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谈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控制

谈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控制

发布于:2015-07-22 14:24:22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正文:
1 沉管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1.1 施工流程
桩点定位→埋设预制桩尖→桩机就位→沉管造桩孔→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边拔管、边振动→成桩→移入下一桩点。
1.2 施工要点
1.2.1 施工时,为了防地下水渗入管内,用桩架吊起钢桩管,对准埋好的预制桩尖。桩管与桩尖连接处要垫以麻袋、草绳。
1.2.2 缓缓放下桩管,套入桩尖压进土中桩管上端扣上桩帽,检查桩管与桩锤是否在同一垂直线上,桩管垂直度偏差≤0.5%时即可锤击沉管。
1.2.3 先用低锤轻击,观察无偏移后再正常施打,直至符合设计要求的沉桩标高或者满足要求的贯入度,并检查管内有无泥浆或进水,即可浇筑混凝土。
1.2.4 混凝土灌注时,一般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通过桩机自带的卷扬设施,将装有混凝土的小手推车提升到桩管顶端,然后垂直自由落下。由于桩体较长,混凝土从10多米的高处落下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尤其是在地下水位较高时,桩管内如果进水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更差。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浇筑办法,采用商品混凝土和导管灌注成本高而且施工效率提高有限,现场采用较少。
1.2.5 管内混凝土应尽量灌满,然后开始拔管。拔管速度要均匀,对一般土层以1~2m/min为宜,存软弱土层及软硬土层交界处宜控制存0.5m/min为宜。
1.2.6 当根据设计要求扩大桩的直径、增加桩的承载力时,扩大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则称为“复扣‘法”。复打法是在第一次单打将混凝上浇筑到桩顶设计标高后,清除桩管外壁上污泥和孔周围地面上的浮土,立即在原桩位上再次安放桩尖,进行第二次沉管,使第一次未凝固的混凝土向四周挤压密实,将桩径扩大,然后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成桩。复打施工时,桩管中心线应与初打中心线重合且必须在第一次灌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复打工作,钢筋笼在第二次沉管后吊放。
2 施工常遇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2.1 缩颈
2.1.1 产生原因:①在地下水位以下或饱和淤泥或淤泥质土中沉管时,土受强制扰动挤压,土中水和空气未能很快扩散,局部产生孔隙压力,当套管拔出时,混凝土强度尚低,把部分桩体挤成颈缩。②在流塑淤泥质土中,由于下套管产生的振动作用,使混凝土不能顺利地灌入,被淤泥质土填充进来,而造成缩颈。③桩身间距过小,施工时受邻桩挤压。④拔管速度过快,混凝土来不及下落,而被泥土填充。⑤混凝土过于干硬或和易性差,拔管时对混凝土产生磨擦力或管内混凝土量少,混凝土出管的扩散性差,而造成缩颈。
2.1.2 预防措施:施工时每次向桩管内尽量多装混凝土,借其自身抵消桩身所受到的孔隙水压力,一般使管内混凝土高于地面或地下水位10~1.5m,使之有一定的扩散力;桩间距过小,宜用跳打法施工;沉桩应采取“满抽密击(振)”;沉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8~1.0m/min;桩身混凝土应用和和易性好的低流动性浇筑。桩轻度缩颈,可采用反插法,每次拔管高度以1.0m为宜;局部缩颈宜采用复打法施工。
2.2 混凝土泥浆“涌泉”
2.2.1 产生原因:①振动灌注桩管入土后,对土产生挤压作用,在扰动和挤压的双重作用下,桩周围的土住一定范围内出现重塑区,士的粘聚力瞬间遭到破坏,产生了很强的超孔隙水压力,沉管灌注完成后,很强的超孔隙水压力部分随拔起的桩管,从桩侧向上消散,而出现“涌泉”现象;②有时成桩后,开槽时会出现桩顶冒水。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饱和软土层中。沉管时往往有地下水进入桩管内,并且灌注速度快时,使大量水涌入桩体混凝土中。混凝土强度上升时,水沿着孔隙上溢,产生冒水现象,容易引起桩体空洞或蜂窝等缺陷。究其原因是桩体有贯通的孔隙。由于桩体外地下水密度大,桩体内密度小,产生压力差,使桩体内的水产生向上渗流,发生冒水现象。
2.2.2 预防措施与处理方法:①在承台外打空桩的同时,在桩的上部3m范围内增加水泥用量,按C30砼合比下料,出现“涌泉”现象时,再增加水泥用量;②采用预制桩尖时,对于穿越饱和粘性土的桩,宜在预制桩尖与桩管接触面处设稻草绳;对于进入硬塑粘土层或中密粉细沙层的桩,在桩尖与桩管接触面处,须用环行铁圈。如在沉管过程中水或泥浆有可能进入桩管时,应在桩管内先灌入高1.5m左右的封底混凝土,再开始沉管;③在软土地层中进行沉管灌注桩施工出现“涌泉”情况时,应采取在承台外打砂桩、空桩等措施,以使部分的超孔隙水压力向周边消散,同时,灌注桩的上部桩身砼强度应适当提高,以消除“涌泉”。


  • diaoyusou
    diaoyusou 沙发
    学习了,谢谢分享。
    2016-12-10 15:50:1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75 万条内容 · 153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洞口临边防护要求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7-23 10:28 编辑 1、预留洞口防护: 小于25cm洞口:采用旧木板、模板封闭,周边砂浆固定;25cm~50cm洞口:采用双层板(钢钉粘接)封闭,周边砂浆固定;50cm~150cm洞口:先设置钢管网(或利用混凝土板内钢筋网),上满铺脚手板或旧模板;大于150cm洞口:洞口四周设1.2m高防护栏,挂立网封闭;护栏底部设18cm高踢脚板,洞口内挂水平安全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