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我国21世纪水资源展望

我国21世纪水资源展望

发布于:2015-08-02 14:39:02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世纪之交就在眼前,联合国系统一再警示,21世纪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问题。洪涝灾害严重、水资源供需失衡、水环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我国下一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展望21世纪的水资源形势,分析水资源面临的形势与供需态势,按部领导变工程水利为资源水利的指导思想,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总体布局和对策措施,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21世纪世界与中国的水资源形势
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第四位,人均水资源仅有2304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进行多年连续统计的132个国家中居第82位,属于缺水国家之一。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一是地区分布不均,长江及其以南的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总量的81%;黄河及其以北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19%,更加剧了我国的缺水状况;中国水资源的另一特点是降水的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全国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这就决定了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
综合联合国各系统的标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人均水资源量3000立方米以下为轻度缺水地区;2000立方米以下为中度缺水地区;1000立方米以下为重度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以下为极度缺水地区。从地区分布分析,水资源量折合径流深150毫米以下即为生态型缺水地区。
中国水资源状况如下:
1.水资源短缺产生的生态失衡
按照以上标准分地区分析,宁夏、河北、山西为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缺水地区;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为生态压力缺水地区;
山东、河南、江苏、辽宁为人口压力缺水地区。大城市地区是用水高度集中的特殊地区,其中天津属于人口、生态双重压力缺水地区,上海和北京属于人口压力缺水地区。安徽和陕西总体而言超过缺水标准下限,但人口和生态压力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2.水污染与因此产生的水环境破坏
全国工业、城市污废水排放总量584亿吨,集中处理达标的只占23%,大量未处理的污水排入了江河,使全国46.5%的河段收到污染。城市地区90%以上的河道程度不同地受到污染,造成不能提供达标的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水质型缺水。此外,河湖淤积,北方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的地面沉陷等问题也日趋严重。
3.洪涝灾害威胁国家安全
进入90年代以来,全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损失巨大。1993年至1998年全国主要江河发生的六次洪水,经济损失达1.15万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收入的1/5。
4.用水浪费严重
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先进国家为0.7-0.8;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0立方米左右,先进国家为10立方米左右。
5.生产力布局不考虑水资源条件
在缺水地区盲目发展耗水率大的作物和工业;盲目开荒,造成土地沙化。这些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
二、21世纪水资源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1世纪初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2030年我国人口将增加到16亿左右,全国粮食产量要求达到6.4亿吨,而农业用水基本维持4000亿立方米的规模,只能以节水求发展。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6%,国民生产总值增加10倍以上,人均GDP5000-7000美元,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将发展到3800亿立方米。按照一般规律,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的80%将转化为废污水,到下世纪中叶,我国废污水排放量将增加1500亿立方米,再考虑现有水污染的治理问题,水环境恶化将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现实的严重威胁。人口的增加,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给防洪保安、水资源的有效供应以及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三、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思路与战略布局
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寻思想是:
200305150231_20523.jpg
保证供需平衡的基本方针是开源、节流,节约是保障供需平衡的主线,而水价是节水必不可少的经济杠杆。因为水是短缺资源,应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需求:工农业和生活都要节约用水;
削减排污总量节约环境用水;加强水土保持,节约生态用水。同时要以经济与生态效益为核心,科学合理开源:充分利用大气水;合理利用地表水,科学利用地下水,努力使污水资源化,科技开发淡化海水,通过系统分析,审慎实施调水。所谓充分利用大气水主要是拦蓄雨水;所谓合理利用地表水就是计划用水;所谓科学利用地下水就是根据补给分析利用浅层地下水,限制利用深层地下水这盆子孙水。
根据供需平衡原则,对我国不同类型地区就有不同的对策:
1、东部地区以控制水污染为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利用海水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控制水体污染,加强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发展知识经济的集约化、高技术含量的生态工业,精细化、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和网络化、高知识含量的新型服务业;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逐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
在东部沿海水资源紧缺地区要鼓励利用海水,我国目前海水利用量仅为80亿立方米,不足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日本的1/20,耗水工业要尽量在沿海地区布置。
2、中部地区要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中心,积极稳妥地实施跨流域调水中部地区,尤其是北方地区,以资源型缺水为主,应该积极推广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节约用水措施;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通过雨水利用,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配,污水处理与回用等综合措施,提高当地水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稳妥地实施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工程,优化配置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水资源。
3、西部地区要为西部开发提供水资源保障,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西部开发将成为近期我国一项重大战略。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是大规模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在开发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就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原则。上任何开发项目时,都应实行水资源一票否决制。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不适合集中开发利用,不适宜建设大型粮棉基地,也不宜再建设大型或特大型城市。工业和城镇建设应保持与水源适度的规模,充分考虑生态需水和环境需水。
4、把解决大都市的水资源问题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北京市在立足辖区内开源节流的同时,要通过建设上游水资源保护生态经济区,防治水污染等措施,保障上游来水的量与质,进而实现北京与周边地区共同可持续发展。
抓紧开展21世纪初期太湖流域可持续发展水资源保障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这一项目解决上海及周边城市21世纪水资源保障问题,解决水质型缺水问题,充分发挥上海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
四、21世纪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措施
通过法制、体制、机制完成江主席提出的“防洪、保证水资源供需平衡,保护水生态环境”三大任务。
1、建立水资源法律体系
《水法》应尽快修改,通过防洪法抗御洪涝灾害,建立《水资源管理法》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与经济布局不匹配,以及水量型和水质型缺水问题。用《水污染防治法》解决水污染问题。在这些法律内容中要尽可能定量化,增加可操作性,增加罚则,以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能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办必力。”
2.建立健全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与其他自然资源相比,水资源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流域为基本单元,相互转化,相互补给。因此对地表地下、水量水质、城市与农村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1)、加强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
按流域调配水资源,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科学原则。应加强流域机构的执法地位,省际协调,保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重要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供应(2)、城市建立水务局统一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城市是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地区,而且地域较小,基础设施较好。
应该建立从供水水源地到自来水厂,再到千家万户,再到污水处理厂的水务局统一管理体制。
3.建立全新的水资源工作机制
建立三个补偿机制:水耗费水量谁补偿;水污染水质谁补偿;
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同时,利用补偿建立三个恢复机制:即保证水量的供需平衡,保证水质达到需水标准,保证水环境与生态达到要求。为适应这样的要求,一要提高水利系统人员素质;二要重视对社会公众的教育,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三是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强国际联系。


200305150231_20523.jpg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3 万条内容 · 1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水与土地一起是人类生存的母体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目前全球都面临水资源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水的问题,包括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并日益成为中国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乎二十一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中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