑指水土流失,使水资源难以对土壤、草原和森林等资源起保证作用;水生态失衡指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壤沙化、森林草原退化导致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主要由水问题引起的生态蜕变。
分地区看,水资源基本状况如下:
1、水资源短缺产生的生态失衡
我国按水资源紧缺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域:
(1)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缺水地区。这类是指即使无人居住也存在水生态失衡问题,加上人口重压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依次为宁夏(人口压力系数0.81,生态压力系数0.87,下同)河北(0.64,0.16)、山西(0.54,0.39)。
(2)生态压力缺水地区。这类是指即使无人居住也存在水生态失衡问题,因此有大片荒漠地带,而目前人口压力尚不超标的地区。依次为内蒙古(生态压力系数0.71,下同),新疆(0.64)、甘肃(0.54)、青海(0.42)。
(3)人口压力缺水地区。这类是指假设无人居住可以达到整体水生态平衡,而由于人口密度过大产生严重缺水的地区。依次为山东(0.62)、河南(0.56)、江苏(0.54)、辽宁(0.12)。
(4)准缺水地区。这类是指总体而言超过缺水标准下限,但人口和生态压力均较大的地区,依次为陕西、安徽。
(5)大城市缺水地区。大城市地区由于人口与经济活动高度密集,是用水高度集中的特殊地区,引入外来水源是必然的。其中天津属于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缺水地区,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系数分别为0.85、0.14;上海和北京属于人口压力缺水地区,人口压力和生态压力系数分别为0.82和0.67。
由此可见,中国西北、华北和中部广大地区都程度不同地缺水,同时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而严重的水污染又恶性地加剧了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由于缺水造成了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土壤沙化、荒漠化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2、水污染与因此产生的水环境破坏
我国东北北部两省、西南和南方各省从生态和人口来看都不缺水,但水资源分布也不均匀,有局部缺水区。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地区90%以上的河道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造成不能提供达标的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水质型缺水。
3、洪涝灾害威胁国家安全
我国的主要江河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珠江洪涝灾害频繁,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江河水患地域如此集中,发生如此频繁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加上这些地区人口密度之高也是世界上少见的,更大大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危害性。洪涝灾害目前在世界上与战争和地震并列,成为国家安全的隐患。
三、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基本思路
展望21世纪,我国水资源最基本的矛盾是水资源短缺及其引起的生态失衡,在相当时期内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也是非常突出的矛盾,从中长期来看,如果我们的国民经济不被水资源所制约,我们就有足够的财力投入防洪设施建设和水环境污染治理。因此,我们的对策是:
(一) 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
200305150237_20525.jpg

保证供需平衡的基本方针是开源节流,以节约为主。因为水是短缺资源,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需求;工农业和生活都要节约用水;削减排污总量节约环境用水;加强水土保持,节约生态用水。同时,要以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核心科学合理开源;充分利用地下水,努力使污水资源化,科技开发淡化海水,通过系统分析,审慎实施调水。所谓充分利用大气水主要是拦蓄雨水;所谓合理利用地表水就是计划用水;所谓科学利用地下水就是根据补给分析利用浅层地下水,限制利用深层地下水这盆子孙水。遵照以上原则,以水文的科学测报和分析为基础,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人口和生态变化,做出近、中、长期的用水规划,以水资源供求曲线为依据来保障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根据供需平衡原则,对我国上述不同水资源类型地区就有不同的对策:
1、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地区
主要是宁夏、河北和山西,这些地区即使无人居住,本地水资源也无法保证生态平衡,再加上人口重压,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威胁。因此,要在厉行节水、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和限制耗水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中期规划调水。其中天津和河北生态压力系数不高,调水可做中期规划,宁夏和山西生态压力系数较高,调水要做近期规划,否则生态进一步失衡,荒漠化在所难免。
2、生态压力缺水地区
主要是内蒙古、新疆、甘肃和青海,这是由于水资源无法保证生态平衡,已经形成大片荒漠,目前人口和经济发展压力还不太大,因此绝不能无视水资源条件,仅仅根据资源来盲目增加人口,发展经济,从而使这些生态环境已经十分脆弱的地区雪上加霜,否则即使短期建成较发达(不太可能发达到大规模人工化雪和调水的程度)的经济也将被缺水摧毁,丝绸之路就是前车之鉴。这些地区基本的水资源政策也是厉行节水,重点保住现有经济发达区域,进行长期规划,调水改变生态。
3、人口压力缺水地区
主要是山东、河南、江苏和辽宁。这里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贡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正是由于人口密集,人类经济活动急剧增加,使这些自然生态水平衡地区变成了水生态失衡地区。因此,这是最基本的水资源政策是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必须与节水同步发展,保证人均水资源量不再降低,任何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上马,其税收必须保证至少不低于相应的节水投入。
这些地区也应做长期规划调水,但调水的代价应低于节水的总投入,或者因经济发展而需要的调水,其效益应高于调水的代价。
4、大城市缺水地区
大城市缺水地区应该考虑外来水源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控制人口,限制耗水产业(包括农业),厉行节水,提高水价,尽快调整产业结构,用行政与经济措施保障上游水源。
(二)防治水污染
其余地区,主要是我国南方和西南,在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都已出现了程度不同的水环境污染,形成因水污染而造成水质型缺水的地区(陕西和安徽属于水量型缺水区和水质型缺水区之间,前者偏水量型,后者偏水质型)。同时,水污染也大大加剧了上述水量型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还必须看到,如果污染得不到及时治理,累积产生的二次污染将贻害子孙。因此,水污染防治在全国范围都是当务之急。
任何污染物其实都是资源,所谓“污染”其实是把有用的资源以错误的数量在错误的时间放到了错误的地方。举例来说,富营养化是当前污染的重要原因,其实我们所需食物(粮食)的总量还不足,你为什么把营养物变成了污染物了呢?根子还在于西方传统工农业生产浪费、耗竭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和获取最大利润的生产目的。因此发展知识经济的集约化、高技术含量的生态工业,精细化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和网络化、高知识含量的新型服务业是解决污染的根本出路。一个产品从其设计时起就应考虑节约资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处理以及废弃后的资源再循环。
防治水污染的总原则是污染总量的控制和水功能区的划分。
1、排污总量控制
应由水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水资源总量和流量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并监测排污量,以保证规划的环境用水可以具备自净能力。
2、节水是削减污染总量的重要措施
水的总用量小了,污染总量自然减少,也大大减轻了污水处理的压力。
3.水功能区的划分
不同的功能对水的类别有不同的要求,对水功能区的科学划分,就能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并相应减低处理级别的要求。
4.确保饮用水合格
确保饮用水合格是保障水资源供应的重中之重,不但要保证供水水源地不受污染,还要在经江河输送后、入自来水厂之前进行监测,确保给自来水厂提供合格水源。如监测表明达不到自来水厂要求,应由水资源主管部门考虑建立大流量的、集中的再处理设施,但该设施应能经济自持运行。广东给香港和深圳供水的东深供水生物处理工程就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5、水利部门治理污染的措施
如清淤等是水利部门应采取的治理二次污染的措施,控制排污总量以后,二次污染的问题就会上升,水利部门应未雨绸缪。
(三)厉行节水
由于水资源短缺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因此水资源供需矛盾解决的根本办法也正是节水。这里说的节水是广义的节水,有节约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污水资源化等三方面的含义。
1、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指降低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万元工业产值的耗水量和每人的生活用水量。目前农业用水占工业和生活用水的 75%左右,节水工作应以农业节水为重点。目前我国的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一般是发达国家10_20倍,个别行业达45倍;我国每公斤粮食的耗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_3倍;我国城市人均耗水量已接近发达国家的中等水平。必须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长期措施,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村落和千家万户。
2.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指工业生产的循环用水。目前我国工业生产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约为40%,远低于发达国家75%-85%的水平。
3、污水资源化
污水资源化指通过污水处理提高水的类别,从而使该排放掉的污水分别达到生态、农业、工业或生活用水的标准,使其资源化,是跨类别的广义重复利用。
4.节水的核心是经济效益
在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和制定有关法规来促进节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节水要科学技术和相关设施的投入。节约相当于水资源生产,符合传统工业经济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节水达到一定水平,其投入就不再与节水量成正比。因此就要根据节水曲线进行核算,当节水的投入高于调水,或节水的投入高于水价时,首先应该考虑调水或调整水价。
(四)科学调水
对于区域水资源不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只能靠调水解决。对于区域水资源量仅能维持原始自然生态平衡,而人类几千年经济活动已形成巨大人口压力的地区,只靠节水是不行的,也应考虑调水。什么是应该调水的标准呢?
1、对水资源不能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或历史形成的人口压力使水资源不能维持生态平衡的地区,应该调水。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再人为制造新的这类地区。
2.科学系统地分析调出水量地区水资源的自然生态衡,分析由于调水可能发生的变化。同时考虑这些地区未来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需求。
3、调水与否的最重要判据之一是该地区水价能否提高到拟调来水的水价水平。
4、科学地分析目前日益明显的全球气候变迁,保证在足够长的时期内有水可调。
5、考虑到调入地区雨季或水灾时调水的去处。
6.科学分析、比较调水和进一步节水的经济效益,如调水水价是否能为调入地区所承受(即使工程由国家投入,水价起码要保证工程运行经济自持)。
对于上述因素及工程、地质等诸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才能形成调水的科学决策。
(五)调整水价
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中,它就是一种市场经济关系,而水价就是调节这种关系的杠杆,对供求关系和开源节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水价如何起调节作用
提高水价就促进了工农业和生活的全面节水。国外有人做过案例分析,水价每提高 10%,用水总量减少5%。节水投入的限度也靠水价,当节水投入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起作用的时候,如果水的供需仍不能平衡,就应该提高水价,使得节水有更大的投入,促进更大量的节水。调水的决策还靠水价,如调水后水价可以在10年内偿还投入,这个调水工程就可以考虑集资建设,可以早上马。如果做不到集资建设,起码调水后的水价应保证调水的全部设施经济自待运行,否则这个调水工程最终是不会达到设计作用的。
2.水价调整后如何分配
水价调整后应科学合理的分配,否则将起不到调整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经济杠杆作用。以城市自来水提价为例:
(1)水资源费。水已经是短缺资源,根据市场经济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应征收较高的水资源费,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统一管理。
(2)自来水厂的制水成本和利润。
(3)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
(4)作为节水技术开发和设施建设的投入。
做到按比例合理分配,调整水价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从而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才尽到了宏观经济调控的责任。
3、水价应调整到多少
如果调整水价能形成上造良性循环,它就非但不是加重群众负担,而是造福于民。当然,也要考虑到农民、企业和居民的承受能力,对农业用水,应该实行配额内的较低水价和配额以外的累进水价。从原则上来说水价应该调整到他们对水资源短缺的承受能力与对水价提高承受能力平衡的程度。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分析计算,不过有国际惯例可以参照,可以调整到国际等比价。
举例来说,假如巴黎的年人均工资是100000法郎,北京的年人均工资是10000元人民币。1法郎等于1.5元人民币,巴黎的人均工资是北京的15倍,而巴黎的水价是20法郎每吨,北京的水价就可以参照提到每吨2元左右。巴黎不缺水,水价达到如此水平,北京缺水,企业和居民为什么不能按工资比例付出呢?调整水价是政府为保证公民享有水资源权力所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加重群众负担。
我们将进一步对水价问题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有关部门配合,尽快地提出我国水价政策体系。
(六)缓解断流
当前,我国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和湿地干涸日趋严重,就总体而言,除水资源不能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地区外,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度密集,经济过度发展的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活动的过度用水使得流域不再有环境与生态用水,非但不能自净水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甚至连河流继续都不可能了。因此,解决断流问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规划,合理配置,依法管理。
黄河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实人类文明发源地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流域都面临这种前途。黄河问题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特性。特性就是不但水少而且沙多,泥沙淤积更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得下游游荡,而且形成悬河;使得黄河不但出现断流,洪灾威胁也同时加剧。这是世界罕见的情况。沙多的原因是黄河上中游有达30多万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黄土高原,其土质使沙随水走,造成了上述问题。
因此对黄河的研究既要考虑到共性,又要考虑到特性:
1、植树种草应理解为建立乔、灌、草加上枯枝落叶的多树种科学的、立体的森林生态系统,而不是简单地营造单一树种林或经济林,才能对暴雨时地表径流减少起更大的作用。
2.黄河流域因土质问题产生大体积土壤块坍塌,应采取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和“坡改梯”等全面的生态措施来解决。
3、森林密度提高,树木的蒸发增加也消耗水资源,应选择和培育耐旱植物。同时森林植被控制在区域土地面积的25%左右为宜。
以上说明对科学问题有立项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我们对于黄河正在进行较全面的科学研究,以尽快提出可行的对策。
(七)防洪减灾
目前国际上认为洪灾和地震一样,属于人类还只能减轻而不能防止的自然灾害。因此联合国也提“减灾”而不提“消灾”。防洪从广义上来说也属于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但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使得洪水过于集中,而且由于我国的经济程度尚低,人口又密集,不可能建立大片蓄滞洪区。因此防洪减灾应该作为国家安全的特殊问题来处理。不能作为单纯经济问题看待。防洪也要考虑与水资源保障相关的问题:
1、在进行防洪工程设施设计和施工时,不仅要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同时还要使设施尽可能兼顾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2、蓄滞洪区的建设也应同时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四、保障水资源供应的对策
为21世纪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从认识上、法律上、体制上、投入上采取全方位的措施。
(一)首先要树立水资源短缺的忧患意识
江泽民主席在关于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批示中指出:“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水的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要认真做好水的资源开发与节约用水工作,二者不可偏废。”形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新观念,是从上到下全民的事,必须使广大群众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要确立环境用水、生态用水、人口压力系数和生态压力系数、水资源供需平衡、节水曲线、水价曲线等新概念,传播新知识。实际上高价的矿泉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主要是人们接受了矿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新知识,由此可见,依赖知识的产生、传播和使用的知识经济在水资源利用中已经发挥作用,还将在水资源管理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立完整的水资源法律体系
目前看来,水资源法律体系是我国十大资源中有可能最先完善的法律体系之一。《水法》应尽快修改。
水法(1988年):
水多:洪涝灾害,《防洪法》(1997年)
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布局不匹配,《水资源管理法》(待立)
水量型缺水
水少:《节水法》、《水价法》(待立)
水质型缺水
水脏:水污染,《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改)
水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法》(1991年)《森林法》(1984年)
在这些法律内容中要尽可能定量化,增强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能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办必力。”
(三)加大水利投入力度
对于水利的投入不但应该加大,而且应趋合理化。应根据科学的水资源观为解决供需矛盾做出近、中长期规划。联合国的分析报告表明,只要向农村地区每人投入50美元,城市地区每人投入105美元,就能解决目前的饮水安全问题,并能大大缓解水资源短缺。
1、防洪减灾投入
根据我国水灾害日趋频繁加重的情况,应加强防洪的投入。防洪投入属于特殊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责,而不能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
2.大气水拦蓄的投入
大气水拦蓄的投入,主要是为了保持生态平衡,也有增加供水的作用,应主要由国家投入,辅之以受益者的投入。
3.调水的投入
调水的投入除保持生态平衡外,主要受益者是用水户,应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区域、企业负担,国家予以补助。
4.治污的投入
水污染是人类群体活动造成的(也有极少量自然形成的),而且该群体从中受益,应本着“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由主管机构尽可能组织集中治理,上规模、上档次,才能符合效益原则,才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也才能使投入有产出,其正消除有害物质。
5、节水的投入
应由国家建立节水基金,推广节水技术和设施,使费水单位都能启动节水,要使“节水革命”持续下去,必须全面调整水价,使节水单位从中受益。
6、保护水资源的投入
为了保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量和水质监测的科学队伍,以做到根据科学数据执法。此外,非传统水利的开源节流等高科技方法,如海水淡化、转基因耐旱麦种等也是水资源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和考虑的。
(四)建立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
在有法律和投入的基础上,管理就是最重要的问题。
1、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机构
各地水行政部门应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统一管理,才能够根据水文的科学数据、科学规划分配水资源,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征收水资源费,划定水功能区,确定纳污总量和节水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全局调控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分割管理只会加大使供需矛盾加剧的可能性。
2.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应有的权威
在考虑国民经济的布局和发展时,应优先考虑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参加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以达到国民经济发展布局与水资源配置相协调,对重大耗水项目应建立水资源管理部门的一票否决制。
3、加强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
按流域调配水资源,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应加强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和省际协调,保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重要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应。例如,北京水资源利用系数已达1.003,天津达1.653,上海更高达4.077,本地区水资源已经完全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没有流域机构协调予以保证,这些市连科学的水资源规划都不可能做出,因为所需的水量和水质保证都在上游省、区。
4、城市建立水务局统一管理水资源开发、保护
城市目前已经是、未来将更是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地区,但地域较小,基础设施较好,应该建立从供水水源地到自来水厂,再到千家万户,再到污水处理厂的水务局管理体制。否则提高水价的利益难以分配,节水的措施难以实施(从自来水厂看,当然是卖出的水越多越好),污水处理厂难以运行水源地难以保护(没有经费)。


200305150237_20525.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 万条内容 · 18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我国21世纪水资源展望

世纪之交就在眼前,联合国系统一再警示,21世纪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洪涝灾害严重、水资源供需失衡、水环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我国下一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展望21世纪的水资源形势,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与供需态势,按部领导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的指导思想,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总体布局和对策措施,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